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3-25 00:42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头脑仿佛只有一股”弦”,大凡做事,总是从良好愿望出发,单向思维,或只从正面或只从发反面思考问题,遇事言听计从或崇尚逆反,完全不顾及这样处事的结果。也不喜欢总结经验,重复的错误一犯再犯。一事当前,前者浑浑噩噩,盲目服从;后者故作聪明,远离组织。有的人则不然,一事当前,既能从正面看到有利条件,也能从反面提出不利因素。两相比较之后,再做自己的决定。这种人的思维是双向的,因而少犯错误,至少不犯大错误。还有一种人,一事当前,不但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问题,而且能从更高的角度,立体的、辨证地去思考问题。因此,一事当前,往往沉着冷静,胸怀大略,频出奇招,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思维方法决定着人的能力水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能看到:大多数人用单向思维的方法想事,从事最基础的劳动;少数人用双向思维的方法行事,从事较复杂、知识含量较高的工作;极少数人学会用立体的、全面权衡的方法判断和处理问题,他们被安插在各个领域、各种负责岗位上履行领导的职责。这种思维方法的分流,使社会出现了“木桶效应”:即80%的效益,是由20%的人群创造的。
思维方式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人们会不断总结经验,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思维方式由低级转向高级。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指的正是人生不断成熟,思维方法不断深化,从而获得成就的人生成长规律。
那么,究竟什么是立体思维,如何学会立体思维以求得人生进步呢?
简而言之,立体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体,即辨证思维,或称辨证法。逻辑思维,是按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科学地界定事物的内涵和外延,弄清事件的本质是什么?涉及范围有多广?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地、极少遗漏地纳入分析和思考,然后通过科学的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形式逻辑以事实作为依据,为科学推理设定各种肯定或否定的大前提、小前提,通过不同角度的事例,以充分理由为推理前提提供不可推翻的论据。因此,经过这种双向推导的思考,得出的判断和决定一般是没有差错的。形象思维则不同,这种以联想为主要思考方式的思维方法,并不拘泥于平面的、机械的、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所谓“形而上学”的观点,往往放开思维的翅膀,通过类比的方法去联想、祈求和探索更多未知的规律,通过研究外沿规律获得全新的成果,将科学不断导向深入。发明家通过研究鸟的飞翔制造出飞机;通过电闪雷鸣现象利用了电能;通过电波的传输发明的软件。形象思维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推动了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辨证法把以上两种思维方式紧密地结合起来,认为世间万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优与劣、成与败、生与死,都是相比较而言,不过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而已。遵循这种“对立统一”的观点,宇宙中万事都是可变的。在矛盾产生量变乃至质变时,劣可变为优,败可以变为成、死可复为生,人们对明明不可为的事情,只要抓住矛盾是主要方面,经过因势利导不断努力,就可以促使对立的矛盾一方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使弱小变得强大,使死亡变为生机。自古以来,“失败是成功之母”,“道常无为而不为”之类的断语,就是辨证法典型表现。辨证法为人类提出了“无所不能的概念”,是社会不断进步,自然不断为人改造的根本思想动力。
在辨证思维方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两千年前的道家思想至今仍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石。老子曾说“白马非马”,乍听起来是不可理喻的。白马不是马吗?但细细分析,这个结论没有错,因为“马”是一个的的概念,它含盖了不同品种、不同颜色、不同年龄、家养或野生的马,“马”字包含了具有马科性质、形状和特征属性的此类动物的总合,怎么能说只有白马是马,其他马类动物不是马呢?“白马非马”的典故教会我们:看事物不要限于主观性和片面性。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放开眼界,全面思索后,我们手头可以利用的资源大大增加了,我们做了的计划和措施就大大加强了,我们成事的把握就加大了。反过来说,生活中往往有这种现象:一个浩瀚的战略,由于一个微小疏漏而导致失败。辨证思维方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错误,使谋事的成功率达到最高。
把所有事情都看成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把所有矛盾都看成可以转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注重培育矛盾转化所需的精神和物质条件,因势利导就能夺取竞争的胜利,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第十三章》中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这段话的意思是:想要让一件东西松弛下来必须故意让它伸张得更厉害;(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 “度”,超过这个“度”,物件就断裂了,真相就败露了,因而收到了让它松弛下来的效果。)要想让一个强大的对手弱下来,必须故意让这个对手更强大(因为这个对手强大则令人畏惧的程度,他就没有朋友帮忙了,他也就变成孤家寡人了。脱离了群体,没有了支持者的人,他还能强大下去吗?)要想废掉一种制度,必须先兴起这种制度;(因为凡是有弊端或已经陈旧过时的制度,如果不让它实施,人们怎能知晓这种制度的弊端呢?不知晓这种制度的弊端,又怎能唤起人们对旧制度的改革要求呢?)要想夺取某样东西,必须故意送出一些东西;(因为不以小利诱之,怎么能麻痹别人的警觉,从而达到谋取大利的目的?)以上这些道理,非常浅显。但记住这些充满辨证关系的道理,就是以力拔千斤,使柔弱胜刚强。
