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宁国市七校联考2019-2019学年高三十月考生物解析版

逍遥右脑  2018-11-11 11:50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七校联考2019-2019学年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 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运载体、ATP和有些酶中均含有核糖
C.严重缺铁的人容易产生乳酸中毒
D.tRNA、抗体、酶、载体蛋白发挥相应作用后,不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是抗体
 
2.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植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能产生ATP
B.乙可能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C.丙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
D.因为甲、丙含有核酸,所以均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下面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Ⅳ细胞可能是菠菜叶肉细胞
B.从结构上看,Ⅲ细胞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
C.蓝藻细胞不含有②,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D.Ⅱ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与之有关有细胞器是⑤和②
 
4.下列有关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红蛋白含Fe2+,说明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人红细胞膜组成成分包括磷脂、蛋白质、糖类.
③用丙酮从鸟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④物质进出红细胞均需载体蛋白参与.
⑤兔成熟红细胞吸收K+所需要的ATP来自葡萄糖分解乳酸释放的能量
⑥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
 
5.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图③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中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与图①中甲酶的化学本质相同
C.图②中a代表二肽酶,b代表某二肽(C8H14N205),水解后得到c为丙氨酸(R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d,则d的化学式应该为C5H9N04
D.图③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降;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6.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表示的是ATP
B.③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所有原核生物都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7.如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约为1:3
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之比为3:1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8.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产生的CO2中的氧来自O2和(CH2O)
B.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C.过程①中[H]只在线粒体中产生,过程②中[H]只在叶绿体中产生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合成的ATP,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9.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有关生命活动的影响,将8株大小和长势相同的盆栽天竺葵分别种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CO2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强度(lx) 1000 0 1000 0 1000 0 1000 0
开始时CO2量(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12h后CO2量(g) 4.5 5.1 3.5 5.4 1.9 5.9 2.0 5.8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光照强度,植物的长势等属于无关变量
B.设置2、4、6、8四个组是为了和1、3、5、7组进行对照
C.第5组条件下12h天竺葵光合作用实际消耗CO2的量为4.0g
D.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天竺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10.用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为材料制成装片,经过下列试剂处理后置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30%蔗糖与红墨水的混合溶液,吸取多余染液后可观察质壁分离
B.滴加健那绿染液,吸取多余染液后可观察叶绿体的分布情况
C.滴加龙胆紫溶液,吸取多余染液后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D.滴加甲基绿染液,吸取多余染液后可观察RNA的分布
 
11.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探针
细胞总RNA β?珠蛋白基因 卵清蛋白基因 丙酮酸激酶基因
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 ? ? +
A.在成红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β?珠蛋白基因,缺少卵清蛋白基因
B.鸡的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比较,它们基因组DNA 和mRNA都不同
C.用丙酮酸激酶基因为探针,如果能与某细胞内的mRNA杂交,说明该细胞已发生分化
D.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β?珠蛋白基因和卵清蛋白基因属于奢侈基因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发育至原肠胚后,动物细胞由于已经分化所以不具有全能性
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C.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1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
 
14.如图甲乙丙是同一高等动物体个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不考虑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则a基因在染色体5上
B.乙图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C.丙图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中心体
D.丁图中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都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5.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M眼睛的基因型是BbVvRrXEY
B.果蝇M与基因型为XEXe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C.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4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D.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和v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16.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P F1 F2
甲×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15:1
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17.下列有关图①?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杂交瘤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过程①只考虑核DNA)的细胞是浆细胞
B.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6%
C.图③中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相同,但前者是双链,后者是单链,且转运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D.图④中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此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
 
18.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
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
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④DNA探针的使用
⑤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9.下列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病毒既可以用于细胞工程技术,又可以用于基因工程技术
②将某人的肝癌细胞在实验室中进行传代培养,该技术属于基因工程技术
③基因工程中常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④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浆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
⑤基因工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20.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可以解决不孕症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1.(10分)美国科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 W.Schekman以及德国科学家Thomas C.Südhof,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共同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被分成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三种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据图回答问题(括号填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      ;“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      .
(2)如果转运系统受到干扰,则会对有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并导致如糖尿病等疾病,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在胰岛细胞中能发生碱基“A?T”配对的结构或部位是      、      .
(3)COPI被膜小泡则主要介导蛋白质从      运回      .COPII与结构C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具有      .
(4)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酵母突变体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sec12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      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      .

