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9-01-04 13:38
作者:庄照岗
近几年来,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选择,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也一直贯穿在整个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然而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论证行文,如何在细节上打磨、完善,很多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甚了了。有些学生拟题平淡,扣题不严,有些学生针对性不强,议论空洞,有些学生不懂辩证,书写潦草等,个别问题可能无伤大雅,但会影响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影响感情分、印象分,所以还是有必要注意一下。为此,我们觉得学生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关注到以下十个方面,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诀,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秘籍一、先概括
面对新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宏观上把握材料,着眼材料整体,概括材料,提炼核心话题,找准关键概念。即从整体上理解材料讲了什么,材料的核心话题是什么,我们在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而不要纠缠局部细节,不在外围词汇上打转,不“抓一鳞而弃全鱼”、“不窥一斑而舍全豹”,即学生面对材料时要有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围绕核心问题发表看法。比如: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9年佛山二模)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仪式是因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先概括的话,那就是:生活中有很多仪式,面对仪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核心概念就是“仪式”,核心话题就是“你如何看待仪式”。可以说“先概括”是防止学生断章取义,偏题跑题的第一道屏障,保证学生在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之内发表看法。先概括的认识成果最好呈现在开头,比如:
纵观古今,“仪式”贯穿着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古有祭祖仪式,婚丧嫁娶仪式;今有毕业典礼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也要郑重地写下一行字作为“开光”仪式,因此,我认为,即使时代发展,“仪式”亦不能舍弃!
秘籍二、选边站
材料当中对于核心话题,一般会提示多个看法,这些看法要么是二元对立,要么是多元互补,比如材料作文“仪式”中: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仪式是因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对此,一般学生最保险的做法就是选边站,选取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评论,而不是面面俱到或另起炉灶。另起炉灶发表有别于材料中给出的观点或从整体的角度审视材料,可能更深入、全面,对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比较合适,但也有偏题、跑题的风险。比如:
春风换符,爆竹岁除;龙舟破江,端午煮粽;凤冠霞帔,女儿新嫁。或以仪式繁琐而欲废,或以传统而欲留,我以为:仪式当在传承中发展,批判继承,承古萌新。
秘籍三、清概念
清概念,就是理清概念。对于材料当中涉及到某些概念性的名词,学生在思考审题立意的时候最好能够先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思考概念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围绕概念的主要特点发表看法。可以说概念清楚是观点鲜明、深入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概念不清或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就可能偷换概念以致于偏题、离题。
比如材料作文“仪式”,首先明确概念仪式的内涵: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如授勋仪式、升旗仪式、成人礼等,外延是:“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告诉我们只要体现出仪式特点的活动也可算是仪式,这是仪式的外延。同时思考仪式的特点,比如严肃性、庄重性、纪念性、见证性、延续性、稳定性、发展性等。
比如:仪式,往往是我们为表达某种事的尊敬而存在。正如印度人饭前双手合十作祷告,以感谢上天的馈赠;又如日本家庭饭前必郑重其事地说:“我开动了”来表达对做饭母亲的尊重。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存在,往往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天、对地、对人的付出与贡献的敬意,是感恩的一部分。
秘籍四、能分析、精议论
能分析,即考生在明确概念内涵,确定立意之后,能够根据材料的提示和自身的理解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进行分析、思考,从多个方面(最好三点)发表看法、论证观点,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理由阐述得少说明学生视野狭窄,只能看到一点,翻来覆去的炒冷饭;理由阐释得多说明学生认识不够深入,浅尝辄止,每一点都谈,但每一点都谈不透;而三点理由则刚好,既全面又深入。
比如有学生认为仪式应去粗取精、传承发展:仪式不只是形式,仪式还为其独特的形式注入了富有价值的思考——其中包含了整个民族甚至人类对个体生命的深切关怀;立足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广阔视野,传统仪式所蕴含的民族风情,文化心理以及人文精神,更是价值连城的宝藏;顺时代之流,仪式可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如此方可为之赋予真正蓬勃的生命力。
此外,还可以从反面论证:
顺时代之流,仪式可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如此方可为之赋予真正蓬勃的生命力——倘若因循守旧,一成不变,便难以于转化蜕变中实现真正的传承发展。倘若迷失于急促而浮躁的现代生活,抛弃仪式,进而抛弃对生命虔诚的叩问,进而抛弃对传统文化的追溯景仰,社会便痛失千年积淀的文化根基,而时代亦会在愈演愈烈的盲目急躁中,丧失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