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的智慧
逍遥右脑 2014-12-29 13:11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正由于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
惋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跟应用这二心术的人真是百里挑一。在名利面前,往往争得鱼死网破的,成果大部落得个皮开肉绽、两手空空,有的甚至声名狼藉、命赴黄泉。
若人们都能学会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应当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踊跃
人生,平凡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时不乐,无时无忧。工作本极平常,敬业不衰,全力以赴,竭尽心智……
江南有一个大家族,老爷子年青时是个风骚公子,养了一大群妻妾,
诗句,生下一大堆儿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逝世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加争斗。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清楚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会管不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儿子。
同样情理,咱们在日常交际中,对人对事也要擅长制怒控愠。
哥德有一天到公园漫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过尖利批驳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哥德眼前高声喊道:"我素来不给傻子让路!"哥德却克己谦让,风趣地答道:"而我正相反!"
一边说,一边满脸笑颜地让到一旁。哥德的忍让防止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本人的心怀和睦量。
清朝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连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产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露面干涉。这位宰相到底见识非凡,看罢来信,即时作诗开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母见书明理,立刻把墙主动让步三尺。叶家见后,也自动退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构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容与忍往往是同一的。这不是脆弱,而是以退为进,在容忍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计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