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1-10 12:28
2019-2019学年浙江省山河联盟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1分,共30分)
1.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DNA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
B.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D.性激素和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2.分别用水解酶将T2噬菌体和HIV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成小分子,两者共有的小分子有( )
A.3种 B.4种 C.5种 D.7种
3.愈伤组织细胞在含有各种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这些细胞固定,进行显微镜检查,利用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由此可以判断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
A.一种氨基酸 B.一种核糖核苷酸
C.一种单糖 D.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4.以下关于细胞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C.ATP不仅为三碳酸形成三碳糖提供能量,还提供了氢
D.在叶绿体内三碳糖能够作为合成蔗糖、淀粉以及脂质的原料
5.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每种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都不一定相同
C.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
D.癌细胞快速增殖过程中合成的粘连蛋白比正常细胞少
6.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合作用中生成ATP B.需氧呼吸中进行电子传递
C.RNA的生物合成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7.下列有关载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肝脏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载体是蛋白质
B.基因表达过程中氨基酸的运载工具是tRNA
C.主动转运时载体蛋白会改变形状
D.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蛋白质和RNA可以自由进出核孔复合体
C.内质网既参与物 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10.下列有关肝细胞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
B.电子传递链有关的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线粒 体的外膜上
C.质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但没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D.质膜上的磷脂分子比膜蛋白更容易移动
11.信号肽假说认为,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
B.切下信号肽的酶不会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分泌蛋白的合成完成后核糖体仍然附着在内质网上
D.抗体、胰岛素、唾液淀粉酶等物质的合成和分泌都有这样的过程
1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拟核中存在染色体
B.蓝藻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部分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但能进行需氧呼吸
D.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13.现从萤火虫体内分离得到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有氧条件下,只要再加入一定量的ATP,荧光素就能发出对应强度的荧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是ATP
B.有氧条件是为确保需氧呼吸供能
C.在发光过程中荧光素酶会与荧光素结合
D.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可用于ATP的定量检测
14.磷酸化是指在某些物质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基团,如三磷酸腺苷(ATP)就是由二磷酸腺苷(ADP)磷酸化而来.下列结构中不能发生ADP磷酸化的是( )
A.叶绿体基质 B.线粒体基质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D.细胞溶胶
15.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 线粒体基质
C.[H]+O2→H2O 线粒体内膜
D.H2O→O2+[H]类囊体膜
16.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酵解的产物3?磷酸甘油酸在柠檬酸循环中被分解形成CO2分子
B.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多数分布在嵴上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少量ATP,用于下一阶段
D.柠檬酸循环产生的[H]在电子传递链中将氧还原成水
17.将一盆栽植物连同花盆一起置于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内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且浓度恒定,温度等条件适宜,植物和花盆未经消毒),测得光照强度与钟罩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bc段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可能是光合色素和酶的含量
D.某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氧气增加量就是该植物光合作用净产氧量
18.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3个
B.绿色植物CO2吸收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45小时
C.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19.下列关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 泡
B.中期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表达合成后期所需的蛋白质
C.后期纺锤丝牵拉着丝粒使之断裂
D.末期形成细胞板的过程不涉及囊泡膜的融合
20.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
C.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是相对恒定的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21.如图为来自某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模式图,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l、2、3、4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
B.4和5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1和3为同源染色体、4和5为非同源染色体
D.2和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配对
2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23.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增大
C.胚胎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也有细胞的凋亡
D.衰老的细胞会发生多种生理和生化上的变化,如多种酶活性降低
24.已知Aa的个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纯合显性致死现象,则该种个体连续自交2代之后的性状分离比为(设:A控制白色,a控制黑色)( )
A.2:3 B.1:4 C.1:3 D.1:2
25.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C.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D.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26.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3种,12:3:1 B.3种,10:3:3 C.4种,9:3:3:1 D.2种,13:3
27.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三体的产生多源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aXBXb (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该异常卵细胞形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未能分开
B.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未能完成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子染色体未能分开进入不同子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XX未能分开进入不同子细胞
28.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RRXTXT的果蝇体内,存在4个R基因的细胞为( )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29.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A.13:3 B.9:4:3 C.9:7 D.15:1
30.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结果如下表.研究发现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量 肝腹水癌细胞数目 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
胸腺嘧啶 尿嘧啶 葡萄糖
A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 ++ ++ +++++ + +
B鬼臼类木脂素溶液 +++++ +++++ ++ + +
C生理盐水 + + + +++++ +++++
(注:+的数量越多,表示物质的相对量越大)
A.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
B.设置C组的目的是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因变量
C.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
D.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T、U的摄取,从而抑制DNA和RNA合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膜都是由单位膜构成的结构
