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1-12 11:53
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2019届高三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共60分)
1.(1分)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分类和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酶的概念..
分析: A图为脂质的分类,脂肪和固醇均属于脂质,不是包含关系;B图为据糖的分布进行的分类:动物特有、植物特有及动植物共有;C图根据是否有还原性进行分类;D图根据激素和酶的本质进行分类、
解答: 解:A、脂肪和固醇均属于脂质,不是包含关系,A错误;
B、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不是动植物共有,B错误;
C、果糖属于还原性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C错误;
D、有些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类,有些激素的本质为固醇类;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包含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2.(1分)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核酸由 C、H、O、N、P 等元素组成
B.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DNA 和 RNA
D. 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考点: 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 1、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统称核苷酸,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 解:A、核酸的组成元素是 C、H、O、N、P,A正确;
B、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正确;
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C错误;
D、核酸对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评: 对于核酸的组成元素、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的理解和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1分)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 )
A. 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例
B.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五碳糖类型
C. 分析碱基类型,确定五碳糖类型
D.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碱基类型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 1、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U;
2、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 解:确定核酸属于DNA还是RNA,可以分子核酸的组成,如果核酸中含有碱基T或脱氧核糖,则是DNA,如果核酸中含有碱基U或者核糖则是RNA;配对单链DNA或双链DNA可以通过分析碱基的比例,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总是与嘧啶相等,单链DNA中的嘌呤与嘧啶不一定相等.
故选:A.
点评: 对于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双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配对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1分)(2010•安徽)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A. 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 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 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 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相同,遗传信息也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NA数目虽然相同,但遗传信息不同.
解答: 解:A、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DNA数目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DNA数目也相同,即C1与C2相同,S1与S2也相同,A错误;
B、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所以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同,所以遗传信息S1与S2不同,B正确;
C、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相同,C错误;
D、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其中DNA数目变化规律,学生比较熟悉,能准确作出判断,但遗传信息的传递,尤其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一个易错点,学生要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及结果,才能准确作答.
5.(1分)关于细胞中的无机盐,下列哪项有误( )
A. 有的可与脂质结合形成磷脂
B. 有的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结合蛋白
C. 有的游离在水中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pH
D. 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
考点: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 无机盐是存在于体内和食物中的矿物质营养素,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例如骨骼牙齿中钙元素.
解答: 解:A、类脂就是类似于脂肪的物质,比如磷脂就是类脂,A正确;
B、铁元素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B正确;
C、钠盐游离在水中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磷酸盐维持pH,C正确;
D、在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D错误.
故选:D.
点评: 无机盐在体内含量不是太多,但是很多功能都离不开无机盐,真正的是“量少作用大”,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
6.(1分)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可以看到的发生明显变化的膜结构是( )
A.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B. 中心体和核膜
C. 核膜和细胞膜 D. 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在后期细胞膜开始从中部向细胞内凹陷,到末期细胞膜把细胞质隘裂为两部分.所以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变化的生物膜有核膜和细胞膜.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各种膜结构的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1分)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是GCU,那到与之相配对的信使RNA上密码子的模板的碱基顺序是( )
A. CGA B. GCA C. GCT D. TCG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1、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 解:(1)转运RNA一端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其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是GCU,则与之相配对的信使RNA上的密码子为CGA.
(2)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上的密码子为CG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模板的碱基顺序为GCT.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掌握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位置及相互关系,能结合题中信息作出准确的推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1分)遗传的基本规律发生在( )
A. 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B.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
C. 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D. 子一代自交,产生子二代时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条件:
①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②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不会进行减数分裂,不进行有性生殖.
③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传递. 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均等地随机分配,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适用于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适用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 解: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者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孟德尔遗传基本规律发生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明确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9.(1分)细胞呼吸中,吸入的O2最终形成了( )
A. CO2 B. H2O C. ATP D. 丙酮酸
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解答: 解: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反应式,C6H12O6 2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反应式,C3H4O3+6H2O 6CO2+20[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故选:B.
