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4-10 13:49
2012级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30=60分)1.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 《授时历》 C. 《本草纲目》 D. 《伤寒杂病论》 2.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 礼法并用 C. 人性本恶 D.民水君舟 3.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D.古代思想文化倒退A.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9.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B.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0.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 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C. 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11.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起源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选择、遗传B.人工选择、变异C.自然选择、变异D.遗传、变异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C. 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D. 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17.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B.当时的客观事物 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18.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 “革命”。这是因为它 A.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19.知识就是力量,下列属于由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推动而出现的新发明是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珍妮纺纱机 ④贝尔的电话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0.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C.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D.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21.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严复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胡适22.有关电影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由法国人发明 ②诞生于19世纪末③有声电影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④卓别林是默片时代杰出代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3.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D.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24.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 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2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孙中山、章太炎 B.康有为、梁启超 C.林则徐、魏源 D.陈独秀、胡适26.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7.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28.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A.《老人与海》 B.《大卫?科波菲尔》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29.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民主与科学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自强与求富 30.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 印象主义 C. 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40分)31.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20世纪中国历史作了一个概括:“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请回答:(1) 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12分)(2) 三次巨变伴随着三位伟人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他们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国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成果。(6分)【参考答案】38(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3)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意义: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4)电脑、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山西省曲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