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2-27 15:38
语文命题人 张成祥 代彦东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6小题、12~14小题为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文学,不可让英雄缺席如今,无论是电子传媒还是纸质媒体,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趋于单一,经济英雄成为作家在商战小说、反腐小说、官场小说还有其他现实题材作品里经常被塑造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地带有商品社会的印记,成为物化的财富象征。的确,文学艺术作品不能够让英雄缺席,英雄形象的塑造是每一位作家的必修课。然而,如果作家仅仅拿出这一类英雄形象,实在不能说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文学高度。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衰败,战事不断,政治黑暗,但在宗白华先生看来,这个时代“却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也就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时代。各种类型的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这些“新变”,跟那一时期作家思想解放的程度与他们的精神高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他们以一种新眼光看待世界,以一种新情趣体验人生,在思想意识、艺术表达上显现出新追求,使文坛呈现一幕幕新的文学景观。与这文学成就一同让历史铭记的,是“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还有陶渊明、陆机、刘勰、钟嵘等名字。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英雄。他们和他们的文学共同铸造了一个文化英雄的时代。这一切,皆因他们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家要为人类创造出一个精神家园。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的塑造仅有社会现实基础是不够的,英雄人物的身上更要折射出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不仅是引领社会潮流之先的一面明镜,而且也是超越现实奔赴社会理想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是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存在于文化意义上的。作家要有前瞻意识,要做思想的先驱。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不仅要富于时代色彩,更要成为精神标杆,引领社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刻画一个叱咤风云的经济英雄相对容易,塑造一个指向人类理想的文化英雄就难得多。这是对作家的挑战,也是一名作家之所以为作家的本质所在。事实是,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越来越难以高于生活了。目前文学作品产量喜人,但数量的繁荣并不能遮蔽一切。虽然不敢轻易断言,这个物化的社会对作家的戕害有多大,但作家呈现出来的作品,未能普遍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未能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精神上给人以提升,那么就只是装潢精美的一个物件,只剩下价格没有了价值。当下的文学作品中树立的英雄形象,让读者耳熟能详的寥寥无几。况且,就算是经济英雄,也还构不成文学作品中典型塑造的主流趋势,他们是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文化价值结构单一。在相当多的文学作品中,非英雄化写作还在继续。作家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不好不坏,不痛不痒,不高不低,不上不下,和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所以就写他的七情六欲,写他的善恶混杂,写他的渺小与低下,让人不由得感叹,当代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难得一见,凡夫俗子遍布其间。在已有的英雄谱系中,体现了明显的“族群化”倾向,是所谓的“经济英雄”,他们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面镜子。也许,这些经济英雄人格独立,精神饱满,具有济世情怀,但是把他们放到整个当代文学人物谱系里,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里,这英雄的分量还嫌轻浅,不足以成为人们精神的楷模,道德的典范。回顾百年历史,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领潮流之先。文学精英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形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在读者的视野中从未走远。他们的经典作品穿越时光长河,历久弥新,鼓舞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他们本身作为文化英雄,当之无愧;他们塑造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社会需要回归经典,重读名家,但是更需要产生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匹配的新的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1.下列选项中,对“文化意义”上的“英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①弟:只,只管。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盍:通“盖”,大概 B.不若恣其不道 恣:放纵C.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乃:才D.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诣:到,到……去5.以下六句话能表现卢坦一组是()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据理拒绝。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问卢坦,卢坦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的话后很惭愧。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而破产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是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破产,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词后题目。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注】①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8.内涵和写法颈联。(分)9.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2)(3),(《》)11.在康奈尔的玉米地里王波密苏里大学决定把助理教授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扫地出门。在院长看来,这个38岁的未婚女人虽然在玉米遗传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却是个“制造麻烦的人”。麦克林托克也明白,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些疯狂:周末到办公室忘带钥匙,她爬上楼边的建筑物,从窗子里钻进去;学校明令禁止晚上11点后学生留在实验室,但她总鼓励学生继续干下去。同事们也不大喜欢与她相处。这个女人思路敏捷得让人跟不上,而她又缺乏耐心,不愿跟同事解释和争辩。这让周围的人觉得麦克林托克“自以为是”。当然,更让校方难以接受的是,每当她认为学生到其他地方更有发展前途,就会鼓励他们离开密苏里大学。这是1940年的夏天,院长希望麦克林托克离开。一年前,这位助理教授刚刚当选美国遗传学会副主席,在生物学界名声显赫。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只能在密苏里做一名助理教授,这还有赖于朋友的帮助。院长一年后就对自己的决定追悔莫及。他听说麦克林托克已被提名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就劝说她回来并承诺为其升职。但为时已晚,麦克林托克去了冷泉港实验室。那里被视为生命科学的圣地,她已经在那里种了一块玉米地。传言在不久就变成了现实。1944年,麦克林托克不仅成为院士,还当选遗传学会的主席。而她那身打扮,几乎不曾改变——宽松的衬衫和裤子——这身男人一样的打扮只是为了方便在地里观察玉米。“我从来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要结婚,我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有这种需求。”晚年,她曾回忆道。这个短发女人的全部需求,就是从事遗传研究。1927年,25岁的麦克林托克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留校进行玉米的遗传研究。女儿“奇怪的”选择和行为,一度令父母非常犯愁。几年后,忧愁的父母前往欧洲度假,在船上结识了英国遗传学家克鲁。他们这才知道小女儿从康奈尔的玉米地里,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之后的10多年里,她更是成为遗传学界的中坚人物。在女人被歧视的年代里,这可以给麦克林托克带来赞扬和尊敬,却不能带来一份稳定的工作。只有在冷泉港的玉米地里,她还可以安静地做研究。偶尔她会和实验室的人打网球。一次与她打球的人叫谈家桢。她当时发现了玉米的“跳跃基因”,这个中国年轻人则发现了瓢虫色斑镶嵌显性现象。据说麦克林托克对谈家桢的发现极感兴趣,还向他提出了可供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假说方案。然而,在1951年冷泉港的夏季学术讨论会上,麦克林托克与人分享她的发现时,发现精心准备的演讲被台下听众漠视。很多人根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人窃窃私语,有人高声抱怨:“这个女人在忙些什么呢?”这些后来被人评价为“表达准确而优雅”的论文,当时被一些遗传学家视为“发疯”之作。这个遗传学界最耀眼的女人,开始被学界主流所不解和抛弃。只有她自己在坚持。“我知道我是对的。”麦克林托克后来回忆说。也正因为如此,在5年后的讨论会上,她又将自己的发现作了一次介绍。这一次,换来的是比5年前更多的蔑视。委婉一点的同行称她“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一位著名的遗传学家则直接称她为“冷泉港闲置了多年的旧手提包”。这也是麦克林托克一生中最孤立的时刻。有人甚至怀疑,她是否还具有对科学的洞察力。麦克林托克在此时保持了克制和沉默,不再谈论自己的发现,也很少发表文章。而她对玉米的研究,一刻也不曾停止。直到几年后,法国科学家在细菌中也发现“跳跃基因”并获得1965年诺贝尔奖。固执的麦克林托克才再次赢来人们的赞扬。18年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决定将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1岁的麦克林托克。评委会评价她“在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完成了研究工作”。一个人坚持战斗的老人,此时不再觉得孤立,而是感觉“一下子被关注得太多了”。坐在一屋子记者面前,她感到“非常不自在”,抱怨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出名,只想躲进实验室的一个僻静角落里”。 (选自《视野》)(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麦克林托克作为一位遗传学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她的特立独行和自以为是让院长和同事难以接受,他的父母也不理解她。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