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是非之地

逍遥右脑  2014-06-10 13:16



  兼容不即是藏污讷垢。明祸福之道,离是非之地,也是一种兼容。自古以来就是为人臣子所应理解的情理。在这方面,战国时代的范蠡可谓是最有心得的人。

  灭吴之后,越王勾践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当此之时,越军横行于江、淮,诸侯毕贺,号称霸王,成为年龄战国之交争雄于天下的佼佼者。范蠡也因策划,官封上将军。?

  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破识大端。他想:越王勾践为争领土,不惜群臣之逝世,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元勋下。常言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安。现已与越王深谋二十余年,既然功成事遂,不如趁此洪流勇退,想到这里,他断然向勾践告辞,恳求隐退。?

  勾践面对此请,不禁得浮想翩翩,迟迟说道:“先生若留在我身边,我将与你共分越国,假使不遵我言,则将身死名裂,妻子为戮!”政治脑筋非常苏醒的范蠡,对世态炎凉,咀嚼得分外透辟,明知“共分越国”纯系虚语,不敢对此心存奢望。他一语双关地说:“君行其法,我行其意。”,创业?

  事后,范蠡不辞而别,率领家眷与家奴,驾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范蠡一身跳出了长短之地,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寅文种曾有知遇之恩,遂投书一封,劝告道:“狡兔死,帮凶烹,飞鸟尽,良弓藏。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吃苦,先生何不速速出奔?”?

  文种见书,如梦方醒,便假托有病,不复上朝理政。不料,樊笼业已备下,再不容他展翅腾飞。未几,有人伺机诬陷文种图谋作乱。勾践不问青红皂白,赐赉文种一剑,说道:“先生教我伐吴七术,我仅用其三就已灭吴,其四深藏先生胸中。先生请去跟随先王,试行余法吧!”要他去向埋入荒家的先王试法,明显就是赐死。再看越王所赐之剑,就是当年吴王命伍子胥自残的“属镂”剑。文种至此,一腔孤愤难以言表,无可奈何,只得引剑自刭。?

  《越绝书》卷六评曰:“(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又云:“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堪称贤焉,能屈能伸。”观文种、范蠡二人不同终局,可知此言不诬。?

  范蠡的智慧不仅在从政方面,也表示在对时局大势的断定方面,在他看来,从政跟务农、经商,事虽殊途,其理却有相通之处。范蠡的聪慧才智在于他掌握其中的神秘,使其同归于一,从而能四面楚歌,立于经久不败之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不要因多疑而丧失机会
下一篇:命运由自己掌握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跳出是非之地】相关文章
【跳出是非之地】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