逍遥右脑 2010-11-14 19:39
那天女儿做语文作业,其中有道题要求根据一首古诗的意境自作配画。女儿对这首诗理解得很对,当她“作画”时,总觉得画得不好。于是向我求援:“爸爸,我老是画不好。还有这些作业要做,干脆你帮我完成了吧!”
起初我动了“恻隐之心”,但转念一想,女儿这种只动口不动手的事已经有好多次了。有一回用硬纸版粘小轿车模型,女儿弄了半天,结果还是粘歪了。妻子看不过,就亲自动手,把那些“零部件”拆开细心粘好。第二天交上去后,老师给评了优。想到此,我对女儿说:“发挥你的想象去画。实在不行,可以上网查,看有没有合适的配图。那怕临摹,也比爸爸代作的好。”
见我不肯帮忙,女儿只好埋头赶完了别的作业。接着,她上网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了这首诗,里面果然有一幅配图。女儿依照大体的轮廓,画了梅花,还加了些“冰天雪地”的景物,虽然幼拙,但看上去与诗的意境比较吻合,我让她把这幅“原创”交给了老师。
第二天女儿回家,高兴地宣布:“昨天我的语文作业得了甲。老师说,有些同学的配画有家长代作的痕迹。还有的同学是用打印机打出来的,虽然漂亮,但老师都只给了乙。爸爸,原来我画画还可以啊!”女儿脸上漾起自信的笑,她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这件事让我产生了联想,现在,家长“越俎代庖”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学习上,一些家长图省事,不是告诉孩子具体方法,细心讲解,而是写出过程和答案,让孩子直接抄好。本来要孩子做的手工劳动,自己却亲自操作,甚至在街上买一个应付了事。这样做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娇惯他们,孩子也由此养成了依赖习惯。我们做家长的该放就放。你可以帮孩子一时,但帮不了他的一生。让孩子多动手,勤动脑,遇事“亲力而为”,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快乐和成功感。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