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逍遥右脑  2015-04-09 10:45

试卷说明:

秘密★启用前20年重庆一中高20级 2013.11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一尧二舜夏__周,春秋战国战不休,__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__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__明清。”按照朝代的更替顺序,文中空缺处应该是A. 商、西汉、隋朝、唐 B. 秦、东汉、北宋、元C. 商、秦汉、隋唐、元 D.禹、东周、北魏、汉2. 鼎在中国古代有多重功能和多种含义。下列选项中,属于政权象征的是A. 大名鼎鼎 B. 鼎力相助 C. 人声鼎沸 D. 问鼎中原3.《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4.《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描述的是什么制度?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5.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秦始皇A.分封诸侯 B.推行郡县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7.《新唐书?百官制》: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A.起草政令 B.审核政令 C.掌管文教 D.选拔官吏8.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9.“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材料中的“国初”是指A.汉朝初年 B.唐朝初年 C.宋朝初年 D.明朝初年10.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何作仲翁?想因窗下少夫功。今不许为林翰,贬到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读下列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其中正确的是13.某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浅谈秦始皇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内阁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14.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5.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天津条约》签字情景 美国侵略者坐在清宫御座上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6.“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民报?发刊词》17.清史专家赵尔巽认为:“(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下列选项与此观点在立场上不一致的是A.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B.逆贼洪秀全…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寸草不留C.太平革命是血腥的“十字军”D.洪秀全揭橥拜上帝教大旗后,就开始毁灭道观、寺庙18. 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去年”是指 A. 1840年 B. 1860年 C. 1895年 D. 1900年19.19世纪末,在山东出现了一首民谣:“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20.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致远”号撞向敌舰 台湾掀起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国侵略者 B.向西方学习C.反抗封建压迫 D.维护清朝统治21.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以下最有可能属于1912年的高频率词组是A.黄花岗、武昌起义、皇族内阁 B.民国、约法、宣统退位C.二十一条、罢市救国、民主科学 D.八国联军、赔款、拳乱22.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伯利克里的这番言论中,“人民”指的是 A. 雅典妇女 B.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C. 奴隶 D. 外邦人2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准备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合理、论证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提出雅典民主是民主的观点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查阅到十二铜表法得出当时已产生丁查阅到《》的具体内容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A.甲 B.乙 C.丙 D.丁24.“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罗马形成了A.习惯法? B.公民法? ? C.万民法 D.成文法25.有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26.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27.“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C.德意志帝国 D.美利坚合众国28.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宪法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包括①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③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④保留君主制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9.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30.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D.《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第II卷(综合题40分)31.(26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文献通考》材料二 盖不经军政时代,则反革命之势力无由扫荡。而革命之主义亦无由宣传于群众,以得其同情与信仰。不经训政时代,则大多数之人民久经束缚,虽骤被解放,初不了知其活动之方式,非墨守其放弃责任之故习,即为人利用陷于反革命而不自知。……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之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取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可知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临时约法决不能发生效力。——1924年孙中山《制定建国大纲宣言》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广东省培正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下一篇: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相关文章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