B.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酸分子相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C.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及叶绿体基质都能生成ATP
D.蓝藻细胞中在遗传上有一定自主性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
32.如图为酶催化反应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麦芽糖的合成
B.该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高
C.在整个反应过程中A的形状不发生变化
D.A也可以催化D分解为B和C
33.结合如图的图示,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ATP
B.图中的“Z”代表NADPH,是氢的载体
C.叶绿体基质中存在将CO2还原为糖所需的酶
D.三碳糖是碳反应的产物
34.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积累Na+,以维持细胞外的高浓度Na+环境,而葡萄糖可以借助Na+所产生的电化学梯度从肠腔逆浓度梯度进人小肠上皮细胞,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再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完成葡萄糖的吸收,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 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B.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结构I和结构II均为载体蛋白,因此在行使功能时可以互换
D.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与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人们发现根皮苷可抑制结构I的活性,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血糖将会下降
35.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强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条件下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
B.b点条件下RUBP的再生速率小于c点
C.X一般大于大气中CO2浓度
D.a点对应的光强度一般大于全日照
36.关于雄性哺乳动物性腺中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核内DNA的解旋可以发生在分裂期
C.中心体在G2期进行复制
D.在初级精母细胞内,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常有交叉现象
3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B.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经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C.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
D.等位基因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
38.研究人员为测定细胞周期时间长短,进行如下实验:用含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原料培养某动物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获得细胞群体甲;随后将3H?TdR洗脱,转换至不含3H?TdR培养液并继续培养得到细胞群体乙.则细胞群体乙( )
A.所有细胞均被3H?TdR标记
B.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最晚期细胞
C.培养液中缺乏氨基酸供应,细胞停留在S期
D.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M期细胞比例减少
39.如图是一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B.d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
C.e图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相等
D.在不考虑变异的前提下,e图细胞中存在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
40.图一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下半部分图象未知),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
B.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两个着丝粒被纺锤丝拉开
C.图二可表示乙和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D.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41.图1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图2是人类气味受体细胞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局部),请据图回答:
(1)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据图1所示信息,吞噬泡的吞噬过程以及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__________特点.
(2)溶酶体是__________断裂形成的,研究表明其内的pH在5.0左右,而细胞溶胶中的pH近中性,说明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3)吞噬泡只对受损的线粒体进行吞噬以及气味受体细胞对空气中的气味分子的识别均依赖于生物膜上的__________成分.
(4)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约有1000个基因用来编码气味受体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但一种气味受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42.(14分)高羊茅是禾本科多年生地被植物,大量应用于运动场草坪和防护草坪,也可作为牧草饲养牲畜.研究者利用“猎狗5号”和“交战2号”两个品种就高温胁迫对高羊茅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注:Pn为净光合速率,Gs为气孔导度,Ci为胞间CO2浓度.请回答:
(1)据图甲可知,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均__________.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使高羊茅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__________循环受到抑制.
(2)引起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气孔因素,另一类是非气孔因素.结合甲、乙、丙三图可知,__________并不是引起“交战2号”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发现高温胁迫下高羊茅“交战2号”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关键酶Rubisco(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酸)的活性下降明显,__________的效率降低,同时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积累,光反应受到抑制.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品种的高羊茅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更强.
43.2019年10月5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被誉为“东方神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疟疾的药物,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等量的人胆囊癌(GBC?SD)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个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静置、除去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含2μmol/L、4μmol/L、8μmol/L、16μmol/L的青蒿素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培养至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统计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小组进行上述实验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
(2)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组之间培养温度、培养液的体积、CO2浓度等__________保持相同且适宜.
(3)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4)为了进一步确定青蒿素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述实验结果:
据此推测,青蒿素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来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增殖.
44.(18分)为了研究果蝇眼色(A、a)和翅形(B、b)的遗传规律(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请回答:
(1)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可知,控制眼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染色体上.请在右侧图2圆圈内绘出 、 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2)紫眼卷翅品系雌果蝇的卵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有__________条(不考虑基因突变);一只紫眼卷翅品系的雄果蝇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__________种精子.
(3)有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遗传现象时提出了基因型__________对果蝇具有致死效应的假设,并设计了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的杂交实验三进行验证.若此假设成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实验.
(4)某研究者发现少量赤眼无翅果蝇,对其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它们的A(a)基因座位上出现了一个控制果蝇无翅性状的基因C(如图所示),即C基因存在果蝇表现为无翅,没有C基因存在则表现为有翅.
①在A(a)基因座位上出现基因C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属于__________变异.
