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7-18 13:09
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毁灭一个梦想。
我们尝试翻阅国内大局部创业者的胜利档案,发明他们都在最合适开端创业的年代,抉择创业而不是买房。
1998年马化腾五人凑了50万,创办腾讯没买房;1998年史玉柱向友人借了50万搞脑白金没买房;1999年漂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创办网易没买房;1999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开办隆重没买房;1999年马云团队18人凑了50万,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他们的成功不是由买房来决定的。
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自己的房?高晓松答复: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
与他们持相似观点的还有国内房工业大佬王石。2008年初,海内楼市初现调剂之时,王石抛出了惊人之语:“对那些事业不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幻想的年青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消除那些富二代不说,一般人买房卖梦想只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赞助,这种人基础上前程跟发展被父母控股。第二种人是就义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绩一套房子。
美国人均匀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37岁,香港人是32岁,欧洲领有独破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
我曾经分辨在2003年的深圳、2006年底的北京看上过两套房子。第一次我无力支付,不乐意让父母给我出钱。2006年那次,因为有了一点积蓄,我大略能付起40万的首付。那天看完房子,我特殊冲动地给我的朋友挨个打电话,年度语录。直到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古典,你筹备好安定了吗?如果你买了房子,这一辈子根本上就定下来了。你的房子会驱使你找人结婚、生子……因为那就是在房子里面该干的事件。当然,那其实很好。”
我放下电话,那种高兴感缓缓褪去。我内心做了一个决议,我不要过有房人的“安宁”生涯,我的性命不仅仅至此。
这些年来,每次开车经由那个楼盘,我都深深地感激我当天的决定。由于假如我每个月有着6000多块钱的月供,我相对不敢开始思考如何分开新东方这个对我待遇优厚的处所,创办新精英NEDP,这样我将错过我这一辈子最想要过的生活。
回首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将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机遇,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置的,实在是自己心坎深处的“平安感”。
然而安全感真的能够来自于一套房子吗?这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之墙。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从国有体系加速进入信息时期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件物品吗?即便说屋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售妄想来换,真的值吗?
为了花费保险感,咱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本人的幻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间。
我们真的应当好好地看看,这堵墙背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