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备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逍遥右脑  2014-07-23 14:54

【摘要】对高三生而言,应及时了解、掌握高考备考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做好准备。小编为您推荐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希望对您有助!

【范例1】(09北京东城期末检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涨幅连续七个月回落。从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到11月回落到2.4%,今年的物价曲线犹如过山车。

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原因有

①政府出台促进生产发展措施、保障市场供给

②国家决定2008年对粮食征收出口暂定关税

③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市场的传导作用

④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流通中货币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B 、C或D。

【错因分析】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因素我们一定要弄清楚,首先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①项是说政府保障市场供给,实际上是供给充足, 会影响相关商品价格的回落。②项好多同学认为和题干无关,其实粮食的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民以食为天,所以对粮食征收出口暂定关 税,是在限制粮食的出口,保障国内粮食的供应,也是一个原因。③项许多同学也想不通,在经济学里面,因为生产是需要原材料,需要劳动力的。这些在市场经济 社会里都是商品,所以象这些被称作成本的商品价格会直接影响由它们加工而成的制成品的价格,这就是价格的传导作用,比如说粮食价格上涨,那猪肉价格就会上 涨,为什么?猪饲料成本增加了啊。④项不选,因为这是价格上涨的原因,当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增加的时候,会使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物价会上涨。

【正确答案】A

【归纳拓展】高考题会经常考查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或回落的原因,这时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供求关系。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当 供不应求时物价上涨。当然象本题,还有其它因素,比如说国家的政策,成本的因素,纸币的币值情况等等,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练习1】受H1N1型流感的影响,北京的猪肉价格甚至和大白菜一样的价格。生猪价格下降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在市场价格价格明显拉动和政府政策双重作用下,生产能力正在稳步恢复,供给量明显增多;二是由于市民对猪肉食品需求的大幅减少。这表明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国家政策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C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D物价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

【范例2】(09北京东城期末检测)“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轰然坍塌,这再一次说明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重视商品质量的经济学依据是

A.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B.质量好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B或D。

【错因分析】要明确,商品的质量相当于理论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购买者来将,他让出价值,就是想要得到商品的使用 价值。如果使用价值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有利于商家销售,实现价值。这也是所有企业重视商品质量的原因。选C。B项说法不对,决定商品价格的是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决定价格。D的说法也不对,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正确答案】C

【归纳拓展】一般的情况下,涉及到商品的质量问题,要想到使用价值;涉及到商品的价格问题,要想到价值。同时要明确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不能同时兼得。

【练习2】从2008年9月开始,“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国乳制品行业无疑像一枚重磅炸弹,好多企业纷纷加紧自己产品的质量把关,象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的产品就全部通过国家质检局的多次检测,乳品销售量逐渐回升。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

A质量好需求量就大 B质量高经济效益就好

C质量高决定价格高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范例3】(09东北三省四校二模24题)假定某国在一年内,商品的价格总额增长8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则该国一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 元的购买力。该国这一年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4.0 投资增加 B 0.66 物价上涨

C 1.5 物价下跌 D 0.25 投资减少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B或D。

【错因分析】做这类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慌张,可以采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办法。假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都没有变化的时候,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 是1,即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都是1;那么,当商品的价格总额增长80%,变成了1×(1+80%)=1.8,货币流通次数同理是 1×(1+20%)=1.2,我们知道,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速度),所以现在需要的货币量是1.8/1.2=1.5,也 就是变化后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比原来要多了,在本题中,该国并没有多发行货币,所以1元的购买力要充当原来1.5元的购买力,即货币升值。这说明社会的总 供给<社会的总需求。即出现了买方市场(买者占优势),会可能发生的是消费购买力不振,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所以本题选C

【正确答案】C

【归纳拓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多少货币,主要取决于: ①商品交换规模。②货币流通速度, 因此,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可以看出,根据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正比;而货币流通速度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反比。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提出的。在不兑现的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过多的纸币也不会自动退出流通。因此,在社会商品可供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倒决定了一般物价水平。

【练习3】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5次减为4次。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应

A.增加32% B.增加26.4% C.增加40.8% D.减少6%

【范例4】(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近期,国务院决定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这是政府运用 手段调节经济,这种手段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

A.行政 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

B.财政 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C.经济 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D.法律 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B或D。

【错因分析】本题在考察宏观调控的手段,由题意可知,国务院运用的是税收来调控经济,为什么能够调控,是因为税收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利益。选B的考 生可能觉得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宏观调控手段里面没有财政手段,只有经济、法律、行政手段。D项根据题意这不属于法律手段。

【正确答案】C

【归纳拓展】我们要掌握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课本上是怎样说的。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的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然后根据实际做题的经验总结,我们知道,经济手段常用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练习4】2008年上半年,为控制CPI的过快上涨,政府运用了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物价回落,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杠杆

A.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B.有政府强制力的保证

C.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利益 D.能够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三政治讲解国体和政体
下一篇:2013年高考政治考试重点:唯物辩证法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考政治备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相关文章
【高考政治备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