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3-17 21:10
摘抄:《学习力——哈佛大学对学习能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要搞清外界输入的哪些信息可以使人们发生兴趣,或者说发生兴奋及愉快的感觉,哪些信息又可以使人抑郁或者感到厌烦。有意识地输入前者,排斥后者,则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具体说来:
(1)新鲜的刺激比重复的刺激更容易使人兴奋
在一切学习活动中,初学者往往是从模仿开始,好像是小孩子学走路。由于入门是一个飞跃,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最初模仿的东西都是新鲜的,自然有一番情趣。但是,如果模仿性的学习持续太久,那么兴趣就要衰减。
所以,在学习时,要不断提出新问题,或者不断显露出问题的某个新方面。这会使自己受到新鲜的刺激,从而使兴趣油然而生。
(2)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平淡、抽象的有趣
当遇到平淡无味而又必须学习的东西时,如果把它们与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相结合,则能提高学习的兴趣。现在,一些中小学校在对孩子们教外语时从唱外语歌、听外语唱片开始,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记外语单词本来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事,但它一旦与音乐相结合,就显得非常轻松,能给人以愉快、舒畅的感觉。
(3)节奏感强的东西比单调的东西有趣
我们的一些教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的时候,经常会给一些文章谱上节奏感极强的曲子,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遇到了一篇比较晦涩的文章,你也可以试着给它谱曲,通过韵律与节奏来提高自己的兴趣。
(4)真实的东西比、遥远的东西有趣
曾经有一些学生利用录音机把书本内容转变成自己的声音,以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有些书刊内容繁杂,或已看过多遍还是懵懵懂懂,再也提不起兴趣。此时可以改用朗读一遍并加以录音的方法,这样便把原来“要看的”变为“能听的”,而且是自己的声音,当然会有新鲜、亲切的感觉,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就像我们哈佛的学生一样,他们为了练习外语口语,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外语演讲比赛、外语科技报告会,或者把课文编成短剧进行排练,建立模拟小商店,几个人分别充当顾客和售货员等等,在创设的环境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当学生自己步入“逼真”的环境之中时,他们就会不再以学习为苦事了。
(5)学习内容的难度与原有知识水平相适应
其实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原有知识水平高的人看太浅而易懂的书,因为讲不到多少新的信息,也就不会感兴趣;相反,原有知识水平低的人去看太难的书,因为过分地吃力、紧张,就容易过早感到疲倦,亦很难激起兴趣。
(6)学习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当自己要学的科目很多或者想看什么书难以决定时,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就会培养起来。比如,我们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马上到图书馆去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办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二天自己求知欲望最强的时间,从头到尾耐心地读下去。日积月累,不但能读到很多书,而且兴趣会越来越大。
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之所以有助于兴趣培养,一是因为目标明确而且近在咫尺,注意力容易集中;二是因为它见效快,当看到自己已经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每个学习者都会兴趣倍增。
希望这些方法能使你尽快地培养出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你脱离原来学习枯燥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