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3-22 21:46
六月临近,初三学生正为升入自己理想的高中进行最后的拼搏。最后三个月怎样复习最有效果,是每个学生迫切关心的话题。记者专门请到了贵阳十七中和实验二中的多位资深教师为同学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化学:分类整理强化理解
贵阳十七中高级教师
教研组长张冀敏
在化学科的复习中,张老师建议,同学们可将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整理、总结、归纳。分类整理好后要注意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例如:通过对典型的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学习,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归纳出酸碱的通性。特别是将酸碱的通性与物质的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以达到灵活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另外,复习时要注意比较、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的异同寻求科学的结论。”张老师提醒,对于一些基本概念,除了要明确其涵义和使用条件外,还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本质区别和内在的联系。例如:化学反应的4种基本类型可列表比较。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字母表示的通式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复习时,同学们还应强化理解。也就是说要正确理解概念的涵义。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反映概念的关键词语。例如:在化学变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质”就是关键词语。
最后,同学们还要善于反思,对做过的题目无论正确与错误都应进行认真的反思。
理解课本知识领悟化学思想
省级化学骨干教师,贵阳实验二中高级教师
化学教研组长肖珊
化学科的中考复习,肖老师认为应该注意三大“要素”:
一、首先应以课本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巩固书中的概念和化学用语,灵活的运用到实验和计算中去,并从中概括出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区别,梳理知识结构。肖老师分析认为,化学科中考试卷几乎都是考察基础知识的组合。因此,肖老师建议复习时,同学们应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理解课本知识,领悟其中的化学思想。
二、另外,中考试题还十分注重对学生化学技能的考查。如:化学用语、实验能力、计算能力、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基本技能。所以复习中,同学们也要注意归纳和积累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解题思维精要、思路的延伸和拓展、疑点难点的突破,并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三、根据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中考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肖老师建议,针对这一特点,同学们应注意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多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将它们与学过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出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
政治:分类练习掌握技巧
贵阳十七中一级教师
政治教研组长孙蔚
“同学们应针对不同题型,加以练习,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孙老师建议。
贵阳市中考中主要有五种题型,例如“请你参与”题目分为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在回答主观性试题时,书中一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它主要考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参与性。在答此类题目时,同学们要注意三点:1、符合题意;2、观点正确(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3、言之有理。
同时,同学们还应关注身边的大小事。大事,例如:人大政协会议的召开,“抗雪凝、保民生”、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等,并且要找到时事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切合点。小事,例如:考试作弊情况,抄作业现象、乱花钱现象等。另外,本地的事件也不要放过,例如,“抗雪凝、保民生”中贵州省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事迹,“绿丝带”活动等。
关注时政热点强化应用能力
贵阳实验二中
高级教师贾晓曦
贾老师指出,时政热点是中考试题的重要材料来源,同学们要注意找好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点。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时政热点。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选择,把对中考有意义的相关信息筛选出来。贾老师认为主要有三大筛选原则:
一、当年社会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涉及我国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类的热点;
三、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相连的问题。
例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发展型社会、民生问题(教育、医疗、住房等)、“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科教兴国(2007、2008年农村、城市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两免一补”、绕月卫星)、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试点)等时政热点问题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另外,政治科的主、客观试题大都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新材料为背景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此,考生应加强解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审题能力。注重答题方法的培养,养成答题要点化、序号化、系统化的习惯。建议复习期间多做一些综合检测题训练。
历史:重点热点不能放过
贵阳十七中
一级教师陈信谊
“在历史科的复习中,应对重点、热点知识着重复习。”陈老师建议。
在中国近代史知识点上,“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个学习主题时,掌握四次战争、三个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认识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旧中国落后的重要因素。
另外,2008年恰逢戊戌变法110周年,关于中国近代化过程问题,在开卷考试中,需要学生具有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复习时应该注重归纳法与比较法的运用,按照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乃至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搞清楚中国近代化经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复习此知识点,可联系美国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得出启示:(1)任何国家要想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产力的发展;(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中国30年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我们更加坚定一个信念:我们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学习“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就发展为题,结合今年冬季我国南方雪凝气候所凸现的问题,充分认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有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节约能源是当今全社会和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梳理基础形成网络
贵阳实验二中
高级教师段渝玲
“贵阳市历史中考其题目难易比例为7:2:1,即识记能力占70%;理解能力占20%;运用能力占10%。”段老师首先分析。
所以复习时,同学们如能根据考试说明要求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并形成能体现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产生的因果关系的简明扼要的知识网络,便能较顺利地完成三大部分的题目。
“另外,同学们还应针对历史中考中单项选择、材料分析和问答这三类题型,加强练习。”段老师建议,复习时,同学们可以找一些典型例题加以理解。例如单项选择题中的否定型、排序型、比较型、因果型、时空型;材料题中的注释型、组合型、提炼信息型、识图表型;问答题中的叙述型、归纳概括型、评价型、综合型、开放型的典型例题加以阅读理解,从中悟出规律,以实现知识的迁移,顺利地解答各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