 
22.(7分)某研究小组利用A植物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A植物,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甲图.
实验二:乙图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A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甲图中,d1、d2、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A植物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的量最多的是      .
(2)甲图中,d1、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A植物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的量d1      d3(大于、等于、小于).为什么?      .
(3)实验二中需先用      (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      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4)实验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      .
 
23.(11分)2019年12月,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杂志《细胞》对外发布,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人类单个卵细胞高精度基因组测序.请回答:
(1)人类的遗传信息存在于每一个细胞的      分子中,组成该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4种不同的      .
(2)在人体卵细胞的成熟过程中,伴有极体的形成.通过对极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可推断出受精卵中来自      方的基因组情况.假设由某杂合子的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其基因组为Ab,在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卵细胞和另外极体中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
(3)图A表示某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      .
②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
 
24.(7分)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1: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      .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      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ES细胞.
(3)步骤③中,导入基因前可以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图2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Rag2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PCR扩增的Rag2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Rag2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      和      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PCR反应体系中含有热稳定DNA聚合酶,下面的表达式不能正确反映DNA聚合酶的功能,这是因为      .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      ,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5)利用ES细胞能培育出造血干细胞,其根本原理是      .在体外诱导培养时,培养液中需加入      等天然成分.
 
25.(14分)在生物的遗传基因中存在复等位现象,如a1,a2,…但就每一个二倍体细胞来讲,最多只能有其中的两个,而且分离的原则相同.在小鼠中,有一复等位基因:A控制黄色,纯合子致死;a1控制灰色,野生型;a2控制黑色.这一复等位基因系列位于常染色体上,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AA个体在胚胎期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杂交组合,Aa1(黄色)×Aa2(黄色),则理论上它们子代的表现性为      .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      ,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雌鼠的概率是      .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      杂交.
②观察      .
结果预测:
①如果后代      ,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
②如果后代      ,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26.(11分)苦马豆素(SW)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生物碱.为了解苦马豆素在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某些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出现甲胎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这种现象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癌细胞的线粒体也较正常细胞减少,从而影响了癌细胞中的      过程.(填选项前的符号)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H]B.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C.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D.[H]与氧结合形成H2O
(2)细胞凋亡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为研究SW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取胃癌细胞用      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用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放入恒温      培养箱内,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W,分别培养24 h、48 h、72 h后,统计结果如下:

将经实验处理过的胄癌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癌细胞出现了凋亡的特征.结合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为研究不同浓度SW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正常小鼠和移植肿瘤的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中,除设置不同浓度SW处理的实验组以外,还需设置      作为对照.(填选项前的符号)
A.注射等量清水的正常小鼠
B.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
C.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移植肿瘤小鼠
D.注射等量不同浓度SW的移植肿瘤小鼠
如果还需要将SW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临床应用药物左旋咪唑的效果进行比较,应设置      作为对照才能得出结论.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七校联考2019-2019学年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 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运载体、ATP和有些酶中均含有核糖
C.严重缺铁的人容易产生乳酸中毒
D.tRNA、抗体、酶、载体蛋白发挥相应作用后,不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是抗体
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 1、tRNA是三叶草状结构,存在中RNA的双链区,双链区是由氢键将RNA的两个局部片段上的碱基连接形成碱基对而形成的;
2、常用运载体是质粒,质粒的本质是DN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TP是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组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
3、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具有运输血液中氧气的功能,人体缺铁,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人体细胞由于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能产生酸中毒;
4、tRNA在翻译过程运输氨基酸,可以反复发挥作用,酶的作用是催化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变,可以反复发挥作用,载体蛋白的作用是协助物质跨膜运输,可以反复应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答: 解:A、tRNA的双链区是由氢键将RNA上的碱基连接形成碱基对形成的,A正确;
B、运载体中不一定含有核糖,B错误;
C、严重缺铁的人,由于血红蛋白减少,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而导致酸中毒,C正确;
D、tRNA、酶、载体蛋白可以连续发挥相应作用、抗体不能,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功能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2.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植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能产生ATP
B.乙可能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C.丙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
D.因为甲、丙含有核酸,所以均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分析题图:脂质和蛋白质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这说明甲和乙含有膜结构,丙没有膜结构;甲含有核酸,可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乙不含核酸,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丙含有核酸,可能是核糖体.
解答: 解:A、甲是线粒体或叶绿体,它们都能产生ATP,A正确;
B、乙是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
C、丙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但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C错误;
D、因为丙为核糖体,其不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能根据柱形图中的信息准确判断甲、乙和丙的名称;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面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Ⅳ细胞可能是菠菜叶肉细胞
B.从结构上看,Ⅲ细胞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
C.蓝藻细胞不含有②,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D.Ⅱ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与之有关有细胞器是⑤和②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分析题图:Ⅰ含有中心体,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Ⅱ不含中心体、含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Ⅲ是蓝藻细胞(原核细胞);Ⅳ含有中心体和细胞壁,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图中结构①~⑥依次是:内质网、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液泡和高尔基体.
解答: 解:A、Ⅳ细胞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属于低等植物细胞,而菠菜属于高等植物,A错误;
B、从结构上看,Ⅲ是原核细胞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该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不含有②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将Ⅱ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首先会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⑤液泡.由于细胞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因此之后又会自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而主动运输需要②线粒体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四种细胞结构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形态结构等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图象和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4.下列有关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红蛋白含Fe2+,说明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人红细胞膜组成成分包括磷脂、蛋白质、糖类.
③用丙酮从鸟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④物质进出红细胞均需载体蛋白参与.
⑤兔成熟红细胞吸收K+所需要的ATP来自葡萄糖分解乳酸释放的能量
⑥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
考点: 细胞膜的制备方法;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能调节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则可用于制备细胞膜,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然后经过离心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解答: 解:①血红蛋白含Fe2+,说明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①正确;
②人红细胞膜组成成分包括磷脂、蛋白质、糖类,②正确;
③用丙酮从鸟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③正确;
④物质进出红细胞不一定需载体蛋白参与,如气体进出红细胞不需载体蛋白参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载体蛋白参与,④错误;
⑤兔成熟红细胞吸收K+所需要的ATP来自葡萄糖分解乳酸释放的能量,⑤正确;
⑥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⑥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制备、无机盐的作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5.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图③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中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与图①中甲酶的化学本质相同
C.图②中a代表二肽酶,b代表某二肽(C8H14N205),水解后得到c为丙氨酸(R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d,则d的化学式应该为C5H9N04
D.图③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降;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考点: 酶的特性.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作用具有①高效性;②专一性;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解答: 解:A、图①中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乙酶被蛋白酶水解导致的,A错误;
B、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为RNA,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与图①中甲酶的化学本质相同,B正确;
C、C5H9NO4与丙氨酸(C3H7NO2)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的分子式为C8H14N2O5,C正确;
D、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降;但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因麦芽糖和产物葡萄糖均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6.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表示的是ATP
B.③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所有原核生物都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①②③表示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据此解答.
解答: 解:A、①②③表示能量,A错误;
B、③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B正确;
C、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
D、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
7.如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约为1:3
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之比为3:1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XY=YZ,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由于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6mol,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2mol,因此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
解答: 解:AB、根据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约为1:3,A错误,B正确;
C、氧气浓度为a时,XY=YZ,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之比为1:1,C错误;
D、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2870KJ,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196.65KJ,2870>196.65×3,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8.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产生的CO2中的氧来自O2和(CH2O)
B.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C.过程①中[H]只在线粒体中产生,过程②中[H]只在叶绿体中产生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合成的ATP,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中的有氧呼吸,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过程.
有氧呼吸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

