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9届高三(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逍遥右脑  2018-12-01 21:49

2019-2019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B.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C.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可诱发人细胞癌变
D.禽流感病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与蛋白质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是其在体内易扩散的重要原因
B.健康人年老后黑色素细胞因缺乏酪氨酸酶将导致头发变白
C.人体神经元与肌细胞的差异与所含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有关
D.细胞不同生命历程中蛋白质种类差异与核基因差异表达有关
3.下列关于遗传学交配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和杂合子
B.通过测交可检测显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
C.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发现问题阶段运用杂交与自交
D.通过正交和反交组合可判断核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4.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DNA总数之比小于1:2
B.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均进行核DNA的复制
C.沃森与克里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
D.质粒中每个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与1个或2个磷酸相连
5.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籽粒糯性对非糯性是显性,将两纯合亲本间行种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糯性
B.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纯合子
C.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
D.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
6.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B.人体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7.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  )
A. B. C. D.
8.下列关于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雌蕊
B.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9.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
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7 D.蓝色:鲜红色=15:1
10.近年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精子识别卵母细胞时信号分子通过组织液传递完成
B.三亲婴儿的核DNA来自三个亲本,则其核DNA数量多于正常人
C.三亲婴儿和多利羊的培育均运用核移植技术,均属于克隆过程
D.三亲婴儿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11.下列关于遗传的几项计算中,错误的是(  )
A.N对基因均杂合(基因间均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
B.Aa(亲本)连续自交N代(每代均去除aa)后,则子N代中Aa出现的概率为
C.某含100个碱基双链DNA中含有鸟嘌呤30个,则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共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70个
D.某含N对碱基的基因中含有胸腺嘧啶50个,则此基因中可能储存的遗传信息应小于4N种
12.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时从受精卵到桑椹胚阶段进行卵裂(卵裂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卵裂期细胞在分裂间期中高尔基体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运入细胞核
B.卵裂期细胞在分裂前期将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C.卵裂期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不影响核DNA数目
D.卵裂期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出现与细胞质分裂有关
13.将牛的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的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目的基因插入染色体后将使染色体DNA中 比值增大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
D.目的基因复制时需要解旋酶与RNA聚合酶参与
14.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红绿色盲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理论上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红绿色盲基因和白化病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5.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
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C.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3种表现型
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
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
17.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NaOH渗透深度随琼脂块边长增大而减小
B.格里菲思的实验和艾弗里的实验均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与压片步骤均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标记T2噬菌体的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加
18.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的本质是DNA
B.人体肝脏细胞中基因存在细胞核与线粒体中
C.染色体DNA分子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可引起基因突变
D.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有一个红绿色盲基因
19.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Ⅰ?1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20.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有差异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用凋亡蛋白BAX饲喂患癌鼠,不能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D.编码BAX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1.图1为某二倍体贝类个体(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3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  ;图1细胞中染色体上所示基因E和e产生的变异途径是  .
(2)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2中CD段变化会导致图3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  (用图3中字母加箭头表述).
(3)若某细胞属于图3中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  ;在图3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  ;(用图3中字母表示);若图3中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4)此贝类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  阻滞.
22.某实验室在小鼠的饲养过程中发现,正常小鼠种群中出现了一只毛色显白斑的雄鼠.研究发现,白斑性状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kit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研究人员利用此白斑小鼠和正常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交配实验.
实验一:白斑小鼠(♂)×正常小鼠(♀)→白斑小鼠(73只)、正常小鼠(68只)
实验二:实验一中子代白斑小鼠相互交配→白斑小鼠(42只)、正常小鼠(22只)
实验三:实验二中子代白斑小鼠×正常小鼠→每组交配后代均出现正常小鼠
(1)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白斑性状是由性基因控制,推测实验二中子代小鼠出现此性状比例的可能原因是  .
(2)若实验三的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Aaa的个体,则可能是  (填“白斑小鼠”、“正常小鼠”、“白斑小鼠或正常小鼠”)减数分裂产生异常配子所致.
(3)已知小鼠的另一对等位基因(B、b)位于2号染色体上,用基因型AaBb的小鼠相互交配,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时,说明白斑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
(4)若现已确定白斑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已知5号染色体上还有另外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用基因型为AaDdEe的个体进行测交时发现AaDdEe个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dE:ADe:aDE:Ade:aDe:AdE=10:10:3:3:2:2,由此分析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是  ,且5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
23.请回答有关DNA分子的相关问题:
(1)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
(2)双链DNA分子中  构成其基本骨架;某DNA分子中一条链中 的比值为P,则其另一条链中 )的比值为  .
(3)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则此细胞中等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将发生  障碍.
(4)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  .
24.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1)细胞中花青素存在的场所是  .
(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  .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  .
(3)研究人员用两株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两株植株的花色分别为  .
(4)研究人员发现该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非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将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①若杂交后代  ,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  ,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019-2019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B.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C.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可诱发人细胞癌变
D.禽流感病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解答】解: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B错误;
C、Rous肉瘤病毒是一种病毒致癌因子,其感染人体细胞可诱发人细胞癌变,C正确;
D、禽流感病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不相同,禽流感病毒通过寄生在宿主细胞中繁殖后代,肺炎双球菌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D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与蛋白质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是其在体内易扩散的重要原因
B.健康人年老后黑色素细胞因缺乏酪氨酸酶将导致头发变白
C.人体神经元与肌细胞的差异与所含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有关
D.细胞不同生命历程中蛋白质种类差异与核基因差异表达有关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解答】解: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是其在体内易扩散的重要原因,A错误;
B、健康人年老后黑色素细胞因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将导致头发变白,B错误;
C、人体神经元与肌细胞的差异与所含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而不是完全不同,C错误;
D、细胞不同生命历程中蛋白质种类差异与核基因差异表达有关,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遗传学交配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和杂合子
B.通过测交可检测显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
C.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发现问题阶段运用杂交与自交
D.通过正交和反交组合可判断核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分析】1、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确定基因位置的方法:
(1)正反交法: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一致,则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
(2)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进行判定:若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一致,则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
(3)选择亲本杂交实验进行分析推断: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项隐性雌性个体和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项显性雌性个体和隐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
【解答】解:A、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和杂合子,如Aa自交后代有纯合子(AA和aa),也有杂合子(Aa),A正确;
B、通过测交可检测显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检测该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B错误;
C、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发现问题阶段运用杂交与自交,C正确;
D、通过正交和反交组合可判断核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B.
 
