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其操履敛其锋芒
逍遥右脑 2014-06-06 11:50
持其操履敛其矛头
淡漠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纵者所忌。正人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恬淡:安静无为。
冶艳者:身处富贵荣华势力名利之中的人。
检饬:自我束缚谨言慎行。
操履:操,品行、操守,履,笃行实际,操履是执着地寻求本人的幻想。
锋芒:比方人的才干跟锐气。
孔子说:"能够同他谈却不同他谈,易失人;不可以同他谈的同他谈了,是失言。聪慧人能尽力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孔子还讲过"讷于言"、"慎于言",但这种装哑的方式究竟偏于消极,是宁拙勿失。要不失言,除了少说话外,更要想话说,甚至无话可说的时候想话说--比方你访问别人,十多少分钟,干坐着不行,要能想话说;想话说当然重要是想想再说。只有这样"想话说"的人,才真正算是"不失言"。
《战国策》上记范雎见秦昭王,一次、两次,秦昭王向他求教,他都不谈话,由于他发明秦昭王与他谈话时心不在焉,而他要讲的又是一套使秦国强盛称霸的大情理,别人不器重,讲出来无益。直到第三次,秦昭王独自会面他,聚精会神,虚心向他求教,他的一席话,
典故,就感动了秦昭王,封他当了宰相,像范雎这样,才真恰是既不失人、又不失言的智者。
禅道佛法的第一义在于对自他不二的自己的自觉,即般若的智慧,因而才有"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的说法。禅门登峰造极的佛之上的境界,并不以获得悉识、悟解般若为重,而是把由道心得来的自发,由智慧升华而成的大愚绝学、无学视为珍宝。古人常崇敬"不风流处"的风骚,称赞"怜儿忘丑"的高尚的愚者的精力。彻底的愚是常人能及的;足够的聪明,凡人都能取得。真正的人却是愚者,禅的最高阶段就是守愚禅。而守愚是世间最大的美德,即不为名利,自发性地,干该干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