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12-29 13:15
最近读到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当了11年的职业记者,终于有机遇站在灯光下,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可是,第一次录节目标阅历,却让他非常为难和懊丧。
在节目录制开端前,他做了充分的筹备,精心筛选了西裤、衬衫、毛衣,并站在化装间的镜子前,把衣服弄得整整洁齐。
眼瞅着,现场录制很快就要正式进行。这个年轻人再一次深吸一口吻,使自己的心态放轻松。而后,他信念满满地走进了演播厅,那个他始终向往的处所。
节目前奏响起,灯光师追着他的身影,引人入胜的灯光一路照着他出场,现场观众也很给力,大叫着齐声欢呼。这个年轻人很有风采,上前和观众逐一握手,并由衷地表现:“你好,你好,欢送你。”
录制正式开始,年轻人心中早就预备好一套串词,对接下来的环节,他胸有成竹。他甚至斟酌,一上场先念一首诗,再来一副对联,然后整几个排比句,紧接着再整多少个歇后语。如斯一来,节目氛围很快就会上来的。
一开始,所有都按他所预设的在进行。可是,他的耳朵里忽然钻进一句话,观众席中有人随口说了一句:“这孙子是干什么的?”
只管这声音不大,现场的嘈杂之音也掩饰了不少,但年轻人仍是捕获到了;而且,在他听来,这句话太逆耳了。
受这句话刺激,他的大脑霎时一片空缺,本来想好的串词,一下子全体乱了套,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可是,电视节目总得持续录制,不可能由于这个插曲为他再来一次。因而,他只好逝世马当活马医,糊里糊涂、毫无状况地撑到最后。至于在节目中说了些什么,他怎么都想不起来。
第一次上节目就遭此“意外”,年轻人的丧气可想而知。可是,11年的记者经历告知他,切不可因此对主持人这个新角色发生害怕。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他这样告诫自己,并深信工夫不负有心人,只有尽力再努力,电视演播厅必定有一块他的破足之处。
后来,经由当真剖析,他尝试着废弃多数主持人的传统风格,以一个记者的姿势,虚心肠采访别人,认真倾听别人的本真讲述。孰料,这样的情势跟作风,很快就博得大量忠诚观众。相较于见得多、用得滥的那种中规中矩的传统主持,人们更爱好这个年青人天然、朴素中流露出的吸引力。
他就是被观众誉为&ldquo,感恩励志;布衣主持人”的崔永元。
“这孙子是干什么的?”遭受这句质疑时,我们会怎么应答?有的人会愤怒不堪,从此禁忌这个话题;有的人会落下心理阻碍,一旦再遇此类状态,便有深深的挫败感袭来;还有的人,会自此一败涂地,给本人紧紧贴上“我不行”的标签。
事实上,这句话底本并不是那么灰色,假如咱们能以踊跃的心态去面对,笑着和它挥手离别,像崔永元一样从中吸取教训,走好后面的路,它也能够是斑斓多姿的。
要害的是,我们要自动挥起那只告别苦楚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