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1-29 14:45
怎样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父母不想教好自己的孩子?但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我们大多是农民,生活压力大,回家后只想休息,却必须强打精神教育孩子,还要长年累月地把它当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难度可想而知。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慢慢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小时候那个乖巧听话的小家伙了。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对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工作之余,怎样和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成为我们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里,我谈不上介绍经验,只是把具体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感受要遵循这样几条原则:第一.从身边的生活到陌生的内容,不可“偏食”;第二.引导孩子随时随地观察,提问和思考;第三.多引导实际生活,少些纯玩具游戏;第四.从丰富的生活中启发孩子的创造性;第五.以给孩子积极、快乐的感受为主,也要给予磨练练和挫折。
生活中处处可以赋予孩子的创造色彩,有了创造色彩,孩子的生活就变得神奇迷人了。如怎样搬椅子不发出响声呢?开抽屉怎样用力就开得轻松呢?怎样让陀螺转的时间更长?怎样让小鸡听指挥,用什么方法让它们一起跑来吃食呢?怎样捉泥鳅才能把它抓住?怎样划火柴才安全呢?…只要常常抓住生活细节,就能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
给孩子全面的生活感受,决不只限于给他们快乐、有趣、温暖、舒适、慈爱、成功、安全、光荣等等的正面心理体验,也要有一些磨练和挫折的感受。三岁以后的幼儿要适当感受些困难、失败的经历,产生点做错了事的恐慌,承受点病痛的折磨,接受点批评和冷落,甚至有时候要经受与父母分离的痛苦。还要让孩子克制一些强烈的欲望,忍受孤独。这些生活的感受都是必要的,也是不可少的。
儿童的玩具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适当的体育玩具,智力玩具和制作玩具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要知道真实有趣的新奇生活感受,更高于玩具的感受。如带孩子钓真鱼,做菜园篱笆,帮大人称重量,量长短,跟着大人进暗室领略“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以及春天采野菜,刨挖蚯蚓等等生活,哪一项都不比纯玩具游戏的感受差!
把识字阅读称做“视觉语言”的早期培养,要与听话说话的“听觉语言”同步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重大发现与创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视觉语言的早期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已被大量事实所反复证实,此理论和实践是人类识字教育的最新里程碑。
孩子像认人、认物、说话、走路、听音一样,自然而然,不知不觉,毫无压力和负担地初识汉字。如果教育得早,方法得当,甚至可以三、四岁脱盲,进入广泛阅读,五六岁博览群书,这简真是教育史上的奇迹。
人类发展有一种可能了,即就是有希望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像具有听话、说话的初步能力一样,具备识字、阅读的初步能力,一上小学便能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两种工具,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接受前人的文化遗产,并充分发展自学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钻研……
早期识字的重要性不在于识字的多少,也不在于提前扫盲,更不要求婴幼儿进入系统的文化学习,识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结果。通过早期识字发展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在阅读中发展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进入早期阅读以后,对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视觉语言的发展,会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
一个孩子的视觉语言如果滞后发展,错过了人生早期这一发展最佳期,所受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因为听觉语言从0岁开始培养,遥遥领先于视觉语言,差距实在太大,就会更加压迫视觉语言的发展。所以一般孩子上了小学,都只会听讲不会看书,即使识字以后也不爱看书,甚至到了中学、大学还习惯于满堂听,根本不善于自学,这使缺乏这一重要素质的孩子,学到的知识就不够深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强,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提倡婴幼儿早期识字,也是一种人生的行为训练。让孩子早早看惯世界上还有“字”和“书”这种东西,而且大家都喜欢读它,像孩子看惯了“物”,随时随地辨认“物”—样,早早形成识字阅读敏感,成为习惯,那么视觉语言就不会滞后发展了,从小就习惯运用两种思维工具学习和想问题。
种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种下习惯的种子,就收获性格;种下性格的种子,就收获命运。每个家庭都要及早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把它放在首位,这是孩子成才一本万利的大事。
