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孩子的四类不适当行为

逍遥右脑  2018-11-11 12:18

  
解读孩子的四类行为

  
有专家经过研究,将儿童不适当的行为,按照不同目的分为四类。第一类:为获得注意。例如,“人来疯”的孩子,父母如果因此特别留意孩子,那么日后孩子可能会再以相同的行为来求得注意;如果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来回应孩子,这可能会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有些孩子觉得,即使得到的是负向的关注,也比被忽视好。

  
第二类是有些孩子在 “寻求权力”。父母想要控制孩子,孩子也想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这场父母与孩子的“对峙”中,没有赢家。因为,如果父母纵容孩子,孩子日后会变本加厉,如果父母严格控制孩子,孩子会觉得无力反抗,他们可能会放弃个人意愿,转向第三类行为,那就是“报复”。

  
有“报复心理”的孩子,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被拒绝和被排斥的,只有当他们伤害别人,以负面和令人反感的行为出现时,才会被“重视”。孩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会觉得受到伤害,认为应当惩罚孩子,但这可能会使孩子寻找更激烈的手段来反击。如果孩子再次受到了挫败,他可能会以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来寻求他人的原谅与同情。

  
这就是第四类行为,孩子开始自暴自弃。这些孩子往往用“我没有办法”或是“我无能为力”来保护自己,使别人不再对他存有希望,他们用“逃避”来省去责备与不安。

  
相信孩子的自身力量

  
一般来说,孩子是通过家长等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因此,父母如果能细心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反应,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前文中,我们解读了孩子的行为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下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反应。

  
首先,当孩子企图以不恰当的行为来获得父母的注意时,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 “视而不见”是一种应对方法。比如,孩子想要买某件玩具,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大声哭闹,这时,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不作任何表态。因为,如果父母不同意买玩具,那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如果父母去哄劝孩子,甚至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以后,孩子一旦愿望不能满足,就会以同样的行为来 “要挟”父母;如果父母生气打孩子,过后又内疚自责,孩子则 “曲线”达到了被关注、让父母心疼的目的,从而强化了孩子的哭闹行为。要明白,父母对孩子的 “关注”,绝不能在孩子刻意要求得到的情形下给予。

  
其次,当孩子以拖拉、顶嘴等行为来对抗父母,或是发泄内心不满时,父母切忌用权威来压制孩子,因为这种 “权威”可能会增加孩子对权力的欲求。此时,父母可以借助充满幽默感的语言化解危机,并通过赞扬的方式、满怀希望的语调,引导孩子有所改观。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在没有危害的前提下,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承受后果。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力量,孩子会在自然的行为结果中受到教育,从而改变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有诀窍
下一篇:双胞胎孩子关系不好怎么办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解读孩子的四类不适当行为】相关文章
【解读孩子的四类不适当行为】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