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2-06 18:27
一、交互型微课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
第一,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必须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不能太难或者太易,要能满足学生理解知识、积累知识的需求。同时,教师要保证课程内容不能超出教学大纲,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第二,课件设计。课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课程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但这种直观形象不能夺走学生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把握好课件形式与课件内容的关系,既要做到合理展示课程内容,又要将课件制作得美观,能达到展示的目的。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教师深入思考。
2.选择性
交互型课件的制作费时费力,将生物课程教学全部用该方式来完成,实属不切实际。因而,教师要深入了解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将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列出来,以微课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既要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在内容选取结束之后,还要思考该内容以怎样的形式展示出来才能达到最优效果。这种有选择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还能保证课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3.适用性
首先,课程的内容。微课程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为5~10分钟,如何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是教师设计微课程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讲课速度。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不能保证学生听讲的有效性,教师要综合考虑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恰当的时间控制。最后,趣味性。想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要寻求课件设计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设计出趣味性强的课件。
二、交互型微课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讲解专题知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对专题进行讲解时,要运用微课的形式,让知识“活”起来。同时在此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强化学生的理解。以“细胞器”为例:第一步,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九个小模块,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讲解,并将其录制成视频,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第二步,将此视频导入到微课程平台,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从中学习、理解知识。第三步,教师下发与微课程相应的习题,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第四步,学生在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反馈给教师后,教师针对这些反馈,进行反思,寻找教学中都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将庞大的知识群转换为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小知识点,还让教学“活”了起来,使学生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同时,这种模式还给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机会,达到了知识强化的目标。
2.问题探究
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此目标下,学生不仅要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欲望,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探索的方向和要点。以“克隆的知识”为例:第一步,明确目标。教师预先找准探索的目标,给学生指明探索的内容和方向(克隆的意义、发展等)。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指明资料查找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少走弯路和错路。第二步,资源展示。教师可以将学生需要的资料整理成链接形式,并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将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筛选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第三步,活动设计。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将本班学生进行分组,同时明确每个小组内学生的具体分工是什么。同时,为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教师还应该将本次探究活动制成表格(内含活动的目的、意义、流程、分工等),将其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活动结束之后完成表格。第四步,教学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检查活动表格,从表格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总之,生物是一门严肃与生动并存的学科,虽然其内容存在于学生的认知范围内,但这也仅限于“听说过”的了解状态。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探寻将“听说过”升华为“我了解”的有效途径,积极运用微课件,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生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