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5-07 20:50
考试日近,许多同学问同样一个问题,会考什么类型的文章呢?能不能预测几个题目?昨天在苏州上完课之后,一位同学很神秘地说:“老师,你是不是知道作文的题目不告诉我们啊?”当即无语。大家急切的心情我能够理解,但是试题的保密性却也是人所共知。我认为,除了极少数的情况,文章类型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与最后的成文影响甚微。
文章分为开头的起始段、中间的核心段和结尾的结束段,最常见是三个段落,也有四个段落和两个段落,但并不多见。文章最终的具体模样变化极大,但结构却较为固定。开头和结尾中间的核心部分大多时候是一个段落,也有的时候是两个段落。开头和结尾有可能与中间的核心部分融为一段,但前者的可能并不大,更不存在两者都融合的情形。开头总是引入主题的段落,所以不管是书信还是图表关系都不大(主要只影响第一个段落),只要符合各自的情形即可。
四、六级写作(主要讲中间核心段落)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对立观点(包括选择子类)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有(AB——I——C)、(A——B——I)和(AB——AB——I)的写法(其中A和B表示对立的观点,I表示我,C表示结论。具体分析参见贡献写作心得之一),其中每个文章都有开篇句,放在第一段的开头。这里若只有一句话,单独成段就不大可能。若有两句话或以上,就可单独成段,但这种情形并不多。
第二种情形是事物性质的情形(包括利弊子类)。开头一般单独成段。中间根据要求,有时利与弊都写,有时只写优点,有时只写问题或弊病。
第三种情形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的情形。这种情况的混合模板最多。注意根据具体情况第二段有可能略去,第三段可以非常简略。
上述包含了大部分的情形,但还不完全。让我们在纵向分析以后,来进行一下横向的分析。
开头:引入主题
中间A:
1)对立观点
2)利弊、优点或问题
3)分析原因(有时是分析必要性)
中间B:
1)自己的看法或做法(想想整体——个体的情形)
2)解决办法(或趋势展望)
结尾:结论
中间核心的部分B是可能没有的,或者用很简洁的话与结尾融在一起。也可能没有A有B,这种可能性很小。这样分析以后,绝大多数文章就包含进来了。但大家注意,这种模式没有覆盖纯粹的记叙文和描写文——这两种文章的记叙和描写的部分是没有模板的,只有靠大家分别依据时间和空间的线索去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