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业学习的“七阶段”论

逍遥右脑  2015-04-17 10:04

以经验和操作为依据,综合认识过程和意向过程,传统课业学习一段分为七个阶段:1.意向阶段即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学习过程的开始。学习者意识到将要学什么,便使情感,意志协同活动,把各个感受器朝向学习对象,加强有意注意,在大脑皮层建立优势兴奋中心,这即是形成了学习的意向,即“内趋力”。学习意向是学习的必要前提。它既可以借助学习者内部发生的预期来建立,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或同学朋友的不断鼓励和帮助来建立,在连续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结果的及时强化本身也可形成强烈的学习意向。
2.了解阶段也称为分析阶段。即学习者对学习材料引起注意,进行初步感知、思维分析,并将获得的初步印象,通过各感觉记录器输送到大脑神经中枢部位。了解阶段与过去讲的感知阶段有相通之处。但用“感知”容易使人把“了解”过程误认为仅仅是个认知过程,实际上,这一阶段不仅有感知,也有思维和有意注意等心理成分的参与。了解阶段最重要的活动过程,就是对学习材料的感知,但感知总离不开外在的行动与内在的思维。因为这一阶段要对分离出来的对象进行再综合。
3.获得阶段也称思维阶段。即将了解阶段获得的材料进行简缩化,形成容易在大脑中存储的形式。这就是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法则、规律等理论形式,并把这些知识纳入已有的相关知识系统中去。这样有利于加深理解,也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对进一步的学习、思考和应用都有积极的意义。
4.巩固阶段即将获得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之中,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地再现出来。
5.运用阶段即运用知识于新的学习或实践活动中去,进行练习、实验、实习和生活实践,以形成技能技巧和稳固的道德信念,行为习惯。对学得的知识的实际运用,不仅有其特定的意义,即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对知识本身也是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地说,只有把学得的知识能够应用于实际,做到具体与抽象的统一,才算真正地理解了。而且知识的运用过程也是观点、信念、实际能力的逐渐形成过程。
6.泛化阶段即使学得的知识、技能最终转化为一种观点,信念和能力形态,成为稳固的个性特征。个体的学习一旦进入观点、信念、能力形成时期,它的显著特点,便是个体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具有广泛的随机性,即可以用它来解决所有可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称这一阶段为“泛化阶段”。泛化,首先是由知识发生广泛迁移而来。其次,知识通过迁移最终转化为观点、信念、能力,更主要的是靠实际练习;靠练习过程中形成的技能技巧在变通条件下的反复运用;靠在实际活动中所形成的心理定势的影响。即对学习作出检查和评定,并据此进一步调整学习的态度和策略。以上七个阶段,只是从复杂纷繁的学习活动中理出的一个一般的序列。当然,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否一定要划分为如上七个阶段,还可作进一步的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中学习方法应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
下一篇:经典读书方法汇编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课业学习的“七阶段”论】相关文章
【课业学习的“七阶段”论】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