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6-26 12:26
【摘要】
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后更加兴奋。
——贝多芬(意大利音乐家)
要想工于运笔,就得勤于练习。
——爱比克泰德(古罗马哲学家)
高效学习22策之第4策——不动笔墨不读书
“巧”从“练”中来
如果让你学开汽车,告诉了你如何发动,如何挂档、起步、加油,如何加速、刹车等等,然后马上就要你到马路上行驶,那肯定是不行的。你必须经过一段练习,等驾驶技术熟练之后才能上路。只知道了开车的知识要求,还没有真正的开过车。换句话说,你开车的技术和能力还没有形成,这其中缺乏了一个重要环节——开车练习。
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练习的过程是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疑难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形成熟练技能技巧的过程,对学习起着检查、反馈和调控的作用,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在学习中不少同学会遇到过这种情况:许多题目看上去明白,一做就出错;具有综合性、较大难度的题目往往做不完整,或是不能直接入题;考试中有些题目在短时间内不能切入;还有学习中的薄弱学科等等,都会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平日练习的数量不够,没有形成较强的技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在中学生中,不爱动手,缺乏足够的练习,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学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习惯一旦养成,长时间难以改变。特别是一些由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本来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一个学期下来往往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有的经过调整后,能很快赶上来,有的却长期落后。
初中学段,尤其是在初三之前,科目不多,课程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整合程度不高,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一些智力较高的同学能够很快理解掌握,似乎用不了很多的练习,加上初中学生以形象化思维为主的特点,习惯于阅读、背诵、记忆,少于或懒于动手,时间一长,养成了不爱动手练习的习惯,这势必导致学习浮在表面,缺乏应有的深度。
到了高中学段,情况就不同了,初、高中之间的衔接台阶要远远大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这是一个大跨度的台阶。主要表现在,学习的科目增多,内容加深,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整合的程度提高,特别强调抽象思维能力,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有了新的要求,主要靠读书、背诵和记忆的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而长时间养成的不爱动手练习的习惯,短时间内又改变不了,再加上其它学习方面的不适应等等。所以,好多初中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学段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从考试命题的角度来看,过去的考试命题基本上是以知识立意,偏重识记性的考查,对能力的要求不高,现在的考试命题已转向以能力立意,强调对知识、原理的应用,并且是综合性的运用。所以靠记忆背诵的学习方法,缺乏动手动笔的练习,已不适应了。并且不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单靠一次练习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进行反复的练习。特别是表现在考试中,缺乏足够的练习,主要靠平日的耳听、眼看,你可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但是,思维的深度达不到,技巧、能力仍然上不去。不少同学对具有较高、较难要求和综合性的题目,看上去明白,做起来就出错,得不了高分,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此外,由于平日动手练习少,也会影响书写的速度和准确性,有的同学在平日的作业和考试中常常丢三拉四,小错不断,也与这一点有很大关系。
李兆凡曾以标准分900分的成绩,获得山东省理科考生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母校老师总结了他的学习方法,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注重练习:
谈到李兆凡的学习,令人惊叹的是他的作业练习。凡是课本上的练习题,不管难易,也不管老师是否要求,他都一个不漏地做出来,并做出小结,一本一本,十分规范。有些小题目,看似简单,为好学生所不重视,只眼看,不动手做。但李兆凡绝不放过,他认为小题里边有技巧,基础里面有高深,把课本上这些科学性很强的小题目做好做精,是保证考试时一般性题目不丢分的最有效的方法。
李兆凡的母亲也曾谈到这样一件事: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晚上,李兆凡做家庭作业时发现下午发的练习题丢失了。他从来就是班上的尖子生,偶尔少做一次练习题,不会有什么大损失,第二天补上就是了。但是小兆凡却不这样,拿起手电筒就去找。在母亲的陪同下,沿着放学回家的路都找遍了也没有,最后直接去了老师家,另要了一张练习题才满意地回家。当晚他做完了这份练习题才睡觉。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不仅仅看出李兆凡对于一次作业的正确态度,以及一直到了高中后这种良好的、重视动手练习的学习习惯给他带来的益处。更重要的启发是:一个人的学习,包括做其它事情,都需要这种严肃认真的执着劲头。一个智力很好的学生,能够在做小题目上持之以恒地投入那样大的精力,这需要一种难能可贵的自觉。如果说一个人出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他的深入钻研学习,是无论怎样着魔一样地下功夫都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越是知识的纵深处越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人全身心的投入。但在基础性的练习中下大气力,是更需要作出意志上的努力的。
练的学问