4.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DNA总数之比小于1:2
B.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均进行核DNA的复制
C.沃森与克里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
D.质粒中每个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与1个或2个磷酸相连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核DNA总数之比为1:2,但细胞质中还有少量DNA分子,因此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DNA总数之比小于1:2,B正确;
B、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均进行核DNA的复制,B错误;
C、沃森与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
D、质粒中每个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与2个磷酸相连,D错误.
故选:A.
 
5.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籽粒糯性对非糯性是显性,将两纯合亲本间行种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糯性
B.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纯合子
C.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
D.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籽粒糯性对非糯性是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两纯合亲本间行种植,如果同株异花传粉,则后代仍为纯合体;如果异株间传粉,则后代都为杂合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由于籽粒糯性对非糯性是显性,而非糯性亲本上有同株异花传粉,也有异株间传粉,所以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有糯性,也有非糯性,A错误;
B、糯性亲本上有同株异花传粉,也有异株间传粉,所结籽粒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B错误;
C、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纯合子的后代都是糯性,杂合子的后代糯性:非糯性=3:1,因此,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C正确;
D、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D错误.
故选:C.
 
6.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B.人体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答】解:A、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都表达,A错误;
B、人体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B正确;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不是全能干细胞,C错误;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也需细胞增殖,D错误.
故选:B.
 