②若让如图3所示基因组成的若干只雌雄果蝇杂交,子代中赤眼卷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2019-2019学年浙江省山河联盟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1分,共30分)
1.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DNA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
B.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D.性激素和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本题是对糖类的分类和功能、核酸和脂质的分类及元素组成、酶的作用和本质、脂质的分类和作用、蛋白质的功能和检测方法的综合性考查,梳理糖类的分类和功能、核酸和脂质的分类及元素组成、酶的作用和本质、脂质的分类和作用、蛋白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ATP、DNA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A正确;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错误;
C、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和RNA,蛋白质起催化作用时,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RNA起催化作用时,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
D、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类物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和作用,ATP、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核酸和脂质的分类、组成元素,酶的本质和组成单位,脂质的分类和功能,蛋白质的功能和检测方法,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分别用水解酶将T2噬菌体和HIV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成小分子,两者共有的小分子有( )
A.3种 B.4种 C.5种 D.7种
【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核苷酸的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4种).
【解答】解: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成的小分子有磷酸、脱氧核糖、A、T、G、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成的小分子有磷酸、核糖、A、U、G、C,所以两者共有的小分子有磷酸、A、G、C,计4种.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核酸水解的产物,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愈伤组织细胞在含有各种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这些细胞固定,进行显微镜检查,利用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由此可以判断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
A.一种氨基酸 B.一种核糖核苷酸
C.一种单糖 D.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种类以及主要存在部位.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说明存在于DNA中.所以,只能是脱氧核苷酸.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DNA分子.氨基酸和单糖不会集中分布,细胞质中也有;核糖核苷酸位于mRNA上,细胞质中应该也有.
【解答】解:A、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说明存在于DNA中.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细胞质中也有,A错误;
B、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质中也有,B错误;
C、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细胞质中也大量存在,C错误;
D、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说明存在于DNA中.所以,只能是脱氧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和分布,分析题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DNA在细胞中分布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4.以下关于细胞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C.ATP不仅为三碳酸形成三碳糖提供能量,还提供了氢
D.在叶绿体内三碳糖能够作为合成蔗糖、淀粉以及脂质的原料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细胞膜的成分;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特点是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
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五碳糖组成,核苷酸聚合形成核酸时,一个核苷酸的磷酸与另一个核苷酸的五碳糖反应,脱去1分子水.
3、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有的覆盖着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由此可以推出,细胞膜的蛋白质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解答】解:A、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A错误;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覆盖着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因此细胞膜的蛋白质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B正确;
C、ATP只能提供能量,不能提供还原氢,C错误;
D、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形成的,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元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光合作用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综合解答问题.
5.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每种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都不一定相同
C.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
D.癌细胞快速增殖过程中合成的粘连蛋白比正常细胞少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分析】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条数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答】解:A、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
C、每种蛋白质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特定功能,C正确;
D、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含量减少,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RNA聚合酶的作用.
6.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合作用中生成ATP B.需氧呼吸中进行电子传递
C.RNA的生物合成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答】解: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A错误;
B、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B错误;
C、RNA的生物属于病毒,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与膜无关,C正确;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的功能,抑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7.下列有关载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肝脏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载体是蛋白质
B.基因表达过程中氨基酸的运载工具是tRNA
C.主动转运时载体蛋白会改变形状
D.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中的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运载工具是tR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DNA是裸露的,存在于拟核区.
【解答】解:A、肝脏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转运载体属于载体蛋白,A正确;
B、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运载工具是tRNA,B正确;
C、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在运输相应物质过程中会发生变形,C正确;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功能相似的物质的比较掌握.
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蛋白质和RNA可以自由进出核孔复合体
C.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不同的细胞器有不同的功能,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2、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代谢旺盛的细胞其核孔的数目较多,核孔仍具有选择性.
3、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①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②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有关.
【解答】解:A、细胞的结构决定功能,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如含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核孔复合体也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蛋白质和RNA并非可以自由进出核孔复合体,B错误;
C、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如脂质的合成,也可参与物质运输、如分泌蛋白的运输,C正确;
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然后还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对细胞各结构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细 胞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只有乳酸.内质网是脂质等有机物的“合成车间”.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胰岛素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其转录场所是细胞核.
