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审题法

逍遥右脑  2014-08-12 16:57

第一步:全面想象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每一道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就需要我们根据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例:“汽车以15米/秒的速度运动,关闭油门后获得-3米/秒2的加速度,问8秒钟内汽车的位移多少?”例:“小球以15厘米/秒2的初速滚上一斜面,获得-3厘米/秒2的加速度,问8秒钟内小球的位移多少?”对此二例,如果能仔细分析,想象出汽车是作匀减速运动,然后停下来;而小球沿斜面匀减速上滚到最高点后,又沿斜面下滚,这样两个不同的物理过程,一般是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对那些涉及到较多知识的综合题,不想象出其全部的物理过程,解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出现挂东漏西现象。有的题目对某些物理过程含而不露,这就更须要我们去想象,才能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根长20cm横截面积0.8cm2均匀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将其水平放置,由一段水银柱在闭端封着一段10cm长的柱,让玻璃管绕通过闭端的竖直轴从静止开始转动,速度逐渐增大。当转速增大到多大时玻璃管开口端恰好还留下2cm长的水银柱?”它所描述的全部过程是:起先气柱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所以水银柱受力平衡。随着玻璃管转动,水银柱发生离心运动,而逐渐远离转轴,以至使部分水银从管内抛出。与此同时,封闭端的气柱随之变长。对这后一过程,在题目的文字中没有提及,但它却是水银柱作离心运动的必然结果。而且与我们解题又有极大关系。所以在想象时千万不要遗漏了类似的重要过程。在分析、想象物理过程中,要注意紧扣题意,对关键的字眼要仔细推敲,要注意紧扣题意,对关键的字眼要仔细推敲。如“恰好平衡”、“恰好为0”的“恰好”二字;又如“最大输出功率”、“最小距离”中的“最大”、“最小”二字;再如“缓慢变化”、“迅速压缩”中的“缓慢”、“迅速”二字等等。
因为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一个变化着的、复杂的物理过程,如果轻易放过这些字眼,那么你所想象的物理过程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完全是错误的。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抓住其关键形象,并且草图表达(如物体运动轨迹图、实验装置的示意图、电路图、切割磁力线图等等),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在完成了解题的第一步,弄清了题目给定的全部物理过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怎样才能准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呢?一般要紧扣题目提出的问题。如“这些剩余气体的压强是多大?”我们就可以直接把“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有不少题目的研究对象比较隐蔽,那么我们可以间接地选定那些已知条件较多的,而且与题目所提的问题又有密切联系的物体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例如“A 内气体的体积是多大?”若直接选留在A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就不太方便,如果选流入B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不但知道其温度、压强,而且还知道其体积为已知数,同时原来的气体除去流入B内的气体,就是留在A内的气体了。象这样间接地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在解电学习题中同样常用。
以上所谈的是解答一般物理习题的关键的头两步,应当引起学生重视。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的运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就能够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1)由物理概念的内涵中找出隐蔽条件。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概念中,于是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方法:(2)由物理现象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物理问题中,有些隐含条件存在于问题叙述的过程中,只要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现象和临界条件,就能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3)由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题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可找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从而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4)由物体运动受物理规律的约束找出隐含条件。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解题的依据,而物体运动状态往往受一些物理规律的约束。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物体运动状态这一隐含条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改进课堂学习的十种方法
下一篇:2步远离数学基础差的队列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三步审题法】相关文章
【三步审题法】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