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者_诗歌鉴赏

逍遥右脑  2014-08-13 09:51

浪游者

[德国]博布罗夫斯基

傍晚,

河流发出响声,

森林的沉重的呼吸,

天空,飞过

啼叫的群鸟,古老的、

黑暗的海滨,

上空闪着星星的光辉。

我曾过人的生活,

忘记数那些开着的

大门。我曾叩过

关闭的门。

每一扇门都敞开。

呼唤者张开了手臂

站着。进去到桌边坐下吧。

说:森林在喧响,

发出呼吸的河流

有鱼飞一般游过,天空

因星光而额动。

(钱春绮译)

【赏析】

诗人向来是敏感而多思的,当他们身处旅途或者流亡的途中,往往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着深刻的感悟。而把这些思想的灵悟投射于现实图景,就会迸发出广博而深刻的诗情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决定了“浪游者”成为文学中一个常见的艺术形象。在德国诗歌史上歌德、黑塞等著名诗人都涉猎过这个主题,创作出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博布罗夫斯基的这首《浪游者》也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作。

诗作一开篇,诗人就直接突出一个独特的时刻:傍晚。事实上,当我们阅读这些有关“流浪”的诗作,就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类描写旅途流浪的诗作中,诗人大都会选取傍晚或者夜晚作为展开诗篇的特殊时间。因为在人们潜意识里,夜幕悄悄降临会让人感觉到孤独和绝望,对一个流浪者来说更是如此。面对四周漆黑的夜晚,当一切陷入静递与幽远之中,人们心中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念天地之悠悠,独伦然而涕下”的感慨,自感身世零,无所归依,一种孤独况味在心头滋生蔓延。

傍晚时分,河流淙淙的响声从远处传来;森林在夜风吹拂下发出沉重的呼吸;“羁鸟恋旧林”,天空中飞过啼叫的群鸟,它们也要归巢;而此时古老的、黑暗的海滨上空,闪耀着星星的光辉。诗作的第一部分,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展开叙述,通过“我”的视角对自然环境进行一种细致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氛围。这是“浪游者”内心真实的写照。接下来诗人在诗歌的第二部分写道:“我曾过人的生活,/忘记数那些开着的/大门。我曾叩过/关闭的门。”

诗中主人公面对此时此景,不免陷入一种回忆之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反应,回忆过去更加衬托出此时内心的无所依托之感。“我”曾经也过着人的生活,但现在却四处流浪,居无定所,过着非正常的生活。在流浪的途中“我”遇到过许多敞开的大门,也遇到过许多关闭的大门。而当“我”叩问那些关闭的大门时,“每一扇门都敞开。/呼唤者张开了手臂站着”,热情地邀请“进去到桌边坐下”。从诗人舒缓、平静的抒情语调之中,我们能读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悲叹。他为自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感到欣慰,也为自己窘迫的命运而感到痛惜。一种渴望归宿的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从这种感伤的情绪之中升华出来。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而唯独“我”被抛离出生活的轨迹之外,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上四处漂泊。这一切遭遇促使“我”去思考人生的命运和困境。而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思考,本是博布罗夫斯基诗歌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

此首诗作延续了博布罗夫斯基一贯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深沉的哀歌式的气质,青春励志,这与他自身的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这一点上,在当时的德国诗坛也只有胡赫尔的作品能与之相比。博布罗夫斯基的诗歌结构完整,思想饱满,透露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和审美特质。比如在此首诗作的结构上,全诗由三节组成,而这三节在排列形式上构成了一种对称的关系。第一节和第三节都由七行组成,它们不但在情感抒发上有一种照应关系,而且它们在结构布局上以第二T为中心构成了"种对称关系,显不出诗人独特的构思技巧。(邹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下一篇:谣曲:爱的炎热常常光临_诗歌鉴赏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浪游者_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浪游者_诗歌鉴赏】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