【解答】解:A、胰岛素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其转录的场所的细胞核,A正确;
B、雌激素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B错误;
C、血红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乳酸是无氧呼吸产生的,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和场所、识记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功能,掌握胰岛素基因的存在部位,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0.下列有关肝细胞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
B.电子传递链有关的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线粒体的外膜上
C.质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但没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D.质膜上的磷脂分子比膜蛋白更容易移动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答】解:A、与肝脏解酒精的功能相适应,人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有氧化酒精的酶,A错误;
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是第三阶段,[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与此功能相适应,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蛋白质复合体,B错误;
C、质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因为肝脏可以降低血糖也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形成,C错误;
D、质膜上的磷脂分子比蛋白质分子更容易移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免疫调节,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1.信号肽假说认为,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
B.切下信号肽的酶不会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分泌蛋白的合成完成后核糖体仍然附着在内质网上
D.抗体、胰岛素、唾液淀粉酶等物质的合成和分泌都有这样的过程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该图展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分析题图可知,信号肽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信号肽可以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由信号肽酶切将信号肽切下,多肽链通过信号肽的诱导进入内质网腔内,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
【解答】解:A、从图可知,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切下,由于它的引导,新生的蛋白质能够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A正确;
B、由题图知,信号肽酶能够切信号肽,而对新合成的蛋白质无破坏,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
C、由图可知,分泌蛋白的合成完成后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C错误;
D、信号肽假说针对的是核糖体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时所经历的过程,分泌蛋白包括抗体、胰岛素、唾液淀粉酶等,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信号肽假说及图示,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酶的专一性的知识,考生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通过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能够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拟核中存在染色体
B.蓝藻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部分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但能进行需氧呼吸
D.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有部分原核生物含有有氧呼吸酶,能进行有氧呼吸,也有部分原核生物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A、原核细胞拟核中只存在大型DNA分子,没有染色体结构,A错误;
B、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部分原核生物细胞虽无线粒体,但含有有氧呼吸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等,C正确;
D、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但遗传物质只是DNA,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熟记几种常考原核生物(如蓝藻、乳酸菌、大肠杆菌等)的特征,如蓝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13.现从萤火虫体内分离得到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有氧条件下,只要再加入一定量的ATP,荧光素就能发出对应强度的荧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是ATP
B.有氧条件是为确保需氧呼吸供能
C.在发光过程中荧光素酶会与荧光素结合
D.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可用于ATP的定量检测
【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1、ATP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可以用于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生物电、生物发光、物质运输即耗能的化学反应等;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通过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对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解答】解: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是ATP,A正确;
B、由题干可知,题干中氧气的作用是使荧光素的氧化,不是确保细胞呼吸,B错误;
C、在荧光素氧化发光的过程中,荧光素酶与荧光素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荧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数量越多,发光的强度越大,因此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可用于ATP的定量检测,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都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14.磷酸化是指在某些物质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基团,如三磷酸腺苷(ATP)就是由二磷酸腺苷(ADP)磷酸化而来.下列结构中不能发生ADP磷酸化的是( )
A.叶绿体基质 B.线粒体基质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D.细胞溶胶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根据题意,ADP磷酸化就是能生成ATP;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光反应:(1)水的光解2H2O→4[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
暗反应:(1)CO2固定CO2+C5→2C3 (2)C3的还原2C3→(C H2O)+C5
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解答】解:A、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场所,要消耗ATP,A正确;
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场所,能生成ATP,B错误;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能生成ATP,C错误;
D、细胞质基质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能生成ATP,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ATP的生成考查细胞相关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 线粒体基质
C.[H]+O2→H2O 线粒体内膜
D.H2O→O2+[H]类囊体膜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气环境下,进行有氧呼吸.题中获取信息可知,发生巴斯德效应是由于由氧气参与,从而导致酒精产生停止.
【解答】解:从题中获取信息可知,发生巴斯德效应是由于由氧气参与,从而导致酒精产生停止.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气环境下,进行有氧呼吸.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则会发生[H]+O2→H2O,抑制无氧呼吸,导致酒精无法生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酵解的产物3?磷酸甘油酸在柠檬酸循环中被分解形成CO2分子
B.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多数分布在嵴上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少量ATP,用于下一阶段
D.柠檬酸循环产生的[H]在电子传递链中将氧还原成水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糖酵解是指将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丙酮酸,ATP和还原性氢的过程,即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柠檬酸循环主要就是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反应,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还原性氢和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解答】解:A、糖酵解的产物是丙酮酸,A错误;
B、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所以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多数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少量ATP,用于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
D、柠檬酸循环产生的[H]与氧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有氧呼吸各阶段发生的反应以及场所,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将一盆栽植物连同花盆一起置于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内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且浓度恒定,温度等条件适宜,植物和花盆未经消毒),测得光照强度与钟罩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bc段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可能是光合色素和酶的含量
D.某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氧气增加量就是该植物光合作用净产氧量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盆栽植物连同花盆一起置于玻璃钟罩内,既有盆栽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有花盆土壤中小动物和微生物等的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植物、小动物、和微生物有氧呼吸速率之和,就叶肉细胞来讲,此时光合速率肯定大于呼吸速率.据此解答.
【解答】解:A、盆栽植物连同花盆一起置于玻璃钟罩内,既有盆栽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有花盆土壤中小动物和微生物等的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植物、小动物、和微生物有氧呼吸速率之和,就叶肉细胞来讲,此时光合速率肯定大于呼吸速率,A错误;B正确;D错误;
C、bc段时CO2充足,光照强度增加也不能影响光合速率,则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如CO2充足,光照强度增加也不能影响光合速率,则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内部因素,如光合色素的种类和量,酶的含量活性等,C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8.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3个
B.绿色植物CO2吸收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45小时
C.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可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室内CO2浓度变化可表示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从曲线可知实验的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h时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此时细胞既不从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其呼吸产生的CO2正好供应给光合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当CO2吸收速率大于0时就有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图中6~18h、30~42h均有有机物的积累.
