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9-01-04 13:27
熊孩子横空出世,虎妈应战,猫爸软磨,各显神通。
我有时候虎妈,有时候猫爸,总是抱着爱孩子的目的,和孩子斗智斗勇。斗争无数次回合,我发现两难的结局,虎妈太严厉,小孩害怕叛逆,大人于心不忍;猫爸太温吞,小孩天不怕地不怕,大人活得很累。
育儿松紧带,我该怎么调?
虎妈:严师才能出高徒
虎妈多是想为孩子,相信严师才能出高徒。
无人生来为虎妈,现实所迫,不得已为之。
为了教育目标,不能怠慢,只能我上!
我是孩子最后一根稻草
大卫妈妈温婉美丽,有个可爱的五岁儿子,米来未来家长课堂我们谈及到虎妈猫爸话题,她无奈地说,“生孩子前,没料过我是虎妈。可是,家里没人对孩子有规则,比如刷牙,一到晚上我忍不住吼,不吼怎么办?爸爸平时工作忙,顾不上孩子,牙齿蛀牙不还得我带着去看。谁让我是孩子的最终责任人呢?”
“我不严厉,没人严厉。因为,我是最后一根稻草!”
虎妈N次惩罚≠孩子责任感
百度“惩罚孩子”这个关键词,有41,000,000检索结果。惩罚因为定义不同,大家对此看法不同。
关于罚站的深夜对话
深夜接到爱丽丝妈妈电话,“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我罚他站对不对?
“罚站让孩子学到什么呢?”
她笃定地说,“责任感,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被罚站会什么感受?”
她稍显迟疑,“估计不好吧?”
“有其他让孩子学会责任感的方式吗?”
“好像也有”她恍然大悟,心中已有答案。
站得高、看得远、望子成龙的大人以责任感之名,喊着“小孩可不能惯”的口号,遇错惩罚,在孩子的心灵,长期烙下四种后果:
怨恨:“忍得住,没能力反抗,心里咬牙”
报复:“忍不住,有能力反抗,以牙还牙”
叛逆:“忍不住,有能力反抗,拍桌叫板”
自暴自弃:“忍得住,没能力反抗,从此消沉”
惩罚的意图美好,以“学会规矩”、“承担责任”、“适应社会”之名,但是,代价是什么?
赢了战役,输了孩子
时间久了,牺牲的除了孩子的感受,还有什么?
亲子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很微妙。我在你那有一个情感账户,感受是货币。长期忽略感受,就像透支了情感账户。疏远了的亲子关系,少了语言的交流,或许都没了教育的机会。
女儿整整一年没有跟我说过话
艾丽莎妈妈是一位贤淑有才的中学教师,从700公里的外省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参加米来未来家长课堂,一直紧缩的眉头,让人心疼。
“女儿16岁了,已经1年没有跟我说过话了。每天回家关上房门,除了吃饭,从来不出来,做老师这么多年,见不得谁走弯路,对她严格要求不是为她好吗?到头来,我怎么成仇人了?”委屈的眼泪在她眼圈里打转,终究没掉下来。
大人比小孩拥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严厉的要求无非是想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可路直了,风景少了,体验也被剥夺了。
你不让我学习如何成为我,是世间最残酷的惩罚。
猫爸“人生苦短何必管”
与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猫。不严厉、不惩罚的猫更关心孩子的感受。
猫爸猫妈八大典型行为(慎对号入座)
金钱表达爱-“孩子要买啥,我就给买啥,老爸赚钱就给你花”
害零容忍-“宝宝磕桌子,老爸打桌子给你报仇”
唯孩子中心-“孩子睡觉咱不能吵架,要吵?微信打字”
包办代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凳子倒了喊妈扶”
当面袒护-“我家孩子哪都好,都是别人的错”
过度补偿-“小时候我的缺憾都要给孩子补回来”
投射愧疚-“工作忙陪孩子太少,孩子要啥我就从了吧”
自我牺牲-“别让孩子受苦,哪怕我再委屈,也要成全他”
猫爸被控制:提线木偶
时间久了,温和成为了温吞,大人变成了孩子的提线木偶,无原则底线的仆人。孩子学会了用大哭大闹、公众场合耍赖、早上磨蹭、讨好另一方等方式来控制大人。一次试探,屡试不爽,头疼的、疲惫的是大人。
史上最牛演员
最近很流行的视频《史上最牛的撒娇方式》中的宝宝,获得了网友们“史上最牛演员”称号。在视频中,刚过1岁的他为了获得妈妈的关注,倒地嚎啕大哭。可看到妈妈跑到另外的房间,小家伙立刻停止哭泣,爬起来,迅速跑到妈妈面前,继而倒地大哭。反复5次,只有看到妈妈的时候,他才会倒地嚎哭,精准控制自己在妈妈面前的演出。
为人父母的本能让我对孩子的哭抵抗力较弱,总是出于爱,而盲目妥协。
大人无原则的退让会有什么结果呢?
温水煮蛙,废了武功
关于惩罚,古今中外还有部分关于其积极意义的争论。而溺爱,几乎所有的教育理论都不推崇。虽然照顾孩子的一时情绪,但付出惨痛的代价,如“规则”“自律”“责任”“独立”。
不同于虎妈,猫爸很少承认“我这是在溺爱孩子”,至少我是这样,在最初为人母的一段时间,我和其他溺爱、娇惯孩子的父母一样,无意识成为了猫爸。我对孩子并无过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孩子最好时时刻刻高兴。
重视孩子情绪固然没错,但让孩子总是高兴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的情感不只有高兴一种也是有原因的,喜怒哀乐各有其职能,纵使我再爱孩子,我也无权不替他屏蔽其他四分之三的情感世界。
爱孩子,更要看宏观孩子的心情走势,而非死纠微观某一点的小情绪。
因小情绪失去大方向,就像温水煮青蛙,蛙浑然不知外面的变化,守在旁的父母也没有意识,直到“我爸是李刚”的呐喊,惊醒猫爸的美梦。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猫爸正在废掉孩子的“武功”,没有安身立命之本,空有父母之爱,何以适应社会?
自古猫虎不能两全
猫虎PK熊孩子,父母与小家伙的较量,结果如何呢?
严厉的家教让孩子感觉糟,虎妈看似赢了,虽达成了既定目标,却输掉了孩子的感受和亲子关系。
溺爱的家教保全了孩子小情绪,但却赔上了孩子的“武功”,猫爸成了被控制的木偶,孩子貌似赢了,但却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让父母表达爱又能孩子成长?
走出怕和控制,回归爱与尊重
无论是控制孩子的虎妈,还是被孩子控制的猫爸,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怕。
“怕孩子不优秀”,父母控制孩子,以期望他们优秀。
“怕孩子不高兴”,父母“为博孩子笑”节节退让,被孩子控制。
如果,怕是硬币的背面的话,那么硬币的正面是什么呢?
一定是爱。
有爱,才有由爱而生的怕。
我们本该爱,却开始怕,因为怕,所以控制,才有了虎妈猫爸和熊孩子的斗争,才有了看似一方赢其实双输的结局。
如果有一个机会,我把硬币的背面“怕”翻回成正面“爱”,会有什么结局呢?
回归爱,会带来尊重,告别怕,会放弃控制。
没有较劲的力量,孩子是最好的合作者。世界上,有一种双赢的家教,是基于爱与尊重的。
因为怕,所以控制。
既然爱,更要尊重
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莫过于由怕出发无所不在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