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9-01-05 12:30
摘要:掌握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培养科研能力是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中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科研素质进行了研讨,并对中学物理教师加强教科研方法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科研能力;课题研究;论文写作
一、培养中学物理教师科研能力的背景
从目前中学教育的形势看,尤其对一级以上的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已不再是衡量一个教师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是否拥有科研成果以及论文质量也成为衡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几年来对继续教育班学员进行的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发现其要求开设“论文指导”课程,这与中学物理教师的现有素质存在一定联系。在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教学法”课程中,由于目标在于培养能胜任中学物理教学的合格教师,往往把科研能力的培养放在其次的位置,而从教数十年的第一线中学物理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或使自己的事业有所成就,已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这时正需要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和各种信息的渠道。
二、培养中学物理教师科研能力的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学工作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教育和教学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学研究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把提高科研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对中学教师很有必要,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好处。当今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提高,但整体学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明显。有的教师不注重业务学习,很少读书和看专业刊物,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绝大部分教师工作热情高,也很好学,但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科研意识,因而提高也不快。所以,给教师“渗透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做正确指导是必要的,同时也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中国教育和发展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具有教育科研能力。今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教师队伍兼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素养,才能适应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这是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建立起一个能够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崭新的教育体系,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学习新理论,构建新模式,成为“科研型教师”。从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和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全面推进以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崇高的师德,宽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可将现代教师素养按基础、核心、两翼和飞跃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科学和人文素养是基础,教育观念,师德是核心,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是两翼,教育科研能力是飞跃。
三、物理教师教科研素质的结构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经过后天训练和环境的影响在人身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的教科研素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要素构成:
1. 教科研意识。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一种人脑机能,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作为教师来说,教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改造。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是没有科研能力,而是缺乏科研意识。一个教师若没有科研意识,则会缺乏发现,创新,只能做一个“教书匠”。因此,科研意识是教师教科研素质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2. 教科研态度。首先,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事教育科研,不能以印象代替现象,以经验代替规律,以习惯代替改革,而应该具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尊重事实,敢于探索,敢于否定,崇尚质疑,追求科研的准确性,精确性和规律性。
其次,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进行教育科研,就应该坚持科学的治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杜绝马虎、不负责任现象的出现。
3. 教科研知识。开展教育科研,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就必须学习、掌握和运用教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
(1)教科研基础知识。教科研作为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学习、掌握教科研基础知识是保证教科研规范、有效、科学的前提和基础。
(2)教科研基本方法。教师要掌握教科研方法论,运用经验总结、调查分析、实验研究、个案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规律。
(3)相关科学知识。从事教育科研,除需要教师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知识和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其它学科知识,从而建立起纵横贯通的知识网络。
4. 教科研能力。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除具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文字表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开展教育科研的专业能力:
(1)选题论证能力。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中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去发现问题,选取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开展研究。
(2)方案设计能力。教师要能在课题研究方案中阐明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课题的假设,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等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总体谋划,必须精心设计,以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
(3)研究操作能力。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要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并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和研究时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4)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能力。对于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数据,教师要勤于分类整理,善于分析,不断思考,从而使研究结论真正符合客观实际,并根据研究结论,完成科研报告。
四、学校的奖励政策对教科研的作用
根据对某一所连续两届被地级市教委授予“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的教师进修学校在1996~1999年在职的28位专任教师教科研状况进行的分析资料中可以看出:
1. 35周岁以上教师(10名)发表论文的人数共5人,历年来变化不大:
(1)学校的奖励政策(1997年出台)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并已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影响力不大,他们参与科研主要取决于对科研活动的认识和态度,一旦看法发生变化,同时又缺乏外界强有力的压力时(如职称评定等),可能会选择“退出”。