千百年来,浓缩着无限智慧的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一直在主宰着中外社会的发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最灿烂的明珠。哪一代的政权掌握了她,国家就会出现“太平盛世”;而哪一代政权忽略了她,政权就迅速灭亡。历史正是这样一轮一轮地演变下去。翻开我国近代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蒋介石秉承儒家“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的“德治”思想,灌输“礼仪仁德为政”的施政理念,博得我国封建阶层和新生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拥戴,使国民党篡政长达二十二年。但毛主席更高一筹,除了高度浓缩儒家思想,高举“为人民服务”的大旗,空前绝后地动员、团结起亿万群众外,还巧妙地将道家的辨证思维方法运用于革命战争的各项工作中,史无前例地解决了“方法论”问题,使共产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毛主席在革命低潮时撰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至今仍是指导我国“和平崛起”、走向强国地位的理论基础。
确的思维方法不仅对革命斗争、施政方法是重要的,对正确指导和实施经济建设,开展科研活动,乃至管理企业等方方面面微观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当我们满足于高经济发展速率时,我们同时也因此意识到: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许多建设规划,在拆了建,建了拆的不断折腾中积淀下巨大的浪费;不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产生预期效益却占据了不少GTP增长指标,形成经济泡沫,潜伏经济危机,在企业活动中,因不注意深度和广度的市场调查,过于盲目乐观而使投资落空的项目屡见不鲜;因不会三维思考而是科研课题中途夭折的事例也不少见。在基层领导工作中,多数人因缺少高瞻远瞩的能力,在困难面前,往往放过可利用资源而显得一筹莫展。因此,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要使有限的生命产生高效益,就应当刻苦钻研思维方法,学会辩证思维。
辩证法是哲学的学科基础,但不等同于哲学。与哲学的偏向纯理论研究不同,辩证法更注重于实践,注重从实践生活中寻找规律,运用规律形成方法去改造世界。道家之所谓“道”,就是专门从事规律研究的学派。
学习辩证法,只要不是哲学事业的深造,可以从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工作效率的目的出发,先学一点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如什么事万物的内涵、外延;什么是推理、判断;推理判断的前提事什么?前提的确立依据以及大小前提的排序及其相互关系等。再学一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分理由律等。再掌握形式逻辑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再学习一点道家的论著,如《道德经》、《老子》、《庄子》,及至儒家的《论语》、《周易》等。如还有精力,不妨再涉猎一点佛家和现代哲学的基本定律。学好以上的内容,辨证思维的基本条件也就具备了。
要紧密联系实际,不断总结经验。要善于从人生的每一阶段及至每做的事件中,吸取成功的要素和失败的教训,看看是同客观发展违背的?找出成功的和失败的因素后,再同所学理论对照,使认识得到升华。如此周而复始,每经历一次理论和实践的陶冶,思维能力和工作方法就有一轮提高。经过阅历的不断丰富,经验积累,思维方法就越来越熟,洞察和判断事非的眼光就会越来越犀利,运筹帷幄,把握事物发展的能力就越来越提高。
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有太多的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比如: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如何收集市场讯息,如何筛选和把握、利用讯息?选择研制什么样的产品,如何使科研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在社会滋生腐败的时候,企业经营者究竟是乘虚而入大捞一把短期暴富好,还是静观其变洁身自好稳步发展好?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氛围中,营销者是亦步亦趋不假思索地照抄别人所谓“新模式”呢,还是从自身条件出发,吸取适于自己而集百家之长的经验,形成独具一帜,不可克隆的模式?当我们在工作面前速手无策、知难欲退时,我们曾否想过:周围抑或还有可以挖掘为我所用的资源;退一步时,抑或还可创造新的机会来增强自我的力量,从而最终战胜竞争者?
甚至,当您选择职业或工作单位时,您是否考虑过:自己的秉赋和条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水平,能否胜任那些报酬很高而工作相对轻松的单位和岗位;在一种事业工作面前,是短期获利而前途莫测有利呢,还是长期发展稳定成才有利?在一个事业里,是从头做起稳扎稳打大器晚成强,还是趋炎附势频频换岗浪费青春强?所有这些问题,往往是每一个人不思考、不面对。而在每个矛盾的问题上,人们总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愚者见愚,诡者见诡。每个人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而得到的却总是社会规律早已界定报应。翻翻历史,看看生活里的各层面,规律难道不是这样周而复始不厌其烦的重演吗?
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开,我们面对的工作有太多的困难需要克服,当我们处在诸多矛盾的交汇处时,多数人都不知晓,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事次要矛盾,不知道“纲举目张”其实只是普通浅显的道理。因此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在诸多事业知识的学习中,辩证思维的学习处于主宰地位的。
明代道家学子王崇仁曾说过:“道一而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释民之所以为释,捞民之所以为捞,百姓日用而不知,皆是道也。”(注)生活中充满着辩证法,只要我们留意去学,留意去总结,必然得益非浅而受用终生。
注:本文引自王崇仁《传习录》。其中“道一”的意思是:规律只有一条;“释民”:释迦牟尼,佛教奠基人;老民:老子,道教奠基人;“百姓日用而不知,皆是道也。”:老百姓每天都在利用各种规律做事,却不知道所利用的,全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