7.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本题中的难点是根据“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判断父本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根据题干提示“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写出亲本基因型,然后利用分离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为杂合的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进行杂交,亲本中母本产生的配子有 XB、 Xb,而由于“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因此父本产生的配子有 Xb、 Y,因此获得F1的基因型有 XBXb、 XbXb、 XBY、 XbY.
F1随机传粉获得F2,即F1的亲本中母本为 XBXb、 XbXb,父本为 XBY、 XbY;母本产生的配子有 XB、 Xb,而由于“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因此父本产生的配子有 XB、 Xb、 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中阔叶植株的比例= .
故选:B.
 
8.下列关于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雌蕊
B.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取材正确,即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验证.
【解答】解:A、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A错误;
B、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B正确;
C、孟德尔是根据提出的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错误;
D、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错误.
故选:B.
 
9.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
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7 D.蓝色:鲜红色=15: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可知蓝色为显性.又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说明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鲜红色是双隐性,含显性基因时即为显性.
【解答】解:设控制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为A、a和B、b,则纯合的蓝色品种基因型为AABB,纯合的鲜红色品种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AaBb、Aabb、aaBb):鲜红色(aabb)=3:1.因此,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蓝色(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鲜红色(aabb)=15:1.
故选:D.
 
10.近年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精子识别卵母细胞时信号分子通过组织液传递完成
B.三亲婴儿的核DNA来自三个亲本,则其核DNA数量多于正常人
C.三亲婴儿和多利羊的培育均运用核移植技术,均属于克隆过程
D.三亲婴儿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考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
【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其核遗传物质来自供核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
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工程技术的基础.
3、线粒体中遗传物质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解答】解: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是直接接触,A错误;
B、三亲婴儿的核DNA来自两个个亲本(父亲和母亲),质DNA来自捐献者,其核DNA数量和正常人相等,B错误;
C、三亲婴儿的培育运用了核移植技术,而且还运用了体外受精技术,不属于克隆,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来自于捐献者,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遗传的几项计算中,错误的是(  )
A.N对基因均杂合(基因间均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
B.Aa(亲本)连续自交N代(每代均去除aa)后,则子N代中Aa出现的概率为
C.某含100个碱基双链DNA中含有鸟嘌呤30个,则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共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70个
D.某含N对碱基的基因中含有胸腺嘧啶50个,则此基因中可能储存的遗传信息应小于4N种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
2、DNA分子中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N对基因均杂合(基因间均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 ,A正确;
B、Aa(亲本)连续自交N代(每代均去除aa)后,则子N代中Aa出现的概率为 ,B正确;
C、某含100个碱基双链DNA中含有鸟嘌呤30个,则腺嘌呤为100÷2?30=20个,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共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20个,C错误;
D、某含N对碱基的基因中含有胸腺嘧啶50个,则此基因中可能储存的遗传信息应小于4N种,D正确.
故选:C.
 
12.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时从受精卵到桑椹胚阶段进行卵裂(卵裂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卵裂期细胞在分裂间期中高尔基体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运入细胞核
B.卵裂期细胞在分裂前期将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C.卵裂期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不影响核DNA数目
D.卵裂期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出现与细胞质分裂有关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
【分析】1、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卵裂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B错误;
C、卵裂期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但不影响核DNA数目,C正确;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
故选:C.
 
13.将牛的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的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目的基因插入染色体后将使染色体DNA中 比值增大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
D.目的基因复制时需要解旋酶与RNA聚合酶参与
【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1、动物类的细胞中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
2、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互补配对的碱基彼此相等,因此A=T、C=G,则A+G=T+C.
3、DNA复制的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解答】解:A、小鼠乳腺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共有5种碱基(A、C、G、T、U)和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A正确;
B、目的基因插入染色体后,染色体DNA中 比值不变,始终是1,B错误;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 = ,C错误;
D、目的基因复制时需要解旋酶与DNA聚合酶参与,D错误.
故选:A.
 
14.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红绿色盲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理论上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红绿色盲基因和白化病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男性的基因型为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女性正常)、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
2、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
(1)隔代交叉遗传:
(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3)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解答】解:A、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
B、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女性而言要两个致病基因同时存在时才发病,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因此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B正确;
C、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男性而言只要一个致病基因就发病,所以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正确;
D、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化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D.
 
