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4-13 11:50
在文化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不同的方法:
1.附加法
附加法就是在外语教学中系统地添加补充一些文化的内容,作为外语教材的附加部分。
这一方法就是在教材中专门设立文化专栏,给学生举办文化的讲座,组织参观文化的展览等,组织有关讨论,或者组织欣赏文化的表演、活动等。
这样通过附加的文化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外语国家的基础文化知识。附加的文化知识可以附加在外语教材之中的,也可以是单独的文化知识读本。
我们还需要附加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得文化能力,可以是一些问答讨论活动,或者是一些相关的活动。
2.融合法
融合法就是把文化教育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等全部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之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文化教育。
这一方法就是编写以文化为课文的语言材料,采取文化会话、文化合作、文化表演、文化交流等方式进行外语课堂教学。
这一方法要求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中适当地将文化知识融合到课文与教学中去。由于语言知识与能力教学有着自身的规律(比如我们需要先学名词单数形式,再学习名词复数形式等),这往往难以兼顾同时全面地体现文化知识、态度、能力目标。
因此,运用融合法的时候,可以与附加法结合使用,用附加方式全面地呈现不同的文化,用融合方式将文化态度的教育目标融合到课文中去,将文化能力与运用外语的能力结合起来。
3.互动法
这是以教师与学生作为不同文化表现者的互动展开教学,使学生在与老师的文化互动中感知外来文化,如教师与学生相互讨论某一文化现象(不一定是外来文化的),使学生在探讨中感知到自己与老师文化的不同,然后形成自我判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文化疑惑解析、文化冲突化解、文化专题研究等。
互动法特别适合文化教育的态度目标的教学。通过开放式的、平等性的、交流式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地形成开放、平等、尊重(不歧视)、宽容、客观(无偏见)、谨慎的文化态度。因此,在互动讨论中,教师也应特别注意以开放、平等、尊重(不歧视)、宽容、客观(无偏见)、谨慎的态度组织讨论,只有将这些文化态度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文化态度。
当然,互动讨论应该只给材料,而不直接给出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广泛、深层的讨论,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文化态度。
4.实践法
实践法就是让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直接参与文化交往,在亲身参与的文化实践中获得文化的知识、形成文化的态度与能力。
实践法就是引导学生对文化实践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文化实践的热点(如新闻事件)、难点(如历史问题)进行专项的分析,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认知、比较、参照、取舍、传播的能力。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活动可以是在本体文化的环境(中国老师在中国教中国学生)中开展的,但更可以充分运用外语教育的独有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特别是网络形式,这种形式成本低、方便快捷,又能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与外国人直接交往,在与外国人的直接交往中直观地获得文化知识,在交往的成功与失败中形成合理的文化意识和能力。
为了充分利用与外国人直接交往形成的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在学生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意识、能力准备。同时,在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专题讨论,让学生总结他们获得的文化知识,形成或强化文化态度与能力。
与外国人的直接交往,可以采取面对面交往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更便捷的网络交往形式。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可以专门与有一定文化交往经历的外国人(比如曾经访问过中国、或者在其他国家生活过的外国人)进行交往,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采取与学生同龄的外国学生交往的形式,因为学生通常更容易与同龄人交往,不过,同龄外国人也存在缺乏权威性的问题,因此,与同龄的外国人交往时可以适当安排外国老师在场(或者在线),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权威性支持。
5.体验法
体验法就是让学生在文化教育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充分体验来获得文化知识,养成积极的文化态度,形成文化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体验法有两种形态:直接体验、间接体验。
直接体验就是让学生通过直接与外在文化的接触(比如学习独立的外国文化单元的课文,听外国文化专题讲座、观看外国电影、与外国人直接交往等),在这些接触中学生直接了解到外在文化,认知到外在文化的知识内容,发现自己的文化态度,了解到何种态度有利于了解外在文化、有利于与外国人交往等等,从而养育积极的文化态度,并通过直接的交往获得文化的能力。
间接体验是将教学内容隐含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外在文化的相关知识,养成积极的文化态度,形成有效的文化能力。
应该说,间接体验特别适合小学的外语教学,因为小学生主要是通过感知来学习文化,特别是文化态度的养成。直接体验则更适合文化知识的明确传授,适合中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