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翻译赏析

逍遥右脑  2018-12-13 16:29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译文]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出自] 苏轼 《江城子》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3)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10)顾:看。(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翻译: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译文】
十年生死相隔音讯渺茫,即便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远难忘。如今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现在是满脸尘土,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忽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打扮梳妆。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料想年年最让我伤心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赏析】
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氏病逝;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虽时隔十年,他仍然对王弗一往情深,因夜中梦见亡妻,于是写下这首凄楚哀怨的悼亡词。本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推崇为悼亡词中绝唱。
上片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词以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开篇,直陈难忘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内心无处诉说的苦闷之情。十年来,词人在仕途中颠沛波折,历经忧患,早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恐怕妻子认不出自己了,把对妻子的想念与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既道出了死者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晁冲之《临江仙》全
下一篇:“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全词翻译赏析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翻译赏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