15.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
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C.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3种表现型
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植物花瓣的大小为不完全显性,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而花瓣颜色为完全显性.但是无花瓣时即无颜色.在解答时,首先逐对基因分析,然后用乘法法则即可.
【解答】解:A、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基因型有AaRr、Aarr、aaRr、aarr,表现型分别为:小花瓣红色、小花瓣黄色、无花瓣,A正确;
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3×3=9种基因型,B正确;
C、由题意可知,Aa自交子代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表现型有2种,但由于aa表现无花瓣,故aaR_与aarr的表现型相同,表现型共5种,C错误;
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A_Rr)的植株占= = ,D正确.
故选:C.
 
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据图分析:
(1)I片段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2)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后代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与亲代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
(3)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者全为男性且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段,为伴Y遗传,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A正确;
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与亲本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与性别相关联,也属于伴性遗传病,B错误;
C、非同源区Ⅰ为X特有区段,属于伴X遗传,其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用A表示,则男性患者为XAY,该男性将XA传给女儿,女儿一定患病,C正确;
D、非同源区Ⅰ的伴X隐性遗传,在男性中出现一个Xa即患病,女性需同时出现两个Xa才患病,故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D正确.
故选:B.
 
17.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NaOH渗透深度随琼脂块边长增大而减小
B.格里菲思的实验和艾弗里的实验均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与压片步骤均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标记T2噬菌体的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加
【考点】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A错误;
B、格里菲思的实验没有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错误;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与压片步骤均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C正确;
D、保温时间过长,有部分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被离心到上清液中,当子代噬菌体全部释放出来,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不再增加,D错误.
故选:C.
 
18.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的本质是DNA
B.人体肝脏细胞中基因存在细胞核与线粒体中
C.染色体DNA分子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可引起基因突变
D.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有一个红绿色盲基因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而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动物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中.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解答】解:A、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人体肝脏细胞中基因存在细胞核与线粒体中,B正确;
C、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位置是在非基因片段,则不会使基因结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有两个或0个红绿色盲基因,D错误.
故选:B.
 
19.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Ⅰ?1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Ⅱ?8患乙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Ⅱ?8是女性,其父亲正常,说明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甲、乙两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推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Ⅱ?9患甲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甲、乙两种病的控制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所以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由于Ⅱ?6患两种病,所以Ⅰ?1为双杂合体,因而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C错误;
D、由于Ⅰ?2患甲病,所以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D正确.
故选:C.
 
20.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有差异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用凋亡蛋白BAX饲喂患癌鼠,不能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D.编码BAX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
【解答】解:A、癌细胞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故和肿瘤干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有差异,A正确;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均为耗能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B正确;
C、凋亡蛋白BAX本质为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故不能饲喂,C正确;
D、BAX蛋白为凋亡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1.图1为某二倍体贝类个体(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3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 有丝分裂后期 ;图1细胞中染色体上所示基因E和e产生的变异途径是 基因突变 .
(2)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分子复制 ;图2中CD段变化会导致图3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 b→ad→c (用图3中字母加箭头表述).
(3)若某细胞属于图3中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 次级精母细胞 ;在图3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 ab ;(用图3中字母表示);若图3中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bde .
(4)此贝类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 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 阻滞.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
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AB为DNA分子的复制,BC段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CD为着丝点分裂,DE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
图3: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1)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图1细胞中染色体上所示基因E和e产生的变异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2)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CD段为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
(3)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应该为次级精母细胞.图3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b细胞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d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那么b、d、e的细胞在同一次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4)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用细胞松弛素B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形成的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后期 基因突变
(2)DNA分子复制 b→a d→c
(3)次级精母细胞 ab bde
(4)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
 