【解答】解:A、图中细线是在恒温密闭环境中测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当吸收速率为零时,表示植物不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此时光合作用所需的所有二氧化碳全由呼吸作用提供,即此时呼吸速率与光合作用相等.根据图解可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点有4个,分别在6、18、30、42时,A错误;
B、据曲线分析,CO2吸收速率的最大时对应的时间是36h,因此,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36h时,B错误;
C、由曲线图看出,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CO2吸收速率低,因此,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C正确;
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解答时能通过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再来考虑图中的对应点的移动方向,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19.下列关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
B.中期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表达合成后期所需的蛋白质
C.后期纺锤丝牵拉着丝粒使之断裂
D.末期形成细胞板的过程不涉及囊泡膜的融合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有丝分裂.
【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纺锤丝.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解答】解:A、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A正确;
B、中期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表达,在间期时有关基因表达合成后期所需的蛋白质,B错误;
C、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但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与纺锤丝无关,C错误;
D、末期形成细胞板的过程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膜的融合有关,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
C.染色 体上着丝粒的位置是相对恒定的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细胞核;减数分裂.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含有少量的R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染色体按着丝粒位置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或靠近染色体中央,将染色体分为长短相近的两个臂;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偏于一端,将染色体分为长短明显不同的两个臂;③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靠近一端.
【解答】解:A、染色体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以DNA和蛋白质为主,A正确;
B、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B正确;
C、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是相对恒定的,不发生改变,C正确;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配对的染色体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的组成、结构及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如图为来自某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模式图,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l、2、3、4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
B.4和5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1和3为同源染色体、4和5为非同源染色体
D.2和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配对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专题】基因与性状关系.
【分析】分析图形:1、2含有的基因都是fghj、3含有的基因是FGHJ、4含有的基因是FGHK、5含有的基因是JmnO.
【解答】解:A、染色体l、2、3、4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其中1、2为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3、4也是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5为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4和5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正确;
C、1含有的基因都是fghj、3含有的基因是FGHJ,两者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说明1和3为同源染色体.4含有的基因是FGHK,5含有的基因是JmnO,4和5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且为非同源染色体,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2、4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会发生联会,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染色体变异的情况,意在考查考学生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一般相同,
2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 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染色体,且排列散乱;中期:染色体上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分裂.
【解答】解: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染色体行为不同,A错误;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B错误;
C、两者后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C正确;
D、两者末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能对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进行比较,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3.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增大
C.胚胎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也有细胞的凋亡
D.衰老的细胞会发生多种生理和生化上的变化,如多种酶活性降低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5、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解答】解:A、细胞的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突变形成癌细胞的过程,A正确;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B错误;
C、胚胎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也有细胞的凋亡,C正确;
D、衰老细胞中会发生多种生理和生化上的变化,如多种酶活性降低,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意义;掌握细胞体积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已知Aa的个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纯合显性致死现象,则该种个体连续自交2代之后的性状分离比为(设:A控制白色,a控制黑色)( )
A.2:3 B.1:4 C.1:3 D.1:2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Aa属于一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分离规律.Aa的个体繁殖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和aa,但纯合显性有致死现象.因此,后代中只有Aa和aa的个体存活.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Aa的个体自交1代之后的性状分离比为Aa:aa=2:1.再自交1代后,性状分离比为Aa:aa=( × ):( × + )= : =2: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纯合显性致死现象这种特殊情况.
25.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C.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D.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图中细胞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由于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精子,两种精子.
【解答】解:A、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只有2种,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AabbDd,C错误;
D、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另一亲本的配子为abd,则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列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从文字中获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6.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3种,12:3:1 B.3种,10:3:3 C.4种,9:3:3:1 D.2种,13:3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说明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本应是4种表现型为9:3:3:1,现有W???均表现为白色,故应有3种表现型.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皮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正常表达.所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中,白皮的有1WWYY、2WwYY、2WWYy、4WwYy、1WWyy、2Wwyy;黄皮的有1wwYY、2wwYy;绿皮的有1wwyy.所以后代表现型种类为3种,比例是12:3: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孟德尔遗传定律的9:3:3:1的变形,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7.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三体的产生多源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aXBXb (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该异常卵细胞形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未能分开
B.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未能完成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子染色体未能分开进入不同子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XX未能分开进入不同子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AXB、AXb、aXB、aXb四种,而实际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说明在形成该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所致.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于XBX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且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所以出现在同一卵细胞中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进入了不同的子细胞中,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正常分裂.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由于异常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知识,要求考生能熟记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28.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RRXTXT的果蝇体内,存在4个R基因的细胞为( )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B、图示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X,为雌性果蝇,雌性果蝇体内不存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AB错误;
C、初级卵母细胞中所含基因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存在4个R基因,C正确;
D、次级卵母细胞不一定会存在R基因,即使存在,R基因的数目为2,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A.13:3 B.9:4:3 C.9:7 D.15: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
(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有三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因此,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种情况.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0.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结果如下表.研究发现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量 肝腹水癌细胞数目 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
胸腺嘧啶 尿嘧啶 葡萄糖
A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 ++ ++ +++++ + +
B鬼臼类木脂素溶液 +++++ +++++ ++ + +
C生理盐水 + + + +++++ +++++
(注:+的数量越多,表示物质的相对量越大)
A.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
B.设置C组的目的是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因变量
C.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
D.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T、U的摄取,从而抑制DNA和RNA合成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因变量是培养液中胸腺嘧啶、尿嘧啶、葡萄糖等物质的相对量及肝腹水癌细胞数目和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分析评价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推理、获取结论.
