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材、试题、考纲”相结合的复习模式

逍遥右脑  2014-08-12 16:09

一年一度的高考复习都在紧张的进行着,无论是带过高三多年的、有经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辅导高三的年轻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一条有效的复习方法,笔者就“教材、试题、考纲”相结合的复习模式,谈谈自己在复习备考中的一点体会。

现代高考的试题特点是“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能力立意为主”,“以主干知识考查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备考时要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实施,我在复习备考中总结出“以高考试题引路带考纲的知识点,以考纲知识点来回归教材,以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为指导做试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复习备考经验,并且形成一定的模式,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具体做法:

试题(怎么考?)

考点(考什么?)

教材(如何解答?)

体会(升华、创新)

如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部分的第四个大知识点陆地。(参考2005年考纲)

《地理》必修(上)第三章第二节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掌握一种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是备考成败的关键。那些脱离教材而不顾、大搞题海战术、不注重能力的培养的复习是不可取的。

第一:以高考试题引路,带考纲知识点

我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按章节分类,并且找到他们所对应考纲中的知识点,然后由这一知识点带出本题所在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这样做可以突出重点、难点,做到目标明确,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复习“地质构造”这一节时,我首先选择了2005年全国卷Ⅰ中的选择题第1~4题的第一问为复习的切入点。试题如下: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随着需求的增加,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增长。近年,世界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回答1~4题。

1.图1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

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此试题,学生很快就会得出正确答案,即背斜是最佳的储油构造,并且按比重大小进行排序,天然气<石油<水,因此本题选D。本题的考点是有关地质构造这一考点的。

然后,由教师引出“地质构造”考纲中所有知识点,即:地壳的变动、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向斜与背斜的判断及应用。

最后,导入“地质构造”一节的复习,即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以考纲知识点,回归教材

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教材掌握考纲中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例如:由上述试题和教师引导,学生已经明确了复习内容,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考试目标。本阶段复习可以由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个别辅导为辅,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规律和原理,挖掘教材中隐性内容和拓展知识,一定要做到位。本节一部分知识点总结如下:

1.“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列表对比分析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图”说明其成因。

2.“断层示意图”列表对比分析断层的基本形态。

3.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因为双基是源头,没有它们,能力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师生应注重双基的培养,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吃透概念原理,将考点纵横编织,注重知识的整合、重组,打破原有知识的编排体系,挖掘其隐含的信息,从而使知识形成统一的整体,以便达到“不是对教材的简单重复,要有升华,有创新。”并且以此来指导、解答相关的地理试题。

第三:以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为指导,精作试题

这一阶段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阶段,是我们的最终落脚点,学生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才能对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我事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有关“地质构造”这一考点的试题,例如:

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在字母I、J和C处分别发现了三叶虫、恐龙和剑齿虎的化石,据图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处(  ),B处(  ),C处(  ),D处(  )。图中先成山地后成谷地的有(  )和(  ),先成谷地后成山地的有(  )和(  )。

(2)图中D处成为谷地的原因是(  )。B处成为洼地的原因是(  )。

(3)图中各地层中,可能有煤的是(  ),可能含石油的地层是(  )。

(4)按埋藏条件看,E处地下水应属于(  )水,如果在C处打井,井水不会自动流出,原因是(  )。

当试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不要让学生急于答题,而是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来完成,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予以体会。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来解答题目。

二、让学生印证本题所涉及上面复习的考点及相关知识。

三、让学生体会到解决一道题的关键在于你对考点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程度,以及应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懂得了教材是相对稳定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变”,而考纲、试题是不断变化的,即我们所说的“万变”。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领会三者的关系,做到灵活运用以“不变”去解决“万变”,摆脱题海,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得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尽快达到高考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自然环境对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逐鹿中原的影响
下一篇:2013年高考地理复习答题技巧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浅谈“教材、试题、考纲”相结合的复习模式】相关文章
【浅谈“教材、试题、考纲”相结合的复习模式】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