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7-15 14:15
学问不只是读书, 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 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 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 而这成就还没有湮没, 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 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 必定根据过去人类已得到成就做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 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 纵然能前进, 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帐, 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 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 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 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 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 书籍愈浩繁, 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 却也是一种累, 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 书多易使读书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 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 书虽读得少, 读一部却就是一部, 口诵心惟, 嘴嚼得烂熟, 透入身心, 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 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 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 `过目'的虽多, `留心'的却少, 譬如饮食, 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 愈易酿成肠胃病, 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 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 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 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 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 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 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 须攻坚挫锐, 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 掩埋了坚锐所在, 只东打一拳, 西踢一脚, 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 最重要的是选得精, 读得彻底, 与其读10 部无关轻重的书, 不如以读10 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10 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 不如取一部书精读10 遍.`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 多读不能算是荣誉, 少读也不能算是差耻.少读如果彻底,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 涵泳优游, 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 譬如驰骋十里洋场, 随珍奇满目, 徒惹得心花意乱, 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如暴发户炫耀家私, 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 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读的书当分种类, 一种是为获得现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为获常识起见, 目前一般中学和大学初年级的课程, 如果认真学习, 也就很够用.所谓认真学习, 熟读讲义课本并不济事, 每科必须精选要籍三五种来仔细玩索一番.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 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 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50 部左右.这不能算是过奢的要求.一般读书人所读过的书大半不止此数, 他们不能得实益, 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 而静读时又只潦草滑过.
常识不但是现世界公民所必需, 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近代科学分野严密, 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 以专门为借口, 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 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宇宙本为有机体, 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 牵其一即动其余, 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 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比如政治学须牵涉到历史、经济、法律、哲学、心理学以至于外交、军事等等, 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相关学问未曾问津, 入手就要专门习政治学, 愈前进必愈感困难, 如老鼠钻牛角, 愈钻愈窄, 寻不着出路.其他学问也大抵如此, 不能通就不能专, 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 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我们只看学术史, 凡是在某一科学问有大成就的人, 都必定于许多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目前我国一般青年学子动辄喜言专门, 以至于许多专门学者对于极基本的学科毫无常识.这种风气也许是在国外大学做博士论文的先生们所酿成的.它影响到我们的大学课程, 许多学系所设的科目`专'到不近情理, 在外国大学研究院里也不一定有.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 岂不是误人子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