【解答】解:A、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A组、B组实验癌细胞数目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多,这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蛋白质,A错误;
B、由题意知,C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与A、B实验组进行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属于因变量,B正确;
C、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中,A组实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说明冬虫夏草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癌细胞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C正确;
D、B组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含量最高,说明鬼臼类木脂素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影响DNA和RNA的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处理实 验结果、进行合理推理并获取正确结论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膜都是由单位膜构成的结构
B.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酸分子相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C.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及叶绿体基质都能生成ATP
D.蓝藻细胞中在遗传上有一定自主性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生物膜系统;细胞核.
【分析】细胞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各种膜的成分相似,都有脂质和蛋白质.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DNA分子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分子不完全相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解答】解:A、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膜都含有脂质、蛋白质,都是单位膜构成的,A正确;
B、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DNA分子相同,mRNA分子不完全相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错误;
C、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都能生成ATP,叶绿体基质消耗ATP,C错误;
D、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结构及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2.如图为酶催化反应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麦芽糖的合成
B.该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高
C.在整个反应过程中A的形状不发生变化
D.A也可以催化D分解为B和C
【考点】酶的特性.
【专题】模式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酶通过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每一种酶都有特定的结构,只能与特定的反应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与其他反应底物不能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因而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A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故为酶.
【解答】解:A、麦芽糖是通过葡萄糖和葡萄糖结合生成的,图中B与C不同,代表不同物质,A错误;
B、该反应是吸能反应,故生成物的能量该有反应物的能量,B错误;
C、从图中可以发现,整个过程A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A为酶,C正确;
D、一种酶都有特定的结构,只能与特定的反应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与其他反应底物不能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熟记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都不会发生改变.
33.结合如图的图示,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ATP
B.图中的“Z”代表NADPH,是氢的载体
C.叶绿体基质中存在将CO2还原为糖所需的酶
D.三碳糖是碳反应的产物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物质Z表示[H],即还原型辅酶Ⅱ.
【解答】解:A、光能经吸收、传递和转化为ATP和[H]中的化学能,A错误;
B、据图分析,物质Z表示NADPH,即还原型辅酶Ⅱ,是氢的载体,B正确;
C、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存在将CO2还原为糖所需的酶,C正确;
D、暗反应过程中,首先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34.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积累Na+,以维持细胞外的高浓度Na+环境,而葡萄糖可以借助Na+所产生的电化学梯度从肠腔逆浓度梯度进人小肠上皮细胞,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再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完成葡萄糖的吸收,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B.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结构I和结构II均为载体蛋白,因此在行使功能时可以互换
D.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与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人们发现根皮苷可抑制结构I的活性,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血糖将会下降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
【分析】物质运输方式的区别: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葡萄糖可以从肠腔逆浓度梯度进人小肠上皮细胞,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再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可知,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易化扩散,A正确;
B、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结构I和结构II均为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因此在行使功能时不可以互换,C错误;
D、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与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都是主动运输;人们发现根皮苷可抑制结构I的活性,这样会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血糖将会下降,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实际例子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以及载体的专一性.
35.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强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条件下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
B.b点条件下RUBP的再生速率小于c点
C.X一般大于大气中CO2浓度
D.a点对应的光强度一般大于全日照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在分析曲线时,需利用单一变量的原则,如b点和c点的光照强度相同,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再如a、b两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而光照强度不同.并且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暗反应.
