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7-19 12:10
在旅途中,碰到了兵。肥壮的年青人,黑黄的脸,表情有些木讷,眼睛修长,微肿,嘴唇抿得牢牢的。
他坐我旁边,缄默地望着窗外,姿态一直坚持不变。
他是西部人,因辍学后,17岁就去西藏阿里军分区当了驾驶兵。7年不回家了,刚休完4个月省亲假,当初正赶往部队,那海拔4500米的处所。
“童贞了吗?”“处了。”兵迟疑了一会儿说。
“那你为何不申请复员?”“……我了。”
“苦吗?”“苦,简直没人会去。2000年有报纸记者去过一次咱们驾驶排,说每个月给两万,他都不愿留下来。”
确实苦。1998年雪灾,兵们被封在山里,喝光了最后一滴水。三天四夜他们颗米未沾,只有缩在冰凉的被窝里煎熬。后来饿疯了,他再去厨房翻箱倒柜地找,居然发明了半筒过时的面条。海拔高,氧气粘稠,货色很难煮熟。素来没有那么难等过。面条终于软化了,一根根挑出来,无油也无盐,他端着那大海碗半熟的白面条,哧溜哧溜地全体吃光。
那天,久饿的胃被如斯优待,居然难以适应,疼得他深夜醒来直到天亮。
当初可没有这样的好食量。所谓的酥油茶,藏粑,还有传说中清冽的青稞酒,都让他洋洋洒洒。饿得慌了,也就匆匆被迫吃出滋味来。人的愿望就是这样变得简略,回缩成一个小小的点,坚强地生存下去。
前多少年的夏天,驾驶排来了个意愿援藏的大学生,文弱内向,在这海拔最高的军队得到。大学生遭了良多罪,吃不好,睡不好,极其闭塞的信息尤其让他烦躁不安。
大雪封山半年多,大学生忽然不见了,到处寻不着。两日后,兵们吃午饭,典故,军犬从远处跑来,趴在门槛上喘气,从嘴里扔下一个东西———那是一截冰冻的手掌,人的手,青白而肿胀。是猎犬往回拖人的时候咬掉的吧?兵们搁下饭碗,随着军犬去寻找,在河边发现了他的尸首。仰天躺着,像睡了。他们盼望他是不慎落水的,或者是迷路了。可是他却是自残的,遗书藏在军服的口袋里,折叠得很工整,字呢起先工整,后来变得龙飞凤舞,颇有文采。
大学生写了那么多,实在不外是一种情感:寂寞让人发疯,像不可使人稍瞬平息的恶魔。大学生竟然连化雪的日子都等不到。兴许他还有别的心事,但安静雪山终极见证了一个魂灵的灭亡。
每年都要死许多人,大天然的威力在那人迹罕至的地方是登峰造极的主导。车难、雪难、深谷反映引发肺水肿或者意外逝世亡……兵说起来犹如粗茶淡饭。一个24岁的青年,谈到战友的离去,又有多少波涛在心头翻腾?
“你不怕———死吗?”
“怕,有一段特殊。但怕又怎么?该产生的总归要发生。现在习惯了,我反而不想分开了。老兵有教训,也能在那里得意其乐……人不是路边的野草或者河旁的鹅卵石,须要一种精力力气,下去。”
这是兵说得最多的一次,依然一副处变不惊、千帆过尽的样子容貌。
在海拔4500米的高度,兵以朴实的方法,渡过都市红男绿女们无奈设想的。临别,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他对着镜头,基本没有笑的象征,安静而坚忍。
至今,这张照片始终珍藏在我的记事本里,提示我,有机遇要上高原,看看兵们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