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3-25 11:47
在教练过程当中,我们谈到了教练"催化剂"的角色,其实催化剂的作用有两种形式,适用的对象是不相同的:第一种是激励,对象是那些自我限制,或者说自我肯定不足的被教练者,也就就是前面说的主动性和影响力圈较小的人;第二种是挑战,对象是那些自我价值感较高,或者说自我肯定充分的被教练者。
激励和挑战理论背后存在一个理论就是前面提到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指出激励水平是由结果出现的概率和个体对结果的价值评价决定的。也就是著名的M=E*V公式。其中M代表目标对个体的激励程度,E代表目标达成的主观概率,而V代表个体对目标达成后的效用水平评估。
这个公式与著名的"跳摘原理"密切相关:我们将一个小球悬挂于天花板下,当我们悬挂过高,那么相对于当事人来说,由于跳起来抓住小球的几率是零,所以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当小球悬挂过低,那么相对于当事人来讲,由于跳起来抓住小球的概率是百分之百,所以起不到挑战的作用。跳摘原理告诉我们必须根据当事人自我肯定水平和客观能力来相应地采取激励和挑战,在激励和挑战之间寻求一个均衡。这就是教练催化作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