点评: 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各阶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0.(1分)从单尾鳍鲤鱼的成熟卵中提取一种RNA,注入双尾鳍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幼小金鱼中有一些出现单尾鳍性状.这种RNA对性状遗传有明显作用,是因为( )
A. 它是鱼类的主要遗传物质 B. 它以密码形式携带特定遗传信息
C. 是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工具 D. 是核糖体的基本化学成分
考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分析题文:从鲤鱼的卵细胞中提取某种RNA,将其注入到金鱼受精卵的细胞质中,其发育成的金鱼中有部分为单尾鳍,这说明鲤鱼卵的mRNA能使部分金鱼尾鳍从双尾变为单尾,也说明尾鳍的分化可能在受精之前就开始启动.据此答题.
解答: 解:A、鱼类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鲤鱼卵的RNA能使部分金鱼尾鳍从双尾变为单尾,说明该RNA以密码形式携带特定遗传信息,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蛋白质,B正确;
C、蛋白质合成的运输工具是tRNA,C错误;
D、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与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无直接关系,不会影响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中信息,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1.(1分)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 D. 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 1、DNA中含有3H?15N.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3H?15N.32P放射性.3H?15N.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放射性.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模板: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 解:用3H?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中3H?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3H?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分)在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内质网 C. 叶绿体 D. 液泡
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1、液泡:在幼小的植物细胞内,液泡小而分散,在成熟植物细胞内,只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可占细胞体积的90%以下,液泡内充满了细胞液,细胞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有机酸、蛋白质等,有的液泡还含有色素,使细胞显现不同的颜色.液泡的功能主要是渗透调节、储藏、消化三方面.
2、叶绿体:细胞质中一牡绿色小颗粒,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故含叶绿体的细胞大多呈绿色,一些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体可转变为有色体,使果实呈现各种颜色.
解答: 解:1、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和液泡,没有叶绿体.
2、线粒体和内质网中没有色素,而液泡中含有多种色素,使细胞显现不同的颜色.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一句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显现出叶绿体和液泡的含有色素.
13.(1分)有关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B. 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C.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 D. 分布在细胞质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以染色质的形态存在,在分裂期以染色体的形态存在.
解答: 解:A、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错误;
B、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DNA,B错误;
C、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C正确;
D、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C.
点评: 对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存在形式和分布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1分)(2011•上海)有关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F1产生四个配子,比例是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C.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解答: 解:A、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比例是1:1:1:1,不可能只产生四个配子,A错误;
B、F1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各自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由于性原细胞及过程的不同,它们的数量没有一定的比例,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裂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由于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能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比例是1:1:1: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能用文字和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5.(1分)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 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
解答: 解:A、溶酶体中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
B、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B正确;
C、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
D、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重点考查溶酶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16.(1分)如图表示在植物细胞的生物膜上发生的有关反应,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核糖体上 B.
是高尔基体膜
C.
可表示叶绿体中的任何膜 D.
线粒体的外膜
考点: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根据图中的化学反应可推知:①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可能是内质网;②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之一,故是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③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说明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④是氧气和[H]形成水,故是线粒体内膜.
解答: 解:A、该图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可以是内质网,A错误;
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B正确;
C、图中膜结构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说明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C错误;
D、氧气和[H]形成水,故是线粒体内膜,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化学变化示意图为素材,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较大.
17.(1分)如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的种类约有20种,因R基的不同而不同,b的种类有8种
B.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大量B物质
C. 人的遗传物质是B
D. 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B则不同
考点: 氨基酸的种类;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A、B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A的组成元素是C、H、O、N,B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A是蛋白质,B是DNA,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b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2、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3、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细胞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而功能不同.
解答: 解:A、b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四种,A错误;
B、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少量的DNA,B错误;
C、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功能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 对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分化的实质,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关键.
18.(1分)下列关于质膜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B. 蛋白质分子也和磷脂分子一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C. 膜蛋白在膜中是可以移动的,但没有磷脂那样容易
D. 细胞的质膜中都夹杂着有“刚性”的胆固醇
考点: 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运动的流动性.
解答: 解:A、由于蛋白质的不对称性,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A正确;
B、膜蛋白和磷脂分子都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B正确;
C、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膜中流动速率不一定相同,一般的膜蛋白没有磷脂移动那样容易,C正确;
D、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植物中没有胆固醇,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1分)把RNA水解可以得到的物质不会是( )
A.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B.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C. 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D.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考点: DNA与RNA的异同..
分析: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碱基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U(尿嘧啶)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磷酸
分布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主要)
解答: 解:1、RNA含有4种含氮碱基,四种碱基分别是A(腺嘌呤)、U(尿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则核糖核苷酸也含有4种,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2、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RNA和DNA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20.(1分)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实验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 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 在恒温条件下,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3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本题的实验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有无光照,而做出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然后,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根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25℃达到最大值.