提到了多动手练习,并不是要搞题海战术。这里面有一个巧练、精练的问题。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练习。要弄清楚自己各科的学习水平、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薄弱环节和平日经常出错的地方,确定练习的难度要求和做题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和低水平的练习。在练习中把握好适当的难度是重要的,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控制在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够解决的水平上,一是要防止过多地做了太容易的题目,起不到练习的作用,还会浪费时间,二是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去纠缠难题,避免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反而收获不大。三是要进行“一题多变”与“多题归一”式的练习。
伍天宇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高考物理得了满分,他在高三应考中的练习方法是:
这一阶段,通常是各种练习、试卷纷至沓来,大量的习题令人眼花缭乱。面对“无边题海”何去何从?通常各人方法各异而效果也相距甚远。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题“量”,经常会陷得很深,成效却很小,因此做题切不可一味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一方面,人的精力有限,题海却无边,以有限对无边显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没有那个必要,如果做了许多题,有做错的改过答案就扔到一边,匆匆赶做其它题,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能保证下次见到类似的题能迎刃而解不重犯错。做好了一些难题,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后又放置一边,用不了多久自然会忘却,那些原来得到的巧解妙答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单纯追求数量,立志阅尽天下题是不可取的。
我想,做100道类似的题的效用并不一定强于用100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如果可能的话);做许多意义不大的题并不强于做几道有价值的题。做题的真正高效率应该是有所筛选,选取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题目,反复琢磨,选取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举一反三,有所联想,熟练掌握一些重要解题思想。
当然,必须补充的一点是理科的学习务必心到手到,放弃题海战术并不意味着不作适量的练习,因为不做适量的练习就无法提高运算能力和速度,无法锻炼人的思维的快速应变,如果以为光凭看就可以心领神会,取得好成绩,那可真是对理科学习的误会,那样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感到似曾相识,甚至心下庆幸见过这道题却算不出准确的答案,缺乏规范的描述,追悔莫及。
勿需多言,从上可以看出巧练的重要作用和伍天宇的深刻体会。
对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练习要认真对待,这种练习是老师有计划、有针对性设计的系统练习,是学习中主要的练习环节。
学习无处不动笔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就是讲动手、动笔的重要性。
善于动手动笔可以巩固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有的时候,有些知识,特别是人文学科,你背诵了好多遍可能还是记不住,而动笔做提纲、札记,甚至抄写一些要点,就会记忆深刻牢固,所谓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用眼睛看、脑子想是必要的,但这仅仅运用了自己的内部语言,当你用笔写出来时,就把内部语言转化成了外部书面语言。这个转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面语言比内部语言要求更集中、规范和严格。比如当你预习新内容或复习时试着做一个提纲、摘要,你就要进一步去思考、概括、归纳,使之表达的更恰当,这会使知识和思维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你还要及时记录下产生的一些新想法和新思路,以及新的疑问,这又会把自己的学习和思维引向深入。
有时候,你还会脑子一闪,突发感悟,生出灵感,这是瞬间的事,你若不及时记下来,很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必须是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交替、协调并用,才能使自己得到全面、综合的练习,更有利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和方式,养成动手做笔记的习惯至关重要,不少同学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不是因为听不懂,而是因为不爱动手,没有及时加深巩固,过后产生遗忘,而课下又无笔记可查,造成学业障碍。有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的原因是不会选择要记录的内容,要么是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这势必耽误听讲,要么是听讲时就无法记录,所以干脆就不记。一开始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做课堂笔记不是无选择地事无巨细地记,要记录老师讲的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对重点、难点和疑问的突破,补充的典型题目等等。要学会用速记的方法。
你可以尝试采用思维超前记录法。人的思维速度要比讲话的速度快八、九倍以上,因此,课堂上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经常出现一种等待的状态,这样你可以紧跟老师的讲授思路,当老师讲出来,你也听懂、理解了的时候,就利用这种“等待状态”做一些记录,还可以顺着问题的思路超前老师思考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接下去应该会是怎么样,老师会怎么讲,这样会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使听讲、思考、记录互相配合。经常这样做还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训练思维能力,一旦产生疑问和困难,也可提醒自己特别注意听讲,提高课堂效率。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进行反思、巩固。
在平常你最好随身带一个小笔记本,把自己产生的疑问和对问题的新理解、同学们好的思路等等,随时有选择地记下来,日积月累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