性格的形成,除了气质特征的方面与遗传有关外,主要是受环境的影响。它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在孩子最初的几年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会慢慢变成孩子的优良性格,可以说性格是从小“濡染”形成的。家庭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培养着孩子的性格。
亲子关系有3种不同的爱。其一.“教育爱”,这种爱体现在家长有育儿成才的理想、目标和信念;讲究爱子态度、原则和方法;在满足孩子必要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特别注意丰富孩子精神生活和情趣;和孩子建立起民主的,相互关心的“双向爱”。其二.“血缘爱”,与教育爱相反,不讲究爱的态度、原则和方法;主要设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和欲望;是一种“水往下流”的单向爱。这种爱虽不失父母有高尚的牺牲精神,但它毕竟是朴素的、低级的、有待升华的爱。其三、“溺爱”,这种爱是不讲任何原则,一味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爱流如同横溢泛滥的河水“淹没”了孩子,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孩子一定要在生活中接受智力活动的刺激,才会快乐、好奇、自信、积极而有创造精神。人是精神的存在物,是智慧的动物,他离开了智力环境的刺激,许多优良性格也就泯灭了。试想,尽管孩子吃饱穿暖,物质生活丰富,但如果精神生活贫乏,枯燥无味,就肯定丧失热情,无聊吵闹,哪会有什么好性格。因此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智力环境。
婴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有重要区别。一是性质和目标不同。小学生识字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是系统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它有识字指标和进度要求。而婴幼儿识字是基本素质教育和生活游戏的一部分,它没有进度和指标要求,它以培养孩子识字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为目的;二是识字要求和深度不同;小学生识字要求“四会”即会认、会读、会意、会写。而婴幼儿识字不要求“四会同步”,只需在生活环境中日积月累,自然形成印象,水到渠成;三是场所和方法不同。小学生识字主要在固定的课堂学习,先教拼音再教字。而婴幼儿识字无须课堂教学,是在生活游戏中随时随地随事而教,也不用拼音作“拐棍”。
婴幼儿识字要防止和纠正“早期识字中心论”的错误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忽视全面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教孩子识字和阅读上;片面追求识字的数量与进度,以为识字多就是“早慧儿”;机械、呆板地教孩子认读,教得单调乏味,引起孩子的厌烦。这些倾向是要坚决反对的。
有人说早期识字的孩子将来上了小学就上课不听讲了,破坏纪律,反而有害。这种情况只会在单纯识字的孩子身上发生。因为他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假如孩子不仅能识字读书,而且兴趣广泛,善于提问,富于上进,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话,那么他上了小学,肯定是个最优秀的孩子。不但上课听讲,而且理解最深刻,反应最灵敏,提问最积极,朗读最有感情,发言最涌跃,还可能是老师的小帮手,孩子们的小班长,各项活动的带头人。
小学的老师和领导要特别重视通过早期教育涌现出来的超常发展的儿童,应当允许他们提前上学,允许跳级,鼓励超常发展,特别珍爱出类拨萃的孩子,要因材施教,而不能把他们压平拖垮;国家要有政策,鼓励有识之士办一些特殊学校,让超常孩子得到充分地发展。这是教育的改革和创立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的需要。
家庭中和睦、融洽、尊重、关心和礼貌,充满快乐、幽默和温馨,这是孩子性格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使孩子感到幸福快乐,没有任何精神压力,他长大了自然会形成快乐活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商量,负有同情心的优良性格。
规律生活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之成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要求孩子规律生活的方面很多,主要有(1)全家有早起早锻炼的习惯;(2)动静有序的生活习惯;(3)良好饮食的习惯;(4)按时睡觉的习惯;(5)有节制看电视的习惯。
始终坚持正面鼓励,积极暗示的环境,是培养孩子积极性、上进心、自信心、意志力的最重要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般都是有出息、有前途的。家长都要学会用正面鼓励和积极暗示的方法教育孩子。
暗示是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人语言和行为的影响,不知不觉地产生了“认同”,这种心理过程就叫接受暗示。而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凡是受到暗示使人增加力量、勇气、快乐和信心的是积极暗示;凡是消蚀人的精神力量的是消极暗示。
教育婴幼儿不需要整块的时间上课,与孩子朝夕相处,茶余饭后的生活;与孩子游戏散步,对所见所闻的闲谈;引导孩子动手,做他感到新奇和喜欢的事,都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课堂。而父母的思想、信念、情绪、工作、为人、言谈、作风、兴趣、习惯、性格等等又都是时刻影响孩子的教材。不论父母多忙,总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吧,这种生活和游戏,足以奠定一个“神童”的基础。这种课堂和教材是上帝规定的,不必花很多整块时间,平均每天有1至2个小时的生活接触也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