解答: 解:A、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A错误;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点,故最适温度为25℃,B错误;
C、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故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
D、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要求白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夜间消耗的有机物最少.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说明积累的有机物最多,5℃呼吸速率最低,说明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2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着重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单因素研究光合作用的能力,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关物质的计算能力,在计算时善于利用公式: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消耗总量=净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21.(2分)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 4个,位于四上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 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为杂合体.
解答: 解: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该夫妇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间期经过复制,所以白化病基因有2个,分布在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2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中,水分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 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细胞壁 B.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C. 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D. 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 1、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2、植物细胞的结构:
解答: 解:当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中,水分子进过的结构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液泡膜.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复原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23.(2分)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 )
A.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B. 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含有R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叶绿体
D. 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归类,梳理相关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线粒体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核糖体上进行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都产生水,A正确;
B、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过程合成ATP,叶绿体的光反应阶段也合成ATP,B正确;
C、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错误;
D、叶绿体和叶泡中都含有色素,D正确.
故选:C.
点评: 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4.(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元素
B.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 两个氨基酸是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D. 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内
考点: 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组成细胞的元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核酸的分类和分布,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细胞内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最基本元素的元素是C元素,A正确;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因此氨基酸都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B正确;
C、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形成1分子水形成二肽的过程叫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C正确;
D、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子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组成细胞的元素、蛋白质的结构、核酸的分类和分布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26.(2分)多聚核糖体是指合成蛋白质时,多个核糖体串联附着在一条mRNA分子上,形成的似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可以增加肽链的合成效率,如如图所示,对此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 B. 核糖体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
C. 每条多肽链的合成时间缩短 D. 合成出的蛋白质有相同结构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以mRNA为模板,同时还需酶、ATP和tRNA.多个核糖体串联附着在一条mRNA分子上,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据此答题.
解答: 解:A、图示为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A正确;
B、根据图中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从左向右,B正确;
C、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C错误;
D、控制合成这些蛋白质的模板相同,因此合成出的蛋白质有相同结构,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7.(2分)(2011•奉贤区一模)下列哪些物质的组成中不具有糖分子?( )
A. DNA B. 纤维素 C. ATP D. 胆固醇
考点: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从糖的种类去解析.
解答: 解:A、DNA分子中含有核糖,A正确;
B、纤维素是多糖,B正确;
C、ATP分子中含有腺苷,腺苷是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组成,正确;
D、胆固醇不属于糖类,是脂质,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糖的分类以及脂质的分类,解题的关键对糖类和脂类物质进行归类、梳理,形成网络.
28.(2分)某植物体三个相邻细胞,细胞液浓度为a>b>c,则三细胞之间水分相互渗透的方向是( )
A. B. C. D.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 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解答: 解: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水运输的方向就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水分运输的就越多.由于细胞液浓度为a>b>c,所以水分运输的方向就是c→b、b→a、c→a.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水分的运输方向,意在强化学生对渗透作用等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29.(2分)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植物叶肉细胞内的有氧呼吸过程图,4、7均为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2?3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 3必定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D. 6可来自叶绿体
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反应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答: 解:A、2→3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
B、8是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合成ATP,B错误;
C、3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植物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叶绿体吸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6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氧气,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以用于有氧呼吸过程,D正确.
故选:D.
点评: 对于有氧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发生的场所,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30.(2分)如图中曲线a表示在最适t℃、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 在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表示
C. 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 减少pH值,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点位置不变
考点: 酶的特性..
分析: 根据题意,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改变温度和pH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对应c曲线.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点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浓度,所以在B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对应b曲线.
解答: 解:A、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A正确;
B、B点后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反应物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可能受到酶浓度的限制,因此当B点及以后提高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
C、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正确;
D、曲线a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出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还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或曲线中相关点的位置如何移动.
31.(2分)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 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组成
D. 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
考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 本题的对于细胞周期的概念的考查,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从分裂间期开始,到分裂期的末期完成结束.
解答: 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为已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A错误;
B、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已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B错误;
C、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组成,C错误;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周期的概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细胞周期的起始点和终点,试题难度一般.