【解答】解:A、a、b两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光照强度a点大于b点,光反应强度大于b点,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A正确;
B、b点和c点的光照强度相同,光反应强度相同,但c点光合速率大于b点,说明CO2浓度大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故c点暗反应强度大于b点,RUBP的再生速率大于b点,B正确;
C、b点和c点的光照强度相同,光反应强度相同,但c点光合速率大于b点,说明CO2浓度大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C正确;
D、a点时的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最大,为光饱和点,但全日照的光照度,根据题意无法判断,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通过曲线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36.关于雄性哺乳动物性腺中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核内DNA的解旋可以发生在分裂期
C.中心体在G2期进行复制
D.在初级精母细胞内,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常有交叉现象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细胞核内DNA的解旋只发生在分裂间期,B错误;
C、中心体在S期进行复制,C错误;
D、在初级精母细胞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常有交叉现象,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B.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经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C.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
D.等位基因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一定相等,如X和Y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基因数目可能不同,A正确;
B、染色体是分裂期的结构,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因此看不到染色体,B错误;
C、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之前,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细胞核DNA与染色体的比值是1或2,细胞质中的DNA不是,C错误;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位于不同的DNA分子上,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8.研究人员为测定细胞周期时间长短,进行如下实验:用含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原料培养某动物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获得细胞群体甲;随后将3H?TdR洗脱,转换至不含3H?TdR培养液并继续培养得到细胞群体乙.则细胞群体乙( )
A.所有细胞均被3H?TdR标记
B.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最晚期细胞
C.培养液中缺乏氨基酸供应,细胞停留在S期
D.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M期细胞比例减少
【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解答】解:A、细胞群体甲所有细胞均被3H?TdR标记,细胞群体乙多次分裂后细胞不一定含有3H?TdR标记,A错误;
B、S期进行了DNA的复制,故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最晚期细胞,B正确;
C、S期进行了DNA的复制,培养液中缺乏脱氧核苷酸供应,细胞停留在S期,C错误;
D、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M期细胞比例增加,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DNA复制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其次要求考生能将DNA分子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结合,判断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39.如图是一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B.d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
C.e图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相等
D.在不考虑变异的前提下,e图细胞中存在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其中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分裂后期.
【解答】解:A、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没有细胞壁,应为动物细胞,其有丝分裂末期不会出现细胞板,A错误;
B、d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因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
C、e图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单体数为0,而DNA数目不为0,C错误;
D、在不考虑变异的前提下,e图细胞中存在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 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0.图一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下半部分图象未知),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
B.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两个着丝粒被纺锤丝拉开
C.图二可表示乙和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D.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图一:甲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二:图二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解答】解:A、图二de段表示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不会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A错误;
B、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但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丝无关,B错误;
C、图二可表示有丝分裂(乙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丙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C正确;
D、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判断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根据甲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该生物的性别,进而判断各细胞的名称.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41.图1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图2是人类气味受体细胞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局部),请据图回答:
(1)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据图1所示信息,吞噬泡的吞噬过程以及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2)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研究表明其内的pH在5.0左右,而细胞溶胶中的pH近中性,说明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吞噬泡只对受损的线粒体进行吞噬以及气味受体细胞对空气中的气味分子的识别均依赖于生物膜上的糖蛋白成分.
(4)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约有1000个基因用来编码气味受体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但一种气味受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分析图解:图1中,1是细胞膜,2是线粒体,3是核糖体,4是中心体,5是染色质,6是高尔基体,7是核膜,8是内质网;溶酶体可以通过吞噬泡将衰老的线粒体吞噬消化,并且该过程中存在生物膜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解答】解:(1)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溶酶体可以通过吞噬泡将衰老的线粒体吞噬消化,并且该过程中存在生物膜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2)溶酶体内的酶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和修饰,最终由高尔基体以出芽方囊泡,即溶酶体,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人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的,故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吞噬泡只对受损的线粒体进行吞噬以及气味受体细胞对空气中的气味分子的识别均依赖于生物膜上的糖蛋白,因为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4)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种嗅觉细胞只有一种气味受体基因表达,因此一种嗅觉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性
(2)高尔基体 主动运输
(3)糖蛋白
(4)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点评】生物膜的结构及结构特点及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题的能力.
42.(14分)高羊茅是禾本科多年生地被植物,大量应用于运动场草坪和防护草坪,也可作为牧草饲养牲畜.研究者利用“猎狗5号”和“交战2号”两个品种就高温胁迫对高羊茅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注:Pn为净光合速率,Gs为气孔导度,Ci为胞间CO2浓度.请回答:
(1)据图甲可知,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均降低.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温度升高,气孔关闭,使高羊茅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达尔文循环受到抑制.
(2)引起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气孔因素,另一类是非气孔因素.结合甲、乙、丙三图可知,气孔因素并不是引起“交战2号”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发现高温胁迫下高羊茅“交战2号”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关键酶Rubisco(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酸)的活性下降明显,二氧化碳固定的效率降低,同时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积累,光反应受到抑制.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猎狗5号品种的高羊茅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更强.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本题以高温干旱为背景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和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回顾和梳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
【解答】解:(1)据图甲分析,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均降低.据图甲和乙分析,:随温度升高,气孔关闭使高羊茅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达尔文循环受到抑制.
