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逍遥右脑  2018-12-01 22:26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的诗意: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这两句是说,时值春日,苦忆征人,朝夕西望,怨东风多事,吹拂杨柳,千条向西,勾起人的愁思。不言己之离情万缕,朝夕西望,思绪万千,而曰东风拂柳,条条向西。情寓景中,构思巧妙,诗家出神入化之笔,乃画家白描烘染之法。

出自刘方平《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诗意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莺啼声稀稀落落,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扯起珠帘,扑面央入满眼芳草。
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



赏析
《代春怨》是刘方平写的一首代言体的诗,写闺妇思念在西陲戍边的丈夫。截写了思妇在一个早晨里的所闻所见所思。写出了她在暮春时节对久戍西疆的丈夫的离惜别绪。言辞虽无怨字,“怨意”却无形中流露了出来。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朝日”、“残莺”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时间,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阳光八室,晓莺啼愁,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残"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 “伴”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全诗鉴赏
下一篇:“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相关文章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