32.(2分)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 ①与④过程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 a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过程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D. 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②和⑤
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解答: 解:A、a中核DNA含量前后不变,属于有丝分裂,b中核DNA含量最后减半,属于减数分裂,A错误;
B、①与④过程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由于DNA复制,B错误;
C、a有丝分裂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减数分裂过程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互换,对应的是图中的⑤,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3.(2分)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狼捕食兔子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是( )
A. 少于a B. a+b C. a D. 多于a
考点: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细胞的分化..
分析: 兔子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氨基酸在狼体内用于合成自身的蛋白质;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是小于a种.
解答: 解:狼捕食兔子,并不是体内就多了b种蛋白质,而是利用兔子体内的b种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氨基酸,来合成它自身的a种蛋白质.而一个细胞由于细胞分化,即基因选择性表达,使得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蛋白质一般少于a种.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4.(2分)(2019•成都模拟)如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 促进物质的运输
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解答: 解:图中反应的是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细胞膜功能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35.(2分)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B. 光合作用强度由遗传物质决定,所以是固定不变的
C. 森林中,植物上部的叶片和下部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D. 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不变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对于植物来说,影响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很多:首先,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各种植物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其次,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代谢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光合作用来说,光合作用能力最高的是植物成熟叶片.除了这些内在因素的影响外,外界环境也时刻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如不同的光照、温度条件、二氧化碳浓度的浓度以及矿质元素和水分的供应状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且影响非常大.
解答: 解:A、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还受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色素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同,A错误;
B、光合作用强度既受植物基因决定的,同时也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B错误;
C、森林或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接受的光照更多,而下部叶片接受到的光照少,因此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C正确;
D、植物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是先增加后减弱,这主要和叶片中的色素含量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方面的知识,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难度适中.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是: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36.(2分)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期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分裂每一时期的时间=细胞周期× .
解答: 解:已知正处在分裂期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则:
前期时间=细胞周期× ;
中期时间=细胞周期× ;
后期时间=细胞周期× ;
末期时间=细胞周期× .
因此,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后期.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阶段,能根据题中数据计算各时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或各时期的时间,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37.(2分)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A、B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短时间内,A、B两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 )
A. 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B. 两者均保持基本不变
C. 后者不变,前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D. 两者均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了CO2,而叶绿体利用HCO3?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据此解答.
解答: 解: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了CO2,而叶绿体利用HCO3?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即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反应条件,掌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以及暗反应阶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8.(2分)(2019•顺义区一模)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 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 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 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 解:A、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正确;
B、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
C、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正确;
D、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位置关系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图判断各生物的基因型,其次再采用逐对分析法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9.(2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②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RNA
③溶酶体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
④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网架结构.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1、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五碳糖交替排列,是固定不变的,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由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决定的.
2、溶酶体中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
3、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解答: 解:①DNA分子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①错误;
②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②错误;
③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③正确;
④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④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DNA结构、酶、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0.(2分)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推论不正确的是( )
光照强度(klx) 1 2 3 5 7 8 10
CO2变化量
mg/(100cm2•h) +2 0 ?2 ?6 ?10 ?12 ?12
A. 光照强度1k1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 光照强度为2klx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为零
C. 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到7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而由7klx增强到8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减小
D. 光照强度为9klx时,叶绿体色素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表格中可以看出,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实验因变量为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光照强度为1 klx时,容器内CO2增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吸收CO2量逐渐增大,因此装置中CO2量越来越少;光照强度由8 klx增强为10 klx时,CO2量不变,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解答: 解:A、表格中测得的CO2变化量是净光合作用,只要有光照,植物就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度为1 klx时,容器内CO2增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A正确;
B、表格中光照强度为2 klx时,CO2变化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为零,B正确;
C、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为7 klx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加,因此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而由7klx增强到8klx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加,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C错误;
D、光照强度由8 klx增强为10 klx时,CO2量不变,此时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二氧化碳量为主要的环境因素,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等,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满分40分)
41.(9分)如图甲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A与B之间的运输.图乙是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溶酶体起源于 高尔基体 (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图甲中主要是由于 核膜 的存在说明是真核细胞.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A 内质网 (细胞结构名称)向B运输“货物”.
(3)图甲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传递信息”) 的功能.
(4)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需要经过的有膜细胞器依次是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共穿过 0 层磷脂分子.
