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历史典故

逍遥右脑  2014-08-15 11:50

似是而非的

《孟子·尽心下》谈到乱德的问题时,亲情,曾举孔子的观点为据:“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注》:“似真而非真者,孔子之所恶也。”另据朱熹《中庸章句序》;“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 “似是而非”和“似是之非”皆指表面相似实质上却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事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八仙的历史典故
下一篇:告类的历史典故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似是而非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似是而非的历史典故】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