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2-01 21:55
最近,一个被网友称为两会“喜感哥”的人火了,他不但在“中国最美外交官”傅莹的新闻发布会前“打广告”,还频频将部长们“拽”到记者话筒前,请其直面尖锐的提问。
记者检索发现,这位略带地方口音的男子名叫朱恒顺,全国人大内司委内务室一处处长,山东临沂人,1975年生,博士。2008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全国人大后,文笔颇好的他在媒体上多次发表评论文章,剑指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法现象。
4年来,他一直担任“部长通道”主持人,日前披露:不少部委在春节前就开始主动联系两会新闻中心,沟通部长接受采访的事宜……
金句频频的他被戏称像俞敏洪
“直播的‘先进武器’,都放会场后方”、“不遵守纪律的同志,我想我们的合作就快结束了”、“顺便做个广告,部长通道明天8点10分开启”……
3月4日,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出席新闻发布会前,一名在现场维持秩序的男子引发关注。因为金句频频,人民网称他为两会“喜感哥”。有网友吃惊地问:“这不是俞敏洪吗?”人民网则回复:朱恒顺听了落泪,俞敏洪听了沉默……
(今年两会,朱恒顺邀请李小鹏接受采访)(今年两会,朱恒顺邀请李小鹏接受采访)
据现场记者讲,把媒体记者当朋友的朱恒顺还特仗义。
比如2015年3月12日,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幕,部长们全部进入会场,“部长通道”渐渐安静下来。不过,现场仍有不少记者不肯离去,他们中有些人因为没有采访到自己“心仪”的部长,不免有些郁闷。
朱恒顺耐心地安慰这些记者说:“还有机会,我待会儿帮你们再拦几位部长。实在不行,还有15号的闭幕会,那时候再试试。”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我一定把这位部长再请来一次!”朱恒顺在现场的“承诺”,赢得了记者们的掌声。
2004年曾获山东大学奖学金
今天下午,观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记者再次在“部长通道”上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朱恒顺。面对采访邀约,他爽快地答应,“下次来早一些”。
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这名“部长通道”上最忙碌的主持人、两会“喜感哥”出生于1975年,山东临沂人,现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一处处长。
公开报道显示,2002年,也就是27岁时,朱恒顺考上了山东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并在该院读了博士研究生,专业则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需要注意的是,他求学时成绩不错,2004年曾获得奖学金。
山东大学官网刊发的一则新闻显示,2016年10月13日,为庆祝该校成立115周年,法学院主办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行20周年纪念召开。朱恒顺未能参会,但以会议论文或发言稿的形式关注议题,写了一篇《关于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的初步思考》。
该报道对朱恒顺的介绍是“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一处处长”。
根据《大众日报》的报道,毕业之后的朱恒顺曾在济南市政府法制办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2008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事局发布消息称,当年24人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拟录用为公务员人选。在该名单中,就有朱恒顺的名字。
年全国两会时,记者曾就31地高法、高检负责人年龄平均比上一届年轻4岁的问题,采访了朱恒顺,当时他还是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副处长。
15年前就在党报发评论文章
观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记者梳理发现,不仅成绩好,朱恒顺的文笔也很好,还特别善于思辨。
早在2002年11月28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刊发一篇题为《给“依法治校热”泼冷水》的评论员文章,署名正是“山东大学法学院 朱恒顺”。想来,当时他刚考上硕士研究生没多久,也就是27岁。
在该文中,朱恒顺首先谈了“法治”的内涵,今儿认为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权利是“依法治校”绕不过去的惟一路径,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依法治校”。
近些年,他还在《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等媒体上发表评论,多是就一些新闻热点事件谈依法治国的理念。
(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接受采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接受采访)
五是部长和部委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在等待回答问题前,不少部长表示,在这么一个重要的时间和场所向部长提问,不是单纯的媒体采访,实质上也是公众对部委工作的一种监督,是部委必须面对的“考试”,必须高度重视。
对于这种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发布渠道,业界普遍对“部长通道”予以了肯定。
“‘部长通道’已经成为部委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发声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杨凤娇认为,部委“一把手”从被动回应采访到主动发声,把重要的问题拿到台面上公开讨论,体现出他们对媒体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与公众沟通的意识不断增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说:“在‘部长通道’这种开放、透明的平台上,由一把手直接面对媒体,解决了信息发布的制度性障碍。”
“如果还有问题,请与我局新闻办联系,我不仅确保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还会确保他们会认真回应你们的问题。”年两会期间,国税总局局长王军走出“部长通道”时说的话,让记者们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