(5)请你在上图中根据“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画出抗体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
(6)若要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 做材料,提取时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处理后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考点: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分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 解:(1)分析题图可知,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溶酶体是消化的车间,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还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含有核膜,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A内质网运输的B.
(3)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题图中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4)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质,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其不能直接透过膜结构,运输方式属于胞吐,因此运输到细胞外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
(5)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所以抗体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如下:
(6)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其内无细胞核即各种细胞器.
故答案为:
(1)高尔基体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2)核膜 内质网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传递信息”)
(4)内质网 高尔基体 0
(5)
(6)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相互转化,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反应的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2.(8分)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海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伞藻成熟后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异.“伞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还是由细胞质控制的呢?”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模拟了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实验,将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
(1)该实验所做的科学假设是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 .
(2)该实验的现象是 乙伞藻长出甲形伞帽 .
(3)模拟伞藻嫁接实验中需要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需要 .如要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如何对实验操作进行改进?
考点: 细胞核的功能..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核的功能的实验分析,先回忆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然后结合题干信息推测实验的假设、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解答: 解:(1)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伞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还是由细胞质控制,根据细胞核的功能,做出假设是: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状.
(2)该实验方法是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由于嫁接后的伞藻的细胞核来自乙伞藻,如果嫁接后的伞藻的伞帽与乙伞藻的伞帽相同,说明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态.
(3)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如果要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该增加再将乙的伞柄嫁接到甲的假根上,观察伞帽形状这一实验作为对照.
故答案为:
(1)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伞帽的形状)
(2)乙伞藻长出甲形伞帽
(3)需要 再将乙的伞柄嫁接到甲的假根上,观察伞帽形状
点评: 根据背景材料做出实验假设、并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及对相关实验进行分析、评价和完善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3.(11分)某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1)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装置 反应瓶中
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
入的材料 测定
项目
甲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① 细胞呼吸氧
气的消耗量
乙 ② 等量的蒸馏水 ③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的微生物种类相同,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60分钟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组别 甲 乙
第一组 液滴向左移动 液滴不变 ④
第二组 液滴向左移动 液滴向右移动 ⑤
第三组 液滴不变 液滴向右移动 ⑥
第四组 ⑦ ⑧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
考点: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或C6H12O6 2C3H6O3+能量;
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吸收的氧气时,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答: 解:(1)细胞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要测定氧气的消耗量,必须除去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因此①为一定浓度(适量)的NaOH溶液;根据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可知②为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乙装置中的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该装置测定的是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的差值.
(2)④甲液滴左移,说明消耗了氧气,乙液滴不变,说明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由此可知此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⑤甲液滴左移,说明消耗了氧气,乙液滴右移,说明消耗的氧气量等多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由此可推知该微生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⑥甲液滴不变,说明没有消耗氧气,乙液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的氧气量,由此可推知该微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⑦、⑧由于只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都不变.
故答案为:
①适量(一定浓度)KOH或NaOH溶液
②(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③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的差值
④只进行需氧呼吸
⑤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⑥只进行厌氧呼吸
⑦不变
⑧不变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能根据实验提供的器材或实验测定的量来完善实验步骤,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44.(12分)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性状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表:请分析表中情况,并回答下列问题: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全为双眼皮 双亲中只有一个双眼皮 双亲中全为单眼皮
双眼皮数 120 120 无
单眼皮数 74 112 全部子代均为单眼皮
(1)根据表中第 一 组婚配调查,可判断眼睑形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 单眼皮 .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第一组: AA×AA、AA×Aa、Aa×Aa .第二组: AA×aa、Aa×aa .第三组: aa×aa
(3)某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如图,试推测3号与4号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几率为 .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5号为女性单眼皮,而其父母都是双眼皮,说明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设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则1号和2号的基因型都是Aa,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
解答: 解:(1)由于表中第一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但其后代中有单眼皮个体,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可判断眼睑形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单眼皮.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双眼皮个体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单眼皮个体基因型为aa.由于第一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Aa;由于第二组的双亲中只有一个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有AA×aa、Aa×aa;由于第三组的双亲中全为单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只能是aa×aa.
(3)由于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所以3号与4号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几率为 =.
故答案为:
(1)一 单眼皮
(2)第一组:AA×AA、AA×Aa、Aa×Aa 第二组:AA×aa、Aa×aa 第三组:aa×aa
(3)
点评: 本题以调查了人的眼睑性状遗传情况为背景,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表格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