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1-15 12:05
在政治二轮复习中,一些学生只知道恶补自己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花的时间不少,效果却不佳。是的,理解识记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固然重要,但更为紧迫的是如何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在第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二轮复习应着眼于形成“知识体系化”和“思维程序化”,实现知识素质和应试能力的飞跃。
一、组建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
在新课学习和第一轮复习中,我们理解并识记了教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但教材中没有直接反映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间的整体结构,因此我们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也是零碎的。如果在二轮复习时,仍然是简单地阅读教材、识记理论和观点,由于我们不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但影响对知识的长久记忆,也必将影响我们对知识的运用。在二轮复习中,要从整体去把握教材体系,透过一个个考点的具体内容,用教材之中的隐性线索将零碎的考点串联起来,结成网络,巩固知识。
要实现知识体系化,我们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结构图示法,列出全书或各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利用图示把本来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理清知识体系,构建学科知识纵横的宏观网络。
二是表格比较法,将不同章节而又相关的知识点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弄清其本质区别以及适用范围,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基础。表格法是辨析相似、相近和相反概念、原理的好方法,易于联想,方便比较。
三是归类联想法,第一,要充分联想各课之间、经济学与哲学、政治学之间的知识联系,把所学知识形成立体的网络,以备需要时准确搜索和采集。例如,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时,要在理解宏观调控的概念、目标、原因、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联想,把握宏观调控在教材内容中的联系和渗透:经济手段涉及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中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中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中国家实行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法律手段涉及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中“保护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中的“市场交易的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此外,还要注意整合哲学中的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政治学中的国家的经济职能、依法治国等知识,形成对宏观调控知识的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第二,从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中分别找出“标志”类、“本质”类、“基础”类、“前提”类、“标准”类、“目的”类的知识,将具有同类特点的知识列在一起,便于识记、比较和理解。例如,“标志”类的知识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重要标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等。
二、“冷热”兼顾,完善知识体系
高考政治试题非常重视对基础原理和基本观点的考查,非常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学科知识中最基本的、核心的、具有再生性的内容。政治试题的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的落脚点一般都落在学科的主干知识范围内。比如,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大产业和产业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人生价值、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我国的对外政策……这些知识都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主干知识。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政治试题的“宗”就是这些主干知识,因此,我们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重视和突出主干知识。只有从众多知识点中,把重点的主干知识点筛选出来,逐一加以突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强调主干知识,重视高考中的热点知识,并不能忽视近年出现较少的知识“冷点”。一般说来,命题者总会努力扩大知识覆盖面,适当考查作为非主干、非重点的“冷点”。比如,政治常识中的“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多数年份是高考命题的“冷点”,但是在2014年,文综北京卷第35题、文综四川卷第39题第(5)问、文综山东卷第36题第(1)(2)问都考查了这一知识点,并且四川卷和山东卷以分值较大的主观题考查这一知识。虽然我们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但我们主张有主有次、“冷热”兼顾,全面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不要因为强化“热点”,而淡化了“冷点”。只有坚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提防冷点、消除盲点,全面夯实知识基础,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做到有备无患,确保政治成绩的提高。
三、关注现实生活,拓展知识体系
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大自然、贴近学生心理。高三学生要走出书山,跳出题海,关心社会生活,向生活本身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渠道掌握时事信息,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有意识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听音乐、看图画、读小说、品诗歌等活动中,着力提升自己的赏美、审美、评美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变“学会”为“会学”,变“会学”为“会用”。值得注意的是,文综卷不会专门设计试题考时政知识,它们将联系教材知识来展示热点,不会出现纯时政的新提法、新理论,也只有考生能够运用教材基础理论去分析说明的那些热点问题、那些新理论新观点,才会进入。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考生要注意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以热点为线索重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训练规范化答题,实现思维程序化
提高规范化答题能力,要明确命题意图。所谓命题意图,就是试题的设计意图,即要考查的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学科能力、思想觉悟。命题意图是通过试题的题意体现出来的,明确命题意图,就必须对试题进行一丝不苟的审视和剖析。明确命题意图的一般过程是:第一,审析题型导语,明确题型类型要求。第二,审析命题材料和设问,把握关键词句,明确命题角度。第三,根据关键词句和试题的指向,准确理解题意,把握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试题要考查的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和思想觉悟。
提高规范化答题的能力,要注重专业术语的使用,注重答案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是学科理论体系中的知识单元。术语构建了交流者双方共同的语言平台,是科学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准确使用术语,有利于考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主观性试题的得分。在具体回答主观题时,考生要结合题目要求瞻前顾后,做到原理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的性。此处,要精心设计好卷面结构,力求卷面整洁美观,评卷老师的态度和心情对得分有一定影响,应试作答时考生不能不考虑如何才能给评卷老师良好的第一印象。
书页“哗哗”翻动,压力,苦闷,随时都会侵占我们的心灵。高三的日子,困难重重,也许放弃的想法不时就会浮上心头。但十二年里的几千个日日夜夜里,我们都不曾退缩,因为我们要成为雄鹰,我们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知识体系化”“思维程序化”正是雄鹰翱翔太空的双翅。
在政治二轮复习中,一些学生只知道恶补自己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花的时间不少,效果却不佳。是的,理解识记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固然重要,但更为紧迫的是如何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二轮复习应着眼于形成“知识体系化”和“思维程序化”,实现知识素质和应试能力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