解答: 解:A、过程①中产生的CO2中的氧来自H2O和(CH2O),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O2,A错误;
B、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了氧气,B错误;
C、过程①中[H]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过程②中[H]只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C错误;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合成的ATP,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不相同,前者是有机物,后者是光能,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化学反应式为载体,考查了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明确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数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各元素的去向.
9.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有关生命活动的影响,将8株大小和长势相同的盆栽天竺葵分别种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CO2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强度(lx) 1000 0 1000 0 1000 0 1000 0
开始时CO2量(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12h后CO2量(g) 4.5 5.1 3.5 5.4 1.9 5.9 2.0 5.8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光照强度,植物的长势等属于无关变量
B.设置2、4、6、8四个组是为了和1、3、5、7组进行对照
C.第5组条件下12h天竺葵光合作用实际消耗CO2的量为4.0g
D.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天竺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根据表格中设置的条件可以看出,②④⑥⑧四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不同,并且光照强度为0,因此此组实验可探究了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①③⑤⑦四组实验的自变量亦为温度,并且光照强度均为1000Lx,此组实验可探究了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解答: 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A错误;
B、设置2、4、6、8等四个组是为了探究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B错误;
C、第5组条件下12h天竺葵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5?1.9+5.9?5=4g,C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相同,但实际上要测定准确的最适温度,还需要更细分的温度梯度,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对照性原则;能够根据实验设置确定实验的目的;并能够从实验数据中计算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0.用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为材料制成装片,经过下列试剂处理后置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30%蔗糖与红墨水的混合溶液,吸取多余染液后可观察质壁分离
B.滴加健那绿染液,吸取多余染液后可观察叶绿体的分布情况
C.滴加龙胆紫溶液,吸取多余染液后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D.滴加甲基绿染液,吸取多余染液后可观察RNA的分布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 健那绿是染色线粒体的唯一活性染料,甲基绿和吡罗红分别是DNA和RNA的染料,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成红色.
解答: 解:A、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在30%蔗糖溶液中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由于有红墨水,可以观察到,A正确;
B、滴加健那绿染液,吸取多余染液后可观察线粒体的分布情况,B错误;
C、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再发生细胞分裂,所以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错误;
D、观察RNA的分布实验需要用盐酸处理细胞,不能直接染色.另用吡罗红染色,不用甲基绿染色,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对高中教材中涉及到的染液的作用和出现的相应的颜色反应的综合性题目,是易混点也是易错点,通过列表归纳整合的方式对各种染液进步比较更容易掌握.
11.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探针
细胞总RNA β?珠蛋白基因 卵清蛋白基因 丙酮酸激酶基因
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 ? ? +
A.在成红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β?珠蛋白基因,缺少卵清蛋白基因
B.鸡的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比较,它们基因组DNA 和mRNA都不同
C.用丙酮酸激酶基因为探针,如果能与某细胞内的mRNA杂交,说明该细胞已发生分化
D.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β?珠蛋白基因和卵清蛋白基因属于奢侈基因
考点: 细胞的分化.
分析: 1、人体内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解答: 解:A、生物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该生物体所有的基因,因此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β?珠蛋白基因,A错误;
B、鸡的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比较,它们基因组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不完全相同,有的相同,B错误;
C、每个细胞都有丙酮酸激酶,用丙酮酸激酶基因为探针,如果能与某细胞内的mRNA杂交,不一定说明该细胞已发生分化,C错误;
D、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β?珠蛋白基因和卵清蛋白基因发生了分化,属于奢侈基因,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明确人体所有的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人体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发育至原肠胚后,动物细胞由于已经分化所以不具有全能性
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C.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考点: 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 生物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都具有全能性.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答: 解:A、胚胎发育至原肠胚后,动物细胞虽已经分化,但细胞核仍具有全,A错误;
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的解旋过程从而影响DNA的复制与转录,B正确;
C、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保证了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C正确;
D、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其中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衰老及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及其意义,细胞癌变的机理,对于细胞的衰老及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及其意义,细胞癌变的机理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
考点: 生物膜的功能特性;酶的特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 1、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因此用台盼蓝可鉴定细胞的死活.
2、淀粉 麦芽糖+斐林试剂→砖红色;蔗糖不能被淀粉酶水解,加入斐林试剂不变色.
3、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解答: 解: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死细胞,没有染成蓝色的细胞为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
B、碘只能鉴定淀粉是否被分解,不能证明蔗糖是否被水解,因此可改为?林试剂,B错误;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含量最高,C错误;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时间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到大肠杆菌内部,时间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淀粉的鉴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4.如图甲乙丙是同一高等动物体个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不考虑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则a基因在染色体5上
B.乙图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C.丙图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中心体
D.丁图中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都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且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过交叉互换.
解答: 解:A、甲中1号和5号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含有相同的基因,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则a基因在染色体4和8上,A错误;
B、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的动物.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B错误;
C、丙图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2个中心体,C正确;
D、丁图中发生过交叉互换,因此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都不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5.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M眼睛的基因型是BbVvRrXEY
B.果蝇M与基因型为XEXe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C.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4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D.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和v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果蝇体内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的连锁;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
解答: 解:A、根据图形分析可知果蝇M眼睛的基因型是BbVvRrXEY,A正确;
