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1-15 11:31
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工程系起源于物理与化学学科的交叉。1990年,在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了材料科学研究所。由闵乃本(物理)和杨昌正(化学)教授出任正副所长。1993年成立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闵乃本院士任系主任,刘治国(物理)和孙祥祯(化学)教授任副系主任。在学科创立的初期,由于关注到迅速发展的信息产业(主要是微电子和光电子产业)迫切需要高技术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结合我校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基础学科的优势以及在功能材料方面研究的长期积累,明确地将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发展方向定位于功能材料,特别是信息功能材料。确定了"以材料的结构性能、精细人工合成化学与现代光电子技术相互渗透,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器件应用三位一体,发展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学术方向”。建立了晶体生长、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脉冲激光沉积和团簇薄膜材料实验室,并承担了两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的项目。在国际上最早利用铁电超晶格LiNbO3晶体研制成功毫瓦级小型全固化蓝光激光倍频器和工作频率为1GHz的超高频声学换能器。该成果被八五“863”专家委员会评价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性研究。”1995-2000年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速发展的时期。本系以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材料探索的源头,围绕几个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成果,形成了从物理效应到材料设计直至器件应用的创新体系,获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器件、材料和技术。同时成长了一批年龄在27-40岁之间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他们拥有物理、化学或材料工程学的博士学位,并具有在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如MIT等)学习进修的经历,引进特聘教授一名,客座研究人员两名,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年富力强的研究队伍。
根据国家发展高技术信息功能材料的需要,承担了三项863项目,两项攀登计划和两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发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材料与器件,如研制成功铁电超晶格宽带超高频声学器件,被“863”专家组评价为“出色的工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功多功能(光、电、磁、声)的全氧化物异质结构器件,该研究引起了著名的高技术企业摩托罗拉的关注,公司出资在本学科开展长期合作研究;首次提出并研制成功“离子型声子晶体”,将经典的离子晶体的红外光学(频率为THz)性质推广到微波(频率为GHz)波段,开拓了发展微波段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新方向,被2000年《中国科技发展报告》列为1999年度中国科学家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教育部)。在材料的制备合成方面,发展了原位低压电场诱导取向生长技术、激光晶化和刻蚀微加工技术、铁电畴人工调制制备技术等。这些创新成果已申请了专利8项(其中4项已获授权)。与此同时还发表了学术榜论文230篇(其中2篇发表在Science上),为扩大我国材料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做出了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将继续走“理工融合、以工为方向、以理为基础”的学科发展道路,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的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为目标,着重建设和发展如下几个研究方向:1、光电功能材料(继续发展人工微结构光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的方向,并逐步向应用和产业转移);2、纳米材料(以“纳米加工、分析和评价中心”的建设为龙头,开展纳米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并建立面向微电子、光电子高技术产业的分析和评价中心);3、能源材料(引进人才,发展能源材料和电池工程的研究的方向,努力创办生产Li离子动力电池的高技术公司);4、材料设计(结合南大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的基础,发展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和原子分子设计方向)。目标是将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建成我国功能材料发展应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我国和江苏省的新材料产业的开拓和技术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内容均来自工大自考网高考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关于更多大学专业介绍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