(2)对已到高级评定年资的中老年教师,撰写的动力主要是职评,但能否将意向转化为行动更多地取决于自我评价水平。自我评价水平高,就会不断努力,一旦成功,就会进一步激发创作欲望,更有信心冲击新的目标。相反,多次失败,自我评价水平降低,就停止不前。自我评价水平低的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水平也低,学校的激励甚至职评的压力都很少发挥作用。
(3)发表论文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和良好的名声是部分中老年教师追求的目标,学校的政策和良好的研究气氛也会激发创作欲望。一位老教师1998年初次发表论文,1999年发表3篇。
2. 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8名)发表的论文篇数和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
(1)学校的政策对这部分教师的影响力最大。明显的例子是1997年政策刚出台,就有6名教师在内部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1998年有4位发表论文7篇,其中有3位公开发表论文3篇,档次明显提高。1999年有5位发表论文11篇,其中在公开刊物(国家级2篇)上发表论文9篇。
(2)职评的导向作用逐渐明显。超3000字的论文,1997年没有,1998年2篇,1999年达4篇,而且论文的格式也越来越规范,意味着部分教师对教育研究的认识已有所深化,也体现了职评导向作用力的强劲和深厚。
(3)学校教育研究的主力正在发生转移。在老教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借着学校政策的东风,终于在1999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部分教师也从开始时单纯的论文写作转向教育研究、竞争、合作气氛逐渐形成,新的教育研究群体正逐渐浮出水面。
3. 1997年论文大多数发表在内部刊物,说明科研水平提高的渐进性。1998年以后,有3名从未发表过论文的讲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9篇论文,但3000字以上只有3篇。高级职称评定似乎并不是发表论文的最主要动机,他们给人的印象是满足自己的成就需要和受尊重需要,奖金则是额外收获。内在需要和外在激励的有机结合,激发了他们的潜力和创造欲求。
4. 到1999年底,28位教师中发表过论文的人数是13人,占总数的46.4%,比1996年的21.4%有了较大增幅,说明学校的政策确实起了积极作用。但尚有15位(占55.6%)教师4年来从未发表过论文(未公开刊物发表的是72.2%),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似乎不在乎论文发表,甚至对学校政策有一定抵触情绪。说明学校科研要上新台阶就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特别要做好这部分教师的工作,提高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水平。
五、对培养中学物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学校创先进、办特色、抓质量,关键在教师,出路在科研。真正有价值的继续教育是靠教学内容来吸引学员的,所以在培训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 继续教育必须达到让学员学会研究的目标。这是继续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发展方向,继续教育不但是知识更新,更重要的是不断研究新问题;继续教育不仅是帮助学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主要的是让学员学会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拓宽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新认识。
2. 继续教育中要对教师要求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搞好教育科研离不开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要进行实践的探索,理论的思考,要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这自然会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理论水平。因此,撰写论文是教师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的体现。
3. 要强化对培训者教师的要求。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自身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就不可能教育、培养和发展别人。”作为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者教师,其思想素质、工作水平、专业知识能力等都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甚至对培训的质量、社会认同的取得,直至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都有潜在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继续教育要突出物理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他对教学对象的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刻领会、妥善处理、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和教育教学手段的创造性运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因而在构建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时,特别要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个中学教师要他的课堂教学质量高、教学风格明显、教学技能与方法出色,甚至具有独特的教学个性与教学特色,而这诸方面的能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靠长期的培养与训练才能获得并逐步提高。继续教育应将增强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培训中学物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来加以考虑。作为中学教师,还应当能够独立进行教育科研,及时了解教育科研发展动态,捕捉教育科研信息,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解决,进而从中得到能力的升华。因此,在设计培训内容时,要充分注重对中学物理教师科研意识与独立进行物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使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升华。
5. 要强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必然会成为高科技发展的重要应用领域,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必然会大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特别是物理学的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在设计培训内容时,要花大力气,花较大比重的课时去强化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培训。
6. 要让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有一个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要让教师们知道,教学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没有深入的教育科学研究,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只有理解了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养的真正涵义,才会用探究式的思维去思考教育的具体问题,并将之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研究行为。
7. 进一步强化职称评定中的科研要求。要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科研不仅仅是职称评定的硬性要求,更应该是对教师基本能力的一种要求。运用职称评定的杠杆作用时,要利用好它的导向功能,职称评定中的教科研能力要求,不能单凭几篇论文,要重视课题研究的要求。
8. 要制订符合各校实际的教科研激励政策。通过宣传行为、公布成绩、帮助克服困难强化教科研在考核、评优、晋级中的权重,使教师们能够感受到教科研本身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感受到一种努力之后的满足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9. 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的指导和帮助。
(1)培养教师科研意识。首先,要拉近教育研究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除把教育研究看成是高不可攀的思想障碍。逐步确立教师就是研究者的观念。
(2)鼓励教师积极反思。教育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主要通过学习(实践)而获得,而反思则是对经验和实践的思考发现并提炼,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并批判性地思考过去的过程。很多结合教育实践的研究都与反思有关,反思是教育实践与理论连接的桥梁,是创造的源泉,是教师由经验性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3)帮助教师克服困难。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育理论知识的缺乏。二是具体操作方法的缺乏。前者可以通过阅读专门提供的文献书目加以解决,后者则需加以具体指导。教师碰到的困难往往是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此时,最需要接受帮助,指导起来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0. 要积极引导中学物理教师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教育研究的总体功能在于通过对知识的加工和拓展来改善教育过程。像教师这样的实际工作者搞研究,主要是为了弄清眼下的问题。因此,向教师介绍最适合于思考和改进教育现实的研究方法是引导教师研究现实问题的一条极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