B、果蝇M眼睛的基因型是BbVvRrXEY,与基因型为XEXe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雌果蝇全部时红眼,B正确;
C、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5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C错误;
D、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和v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6.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P F1 F2
甲×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15:1
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是只有一种表现型,F1自交,F2代出现两种性状,根据数字比例分析作答.
解答: 解:A、根据甲与非凸耳杂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代出现两种性状,凸耳和非凸耳之比为15:1,可以推知,凸耳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正确;
B、由于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是只有一种表现型,故甲乙丙均为纯合子,B正确;
C、由于甲×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15:1,说明非凸耳是双隐性状,甲是双显性状的纯合子,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说明乙是单显性状的纯合子,故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2代中一定有显性基因,即一定是凸耳,C正确;
D、由于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故丙也为单显性状的纯合子.若乙和丙的基因型均为AAbb或均为aaBB,则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均为凸耳;若乙和丙分别为AAbb、aaBB,则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1为双杂合子,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15:1,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7.下列有关图①?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杂交瘤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过程①只考虑核DNA)的细胞是浆细胞
B.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6%
C.图③中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相同,但前者是双链,后者是单链,且转运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D.图④中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此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图④为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解答: 解:A、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杂交瘤细胞中,杂交瘤细胞能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浆细胞能进行转录和翻译,但不能复制,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发生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A错误;
B、α链是mRNA,其中G占29%,U占54%?29%=25%,则其模板链中C占29%、A占25%,再者模板链中G占19%,则T占27%,则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A占(25%+27%)÷2=26%,B正确;
C、图③中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相同,都是核糖核苷酸,都是单链结构,都是由成百上千个碱基组成的,C错误;
D、图④中多个核糖体同时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由于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在同一时空进行的,所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内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复制、细胞分化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18.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
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
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④DNA探针的使用
⑤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分析: 1、基因诊断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互补的DNA单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双链,即能够进行杂交.这种结合是特异的,即严格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行,它不仅能在DNA和DNA之间进行,也能在DNA和RNA之间进行.因此,当用一段已知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探针,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接触时,如果两者的碱基完全配对,它们即互补地结合成双链,从而表明被测基因组DNA中含有已知的基因序列.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 解: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①错误;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这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②正确;
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正确;
④DNA探针的使用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正确;
⑤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⑤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19.下列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病毒既可以用于细胞工程技术,又可以用于基因工程技术
②将某人的肝癌细胞在实验室中进行传代培养,该技术属于基因工程技术
③基因工程中常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④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浆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
⑤基因工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1、在基因工程中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运载体的种类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
2、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其中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解答: 解:①基因工程的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经常使用灭活的病毒进行促融,①正确;
②将某人的肝癌细胞在实验室中繁殖成一个细胞系,该技术属于细胞工程技术,②错误;
③基因工程中常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载体,以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便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正确;
④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相关基因,可以使浆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④正确;
⑤基因工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⑤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平时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0.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可以解决不孕症问题
考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胚胎移植.
分析: 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既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项目 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融合方法 诱导手段 用途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膜的流动性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
3、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体外受体、早期胚胎发育、胚胎移植等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解答: 解: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
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B正确;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相同,且动物细胞融合一般不能形成杂种个体,C错误;
D、试管婴儿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体外受精、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变异、细胞融合及试管婴儿技术,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过程及其应用;识记生物变异的种类;掌握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之间的区别;识记试管婴儿技术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1.(10分)美国科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 W.Schekman以及德国科学家Thomas C.Südhof,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共同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被分成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三种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据图回答问题(括号填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 不需载体,主要运输对象是大分子 .
(2)如果转运系统受到干扰,则会对有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并导致如糖尿病等疾病,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在胰岛细胞中能发生碱基“A?T”配对的结构或部位是 线粒体 、 细胞核 .
(3)COPI被膜小泡则主要介导蛋白质从 C(高尔基体) 运回 B(内质网) .COPII与结构C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
(4)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酵母突变体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sec12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 内质网小泡 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 参与膜泡(或“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

