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5-10 22:58
曾经有人请教歌王卡罗索(Caruso),在声乐艺术上什么是最重要的?卡罗索回答道:“第一是声音,第二是声音,第三也是声音”.这里所说的声音,以现代人体声音生理学方法分析,第一项所说的声音就是“有强有弱的声音”,第二项所说的声音就是“有音色变化的声音”,第三项所说的声音就是“有感性的声音”,这三点也正是我们学习声乐最重要的条件,一个人在他的声乐艺术中,若具备了这三个条件,那么他的声乐造诣是相当高的.而所谓“有强有弱的声音”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声音共鸣的方法,并不是大声嘶喊的声音就是好,必须要有良好的共鸣,他的声音自然就会大声.所谓“有音色变化的声音”就是我们要探究声带的弹性的问题.而所谓“有感性的声音”,正是我们要仔细探讨呼吸的位置的范围.现在我们针对这三个范畴逐条概略加以分析:
一、“有强有弱的声音”--声音共鸣的方法
首先我们看到附图,人体声音共鸣区共分为三个部分,亦即三个共鸣区(DIE、DREI、RESONANZEN),第一共鸣区是头部后脑和头颈以及肩部位置,第二共鸣区是前额、鼻腔及上额部位置,第三共鸣区是胸腔位置.第一共鸣区又肩负调整歌唱音域的位置,高音应当在后脑部及头顶部,中音在后脑枕部,低音在额头及肩部,那才是正确的,通常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高、中音还好,可是一到低音就散掉了,没有共鸣,原因出在没把低音让它在头部肩部共鸣,这必须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才能做到,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就能做到那是绝无仅有,除非他是天才.至于女高音(Soprano)就有一些不同,女高音的低音要让它在下巴部位共鸣才是正确的,这点和别的声部有所不同.
其次第三共鸣区是最重要的声音共鸣区,它是声音的基础,被称为基础音,它的重要性有如房屋的基础.我们亚洲人和欧洲人由于体格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天生所发出的声音就缺乏第三共鸣区,欧洲人体型高大,胸部宽广,发出的声音胸声自然发达,而且由于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大多习惯爬着睡,婴儿刚出生就叫他俯睡,因此腹腔后部(后腰部)发声自然发达,因而欧洲人发声天生就有共鸣区,无须经过学习,自然就会.但是我们亚洲人必须经过后天刻意严格的训练方能得到第三共鸣区,想得到第三共鸣区通常要经过至少两年以上的勤练,男高音需要更久,至少三年以上,如此唱出的声音才有根,正如竹子的生长,因为它有很扎实的根部,吸收地下各种养分,所以能挺拔强韧,不畏强风暴雨.相反的,没有第三共鸣区做基础的声音,好比一棵豆苗,没有茂盛的根,风一吹就倾倒,不能开花结果.早期日本人他们到欧洲学习声乐,由于欧洲的教授他们没有了解到亚洲人先天的特性,他们只教日本人第一及第二共鸣区,因此日本留学生唱出来的声音就缺少了这一个最重要的共鸣区,唱出来的声音十分单薄,没有底盘,然后代代相传下来,现在依然如此.
本人以前也是这样的唱法,可是一到欧洲,想要在那边立足,唯有接受此种世界性的带有第三共鸣区的唱法,没有第三共鸣区的声音,缺乏厚度和温暖的浓度,男生听起来不男不女,女声听起来轻飘飘毫无艺术价值,所以说第三共鸣区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共鸣区、第二共鸣区不是“发声点”,如果把第三共鸣区的位置移到背部,和第一共鸣区及第二共鸣区连结在一起,则形成了人体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则共鸣丰满圆润,反之则声音单薄干涩尖锐不堪入耳,有些人以为第二共鸣区只是在眉间一共鸣点,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第二共鸣区是由好几个共鸣点串连起来的,亦即眉间、鼻梁、鼻尖、上腭、下腭、牙齿、观骨等.
要想做到有强有弱的声音,必须先要了解声音“前面”和“后面”的问题,要想明了声音“前面”和“后面”的问题,要先明白“开母音”(Aperto)和“闭母音”(Accuto)的关系,“开母音”就用前面来唱,“闭母音”就以后面来唱,所谓前面就是第二共鸣区加上第三共鸣区唱出开的声音(Aperto).所谓“后面”就是第三共鸣区和第二共鸣区再加上第一共鸣区唱出盖(或称闭)的声音(Accuto).通常男高音“过门”(passage)的声音亦即“开的极限音”在f2,男中音在e2,男低音在d2,女高音在g2,女中音在f2,女低音在e2,一超过这个音就要盖,否则声音变得粗暴、不健康,严重损害声带,会缩短声乐的寿命,像现在日本,尤其是大陆,虽然他们有各种唱腔,能唱出各种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可是毕竟没有以第三共鸣区、没有以开盖这种合乎人体声音生理学为基础的声音是不健康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发声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健康的发声法,不管是什么民族,操着什么语言都是如此,因为人体的构造都是相同的.现在大陆上的声乐家他们以为人一到五十岁退休是理所当然的,须知一个人的声音在五十岁才能达到颠峰,不管是对声音的运用以及对人生锥心泣血的体验,才能感动别人,正如文学家是以文学作工具来感动人,而声乐家用来感动人的工具正是声音,人生五十才开始.在欧洲,一流的声乐家到五十岁才唱好的不胜枚举,甚至到七十岁照唱不误的亦大有人在,绝不输给年纪轻轻的人.
一个优秀的声乐家,他必须要把声音的渐强、渐弱做得非常好,这样,当他临场演唱时才不致慌张,才有安全感.要唱渐强时先要把声音的芯抓到,然后以此芯作为发声点,将气在第三共鸣区内扩散膨胀,使它好象变成气球,之后,把它推向背部及后腰部增加其气压,同时加入第二共鸣区,此时声音的芯要保持好,不可失去.渐弱时只要把气压逐渐减少,抓紧声音的芯,使声音回到胸口发声点,然后用气息切除声音,使之停止,此时下腹往上的力量必须增大两倍,否则无法使声音回到胸口发声点,当然这些要靠经年累月的苦练方能领悟,舍苦练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