22.某实验室在小鼠的饲养过程中发现,正常小鼠种群中出现了一只毛色显白斑的雄鼠.研究发现,白斑性状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kit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研究人员利用此白斑小鼠和正常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交配实验.
实验一:白斑小鼠(♂)×正常小鼠(♀)→白斑小鼠(73只)、正常小鼠(68只)
实验二:实验一中子代白斑小鼠相互交配→白斑小鼠(42只)、正常小鼠(22只)
实验三:实验二中子代白斑小鼠×正常小鼠→每组交配后代均出现正常小鼠
(1)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白斑性状是由性基因控制,推测实验二中子代小鼠出现此性状比例的可能原因是 显性纯合致死 .
(2)若实验三的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Aaa的个体,则可能是 白斑小鼠或正常小鼠 (填“白斑小鼠”、“正常小鼠”、“白斑小鼠或正常小鼠”)减数分裂产生异常配子所致.
(3)已知小鼠的另一对等位基因(B、b)位于2号染色体上,用基因型AaBb的小鼠相互交配,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6:2:3:1 时,说明白斑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
(4)若现已确定白斑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已知5号染色体上还有另外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用基因型为AaDdEe的个体进行测交时发现AaDdEe个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dE:ADe:aDE:Ade:aDe:AdE=10:10:3:3:2:2,由此分析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是 adE或ADe ,且5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交叉互换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干:由实验二可知白鼠后代中有正常小鼠的出现,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后代中白色:正常小鼠为2:1,最可能是显性纯合致死.
【解答】解:(1)由实验二可知白鼠后代中有正常小鼠的出现,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由于后代中白色:正常小鼠为2:1,所以最可能是显性纯合致死.
(2)如果不在2号染色体上,它们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白:正常应是2:1,B和b控制的应是3:1,所以后代表现型应是6:3:2:1,说明A和a不是位于2号染色体上.
(3)由其产生的配子可知adE和ADe的配子所占的比值最大,说明最可能是adE或AD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其余配子的产生是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根据配子产生比例,应是D和d位于最上面或最下面,容易发生交叉互换.
故答案为:
(1)显 显性纯合致死
(2)白斑小鼠或正常小鼠
(3)6:2:3:1 (顺序可调整)
(4)adE或ADe 交叉互换
 
23.请回答有关DNA分子的相关问题:
(1)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
(2)双链DNA分子中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构成其基本骨架;某DNA分子中一条链中 的比值为P,则其另一条链中 )的比值为 P .
(3)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则此细胞中等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将发生 DNA复制和转录 障碍.
(4)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 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
【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解答】解:(1)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
(2)双链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其基本骨架;某DNA分子中一条链中 的比值为P,则其另一条链中 )的比值为P.
(3)DNA复制和转录都需要解旋,而题干中DNA双链不能解开,则DNA复制和转录会发生障碍.
(4)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因此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
故答案为:
(1)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2)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P
(3)DNA复制和转录
(4) 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24.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1)细胞中花青素存在的场所是 液泡 .
(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 4:3:6:3 .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   .
(3)研究人员用两株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两株植株的花色分别为 白色和红色 .
(4)研究人员发现该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非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将 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高茎雄性植株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①若杂交后代 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 ,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 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 ,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据此答题.
【解答】解:(1)细胞中的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
(2)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即aa__×A_bb→A_Bb,所以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植株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所得到的F2中,白色(aaB_+aabb):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A_BB)=(3+1):3:6:3=4:3:6:3.其中aaB_、aabb、AAbb、AABB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占总数的比例为: + + + = .
(3)根据题意,子代有四种花色,即____×____→aa__,A_bb,A_Bb,A_BB,所以亲本为_aBb×_aBb,又因为亲本花色不同,所以一个是白色,一个是红色,即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中新出现的花色为紫色和粉红色.
(4)要确定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将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①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D、d表示),则矮茎的基因型为XdXd,高茎的基因型是XDY,杂交后代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
②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D、d表示),则矮茎的基因型为dd,高茎的基因型为Dd,杂交后代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
故答案为:
(1)液泡
(2)aaBB 4:3:6:3
(3)白色和红色
(4)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高茎雄性植株
①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
②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江南十校2019届新高三摸底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江西省景德镇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9届高三(上)期中生物解析版】相关文章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9届高三(上)期中生物解析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