考点: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由囊泡发送到细胞膜,蛋白质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A是细胞核,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a是通过胞吐形式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
解答: 解:(1)分析题图可知,囊泡有来自内质网的囊泡、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和来自细胞膜的囊泡,因此能产生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细胞膜,a是胞吐过程,与主动运输相比,主要运输的对象是大分子物质,且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2)胰岛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中也含有DNA,细胞核和线粒体中都可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因此胰岛细胞中能发生碱基“A?T”配对的结构或部位是细胞核和线粒体.
(3)分析题图可知,COPI被膜小泡则主要介导蛋白质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COPⅡ被膜小泡则主要介导蛋白质从内质网运鼠到高尔基体;COPII与结构C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sec12基因突变后,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由此推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与内质网小泡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突变后,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由此可以推测,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膜泡(或“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故答案应为:
(1)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不需载体,主要运输对象是大分子
(2)线粒体、细胞核
(3)C(高尔基体) B(内质网) 一定的流动性
(4)内质网小泡 参与膜泡(或“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别过程,囊泡运输的作用,生物膜系统在组成和结构、功能上的联系,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2.(7分)某研究小组利用A植物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A植物,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甲图.
实验二:乙图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A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甲图中,d1、d2、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A植物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的量最多的是 d2 .
(2)甲图中,d1、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A植物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的量d1 大于 d3(大于、等于、小于).为什么? d1的总光合速率高于d3 .
(3)实验二中需先用 无水乙醇 (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叶绿素a .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 增加叶绿素含量 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4)实验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 减少 .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由于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可比较d1浓度、d2浓度、d3浓度下光合速率的大小.图中可以看出,d2浓度下光合速率最大;由于d1浓度的呼吸速率大于d3浓度,因此d1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强.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d2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最强,此时二氧化碳浓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
解答: 解:(1)图甲中,d1、d2、d3浓度下,d2浓度是呼吸速率最强,因此单位时间内A植物在d2浓度时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的量最多.
(2)图甲中,d1浓度和d3浓度相比,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d1浓度的呼吸速率大于d3浓度,因此d1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强,单位时间内A植物光反应生成的[H]多.
(3)由于叶绿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因此提取叶绿素需要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叶绿素a扩散地更远,因此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叶绿素a;分析柱形图可知,遮光的百分比越大,叶绿素含量越多,因此可以判断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4)去除遮光物光照强度突然增强,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数量增加,三碳化合物还原加快,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
(1)d2
(2)大于 d1的总光合速率高于d3
(3)无水乙醇(或丙酮) 叶绿素a 增加叶绿素含量
(4)减少
点评: 对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3.(11分)2019年12月,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杂志《细胞》对外发布,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人类单个卵细胞高精度基因组测序.请回答:
(1)人类的遗传信息存在于每一个细胞的 DNA 分子中,组成该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4种不同的 基因 .
(2)在人体卵细胞的成熟过程中,伴有极体的形成.通过对极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可推断出受精卵中来自 母 方的基因组情况.假设由某杂合子的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其基因组为Ab,在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卵细胞和另外极体中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AB 、 aB或ab .
(3)图A表示某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睾丸 ,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 Ⅰ、Ⅱ .
②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A、a、B、b ,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
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1、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
解答: 解:(1)人类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而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基因.
(2)卵细胞形成的同时还产生了3个极体,其中有一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与卵细胞完全相同,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对极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可推断出受精卵中来自母方的基因组情况.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若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则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也为Ab.若杂合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若杂合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若该杂合体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