(2)据图分析,“交战2号”净光合速率下降时,其气孔导度下降较少,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所以气孔因素不是引起“交战2号”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高温胁迫下高羊茅“交战2号”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关键酶Rubisco(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酸)的活性下降明显,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降低,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消耗减少,光反应受到抑制.
(3)结合体液和题图分析,猎狗5号净光合速率较高,所以该品种的高羊茅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更强.
故答案为:
(1)降低 气孔关闭 达尔文
(2)气孔因素 二氧化碳固定[H]和ATP
(3)猎狗5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43.2019年10月5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被誉为“东方神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疟疾的药物,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等量的人胆囊癌(GBC?SD)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个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静置、除去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含2μmol/L、4μmol/L、8μmol/L、16μmol/L的青蒿素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培养至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统计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小组进行上述实验是为了研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
(2)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在另一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组之间培养温度、培养液的体积、CO2浓度等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3)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4)为了进一步确定青蒿素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述实验结果:
据此推测,青蒿素可能是通过抑制DNA分子的复制来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增殖.
【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
【专题】探究性实验;细胞的增殖.
【分析】(1)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M期为细胞分裂期.
(2)对照试验:
含义: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试验.
原则:除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该试验是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青蒿素与抑制人 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的关系.
(2)对照组一般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以应该加等量的蒸馏水做对照,其他条件保持相同.培养温度、培养液的体积、CO2浓度等都是无关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组之间的无关变量尽量相同.
(3)该试验需要统计并计算在5个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培养液培养至24h、48h、72h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据此设计表格记录试验数据.
(4)通过分析题图可知:随着青蒿素培养液浓度的增加,S期和G2期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青蒿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S期的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故答案为:(1)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 在另一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2)无关变量
(3)
浓度
抑制率 0μmol/L 2μmol/L 4μmol/L 8μmol/L 16μmol/L
24h
48h
72h
(4)抑制DNA分子的复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增殖的分裂间期G1、S、G2时期的特点、对照试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44.(18分)为了研究果蝇眼色(A、a)和翅形(B、b)的遗传规律(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请回答:
(1)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可知,控制眼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2对染色体上.请在右侧图2圆圈内绘出 、 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2)紫眼卷翅品系雌果蝇的卵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有2条(不考虑基因突变);一只紫眼卷翅品系的雄果蝇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精子.
(3)有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遗传现象时提出了基因型BB(或AABB、AaBB、aaBB)对果蝇具有致死效应的假设,并设计了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的杂交实验三进行验证.若此假设成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实验.
(4)某研究者发现少量赤眼无翅果蝇,对其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它们的A(a)基因座位上出现了一个控制果蝇无翅性状的基因C(如图所示),即C基因存在果蝇表现为无翅,没有C基因存在则表现为有翅.
①在A(a)基因座位上出现基因C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若让如图3所示基因组成的若干只雌雄果蝇杂交,子代中赤眼卷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二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说明赤眼对紫眼显性,卷翅对长翅显性,则F1的赤眼卷翅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由于决定翅型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即1AABB、2AaBB、1aaBB个体死亡,所以F2四种表现型: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6:3:2:1.据此答题.
【解答】解:(1)实验一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赤眼卷翅:赤眼长翅=2:1;实验二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6:3:2:1,说明赤眼对紫眼显性,卷翅对长翅显性,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2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卷翅基因纯合致死.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的位置如图所示.
(2)由(1)分析可知,同时卷翅基因纯合致死,因此分别推出三个品系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紫眼卷翅)、AABb(赤眼卷翅)、AAbb(赤眼长翅).紫眼卷翅品系雌果蝇的卵原细胞(aaB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复制的DNA没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并且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因此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有2条;一只紫眼卷翅品系的雄果蝇(aaBbXY)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精子(aBX、aBY、abX、abY).
(3)实验一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赤眼卷翅:赤眼长翅=2:1;实验二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6:3:2:1,与正常的性状分离比存在差距,最合理的解释是基因型BB(或AABB、AaBB、aaBB)对果蝇具有致死效应.利用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的杂交实验三进行验证,若此假设成立,遗传图解如答案所示.
(4)①自然条件下引起同 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前两种变异形成的是等位基因(或回复突变为相同基因),只有染色体结构变异才能形成非等位基因.
②基因型为ACBb的雌雄果蝇杂交,子代中赤眼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存在为无翅;BB致死).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开计算遗传概率,Bb自交后代,Bb所占的比例为 ;AC自交后代,AA所占的比例为 ;因此子代中赤眼卷翅果蝇的比例= .
故答案为:
(1)2
(2)2 4
(3)BB(或AABB、AaBB、aaBB) 遗传图解
(4)①染色体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