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3-21 10:14
一、包办代替就是爱
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有句唱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何谓“早当家”?不仅孩子的事情由孩子自己做,而且家务事,乃至家庭决策,也尽量要孩子参与。问题不在于那些事情本身,而在于让孩子得到锻炼。孩子会在做事中悟出一些道理,动手能力得以提高。其实,不仅穷人的孩子,富人的孩子也要“早当家”。
负责的爱才是真爱。对孩子负责的爱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呵护安全,教给安全知识,重在增强安全意识;其二,尽早地自立、自强,能够独立生活并能处理好学习、交友等其他事情;其三,不娇惯,孩子有要求,满足与否,权衡利弊,不能有求必应。
父母代替孩子做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会导致三种后果:一是会使孩子自身功能退化。二是会对孩子产生误导,以为这是父母应该应分的,于是产生依赖思想。孩子失去的将不是那些具体的事情,而是感恩的心,是爱劳动的品质和自理、自立能力。三是会使孩子失去在做事中可以学到的东西。
二、 “起跑线”就是背外语单词和古诗
有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话没有错,问题是“起跑线”在哪里?起跑线就是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搬到幼儿园来学,也不是在学龄前教算术题,背外语单词,背古诗等。一些家长以能背多少个外语单词,背多少首古诗来证明孩子的聪明和家教的成功,这是个误区。它不仅证明不了家教的成功,反倒证明了家教的失误。家长给孩子先入为主地灌输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孩子在入学后重新学习时,就吃了“夹生饭”。如果原来学的与后来老师教的完全一样,孩子会感到厌烦;如果有不一样,孩子会感到困惑。总之,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以为孩子的起跑线有两个:其一是懂得爱,爱自己,爱父母,爱别人。爱自己,就是能洁身自好,不要动不动就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爱父母,就是要有感恩之心,孝敬父母,也不忘其他有恩之人;爱别人,就是懂得与别人分享。其二是早期智力开发。孩子智力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得不到早期开发,不仅将来难以成功,而且学习成绩也上不去。这一点,全靠父母和老师的唤醒。开发或唤醒,如同冰雪融化,江河解冻,水就会流动起来一样。
三、压力出动力
首先,压力不一定出动力,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有些压力压出来的动力是负面的,孩子在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效果不好。现在,压在孩子头上的有两座大山:一个是过重的作业负担,一个是参加名目繁多的业余班。这两座大山搬不掉,孩子就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压力过大,思想火花也给泯灭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就能换来高分数、上大学?事实证明,许多伏案苦读的孩子,小学成绩还不错,但是到了高中时就成了强弩之末。二是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是否就能换来孩子“幸福的成年”?这好像有些成人开始用健康换金钱,把身体搞垮后,又用金钱换健康,这能换得来吗!
四、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绝对权威”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既是父母的子女,也是社会的一员。作为子女,父母有养育、教育的义务,监护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人,也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人格受到尊重。父母应当拿孩子当人看,与孩子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讨论问题。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能真正了解孩子想些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也才有教育孩子的资格。孩子如果对父母的教育不买账,敬而远之,多好的教育也白搭。
有些父母总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如果孩子一争辩,就认为是与家长“犟嘴”,就会失去家长的权威。他们的思路是,我说你听,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成才,倒有可能成为木偶。政界的“家长制、一言堂”就是从这里来的。
五、作业多多益善
实际上,做作业只是手段,巩固、消化知识才是目的。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自己正在乐此不疲地做的事情却与目的风马牛不相及,正应了民间那句话:“哭了半天还不知道谁死了。”作业做了一大本,不知道做作业的目的,那不是白做了么?
手段和目的不是处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因此,学校留作业,家长催促做作业,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精。把有代表性的题做熟了,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六、 玩就是不务正业
不少家长认为玩是歪门邪道,不务正业,只有伏案苦读才是正道。不对了!玩恰恰是孩子的正事。玩是孩子成长的伴侣,也是成长的规律。孩子在玩中向玩具学习,向同伴学习,向生活学习,向自然学习,而且由于这种学习不枯燥,有兴趣,学习的效果往往更好。
应该让孩子享受他各个年龄段该拥有的东西。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玩就是他们的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玩。2007年河北就出了个“会玩的高考文科状元”;今年石家庄市又出了一个“爱玩的中考状元”。玩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不可低估的。例如,孩子捉迷藏,总得要考虑藏在什么地方最安全,也要考虑对方有什么活动规律等。又如玩玩具,玩够了,孩子们想把它拆开来看一看。这时,父母如果引导孩子再装上,这一拆一装,由于手、脑、眼、耳并用,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就得到了提升。这些能力在书本里、课堂上是学不到的,而这又是对学习、对做事很有用的。
七、 100分就比90分强
有些家长过于看重考试分数,甚至孩子考100分就高兴、就奖励;考90分就没有好脸色。其实,事情远没有那么严重。首先,对分数这个东西要作具体分析,任何试题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其次,你越是紧紧张张地盯住孩子的考试分数,也可能越是考不好。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牵牛时,缰绳拽得越紧,牛越是不走;你把缰绳松下来,牛也就跟着你走了。再次,分数高不代表能力强。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说:考试是考前人做过的事情,而我们需要的是推翻前人做过的事情。要推翻前人做过的事情,只会模仿和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普京夫人在谈到分数的实质时说,“分数并不能说明学了多少东西,而是说明孩子犯过多少错误,孩子怎么能不犯错误呢?”
我由此想到老舍教育子女的四条经验:其一,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特别是不必门门一百分;其二,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不上大学也能成才;其三,应当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其四,应有一个健壮的体魄。
对于孩子将来能否成功,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成功的非知识因素”。就是说,孩子将来能否成功,知识是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非知识因素。它至少包括:(一)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浓厚的兴趣;(三)自信心和勇气;(四)一定的表达、表述能力;(五)创造性思维。孩子无论考上大学,还是考不上大学,来到社会上,都面临着非知识因素这样一个起跑线。不然,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人并没有高学历、高文凭,却干成了一番事业。
八、 孩子不能有缺点
许多家长,双眼紧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搞得孩子很反感,也搞得自己很烦恼。譬如,孩子爱玩,不听话,爱撒谎,读书精力不集中,完不成作业,爱上网玩游戏等。于是,轻者唠唠叨叨,重者打骂,完全没有必要。这涉及到如何看待一个人的缺点的问题。其实,人人都有缺点,包括成人。首先,做父母的自己也有缺点,为什么就不允许孩子有缺点呢?其次,孩子有些缺点实际上并不怨孩子,是父母逼出来的。譬如,孩子爱撒谎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又如,不听话不一定不好,对父母唯命是从的孩子没有主见,这是更大的弱点。再次,有些缺点可能正是孩子的优势或长项,譬如说玩。会玩的孩子才有希望,或者说会玩才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