(3)①根据图C细胞质的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发生在雄性动物体的睾丸中.图A中I是有丝分裂过程,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位于过程I,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过程Ⅱ.
②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所以每一极都含有该个体全部的基因,即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A、a、B、b;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基因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且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故答案为:
(1)DNA 基因
(2)母 AB aB或ab
(3)①睾丸Ⅰ、Ⅱ
②A、a、B、b 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及基因的概念;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7分)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1: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 细胞核 .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 囊胚 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ES细胞.
(3)步骤③中,导入基因前可以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图2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Rag2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PCR扩增的Rag2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Rag2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 NdeⅠ 和 BamHⅠ 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PCR反应体系中含有热稳定DNA聚合酶,下面的表达式不能正确反映DNA聚合酶的功能,这是因为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 .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 蛋白质 ,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5)利用ES细胞能培育出造血干细胞,其根本原理是 诱导基因选择性表达 .在体外诱导培养时,培养液中需加入 血浆、血清 等天然成分.
考点: 胚胎移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分析图1: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
分析图2:表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
解答: 解:(1)核移植是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所以实验前要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2)内细胞团位于囊胚中,所以重组胚胎培养到囊胚期.
(3)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目的基因插入到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有Ndel、XbaⅠ、BamHⅠ三种限制酶识别和切割位点.据图可知,终止子的两端有XbaⅠ限制酶切割位点,因此不能使用XbaⅠ限制酶切割质粒,故只能用Ndel和BamHⅠ限制酶切割质粒.目的基因与质粒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才可以连接形成重组质粒,所以目的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Ndel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图中直接将两个脱氧核苷酸合成DNA单链,这不能反映DNA聚合酶的功能,因为DNA聚合酶只能在DNA模板存在的条件下,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
(4)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所以提取小鼠骨髓细胞的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5)利用ES细胞能培育出造血干细胞,其根本原理是诱导基因选择性表达.在体外诱导培养时,培养液中需加入血浆、血清等天然成分.
故答案为:
(1)细胞核
(2)囊胚
(3)NdeⅠBamHⅠ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
(4)蛋白质
(5)诱导基因选择性表达 血浆、血清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5.(14分)在生物的遗传基因中存在复等位现象,如a1,a2,…但就每一个二倍体细胞来讲,最多只能有其中的两个,而且分离的原则相同.在小鼠中,有一复等位基因:A控制黄色,纯合子致死;a1控制灰色,野生型;a2控制黑色.这一复等位基因系列位于常染色体上,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AA个体在胚胎期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杂交组合,Aa1(黄色)×Aa2(黄色),则理论上它们子代的表现性为 黄色、灰色 .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 Aa2、a1a2 ,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雌鼠的概率是   .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 黑色雌鼠 杂交.
②观察 后代的毛色 .
结果预测:
①如果后代 黄色和灰色 ,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
②如果后代 黄色和黑色 ,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干的信息,总结不同的基因型对应的性状:
性状 基因型
黄色 AA(纯合致死)、Aa1、Aa2
灰色(野生型) a1a1、a1a2
黑色 a2a2
解答: 解:(1)Aa1(黄)×Aa2(黄)→1AA(致死):1Aa1(黄色):1Aa2(黄色):1a1a2(鼠色),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灰色=2:1.
(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中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 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为 ,雄性概率为 ,所以黑色雄鼠为 .
(3)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一般采用测交的方法,即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故答案为:
(1)黄色、灰色
(2)Aa2、a1a2
(3)①黑色雌鼠
②后代的毛色
结果预测:
①黄色和灰色
②黄色和黑色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6.(11分)苦马豆素(SW)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生物碱.为了解苦马豆素在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基因突变 .某些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出现甲胎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这种现象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的功能.癌细胞的线粒体也较正常细胞减少,从而影响了癌细胞中的 C、D 过程.(填选项前的符号)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H]B.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C.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D.[H]与氧结合形成H2O
(2)细胞凋亡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为研究SW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取胃癌细胞用 胰蛋白酶 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用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放入恒温 CO2  培养箱内,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W,分别培养24 h、48 h、72 h后,统计结果如下:

将经实验处理过的胄癌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癌细胞出现了凋亡的特征.结合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苦马豆素对胃癌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且随着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导作用越显著 .
(3)为研究不同浓度SW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正常小鼠和移植肿瘤的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中,除设置不同浓度SW处理的实验组以外,还需设置 B、C 作为对照.(填选项前的符号)
A.注射等量清水的正常小鼠
B.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
C.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移植肿瘤小鼠
D.注射等量不同浓度SW的移植肿瘤小鼠
如果还需要将SW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临床应用药物左旋咪唑的效果进行比较,应设置 注射等量左旋咪唑的移植肿瘤小鼠 作为对照才能得出结论.
考点: 恶性肿瘤的防治.
分析: 分析柱形图:图示表示在不同浓度SW中分别培养24h、48h、72h后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SW浓度的升高,胃癌细胞的存活率越低,说明苦马豆素对胃癌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且随着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导作用越显著.
解答: 解:(1)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后,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同时癌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这些物质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这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和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形成H2O)均发生于线粒体内,因此癌细胞的线粒体减少会影响这些过程的进行,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及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均发生细胞质基质中.
(2)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用胰蛋白酶;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抗清楚,因此动物细胞培养时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动物悬液制备好后,需将其放入恒温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以维持细胞培养所需的适宜温度及培养液的pH;根据图解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培养天数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胃癌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说明苦马豆素对胃癌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且随着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导作用越显著.
(3)探究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SW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其单一变量是不同浓度的SW,由于该实验对象是正常小鼠和移植小鼠,因此对照组应是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移植肿瘤小鼠;如还需将SW和药物左旋咪唑的效果进行比较,还需设置注射等量左旋咪唑的移植肿瘤小鼠作为对照.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C、D
(2)胰蛋白酶 CO2 苦马豆素对胃癌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且随着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导作用越显著
(3)B、C 注射等量左旋咪唑的移植肿瘤小鼠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免疫、有氧呼吸及相关的实验设计,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识记免疫的具体过程;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1jGnP9X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湖南省师大附中等2019届高三六校联考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下一篇:山西省运城市2019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安徽宣城宁国市七校联考2019-2019学年高三十月考生物解析版】相关文章
【安徽宣城宁国市七校联考2019-2019学年高三十月考生物解析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