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0-25 16:47
5.《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精讲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的内容带有自传性质,所写都是诗人的真实经历和真切感受,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课文朗读欣赏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荆棘( ) 火钵( ) 忸怩( )
凌侮( ) 叱骂( ) 给予( )
2.给下列两组字注音,并分别用它们组词。
┏檐( ) ( ) ┏侮( ) ( )
┣赡( ) ( ) ┣悔( ) ( )
┣瞻( ) ( ) ┣霉( ) ( )
┗谵( ) ( ) ┣晦( ) ( )
┗诲( ) ( )
3.词语解释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檐头(yán tóu)】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檐部分。
【瓦菲】房上瓦缝里长的草。
【叱骂】责骂。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凌侮】欺侮;侮辱。
【典押】典当。
【保姆】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也作保母。
【悉索】象声词,形容轻微的声音。
【凄苦】凄惨痛苦。
【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漂泊】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也作飘泊。
【赞美诗】基督教徒赞美上帝或颂扬教义的诗歌。也叫赞美歌。
4. 文学常识
艾青,192019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县。原名____。1929年赴法国巴黎学画,1932年回国,加入“____”。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在监狱里写了长诗《__________》。该诗发表后引起轰动,并有十多个国家相继翻译这首诗。
【参考答案】
1.jīng jí bō niǔ ní wǔ chì jǐ yǔ
2.
┏檐(yán )(屋檐) ┏侮(wǔ )(侮辱)
┣赡(shàn )(赡养) ┣悔(huǐ )(悔改)
┣瞻(zhān )(瞻仰) ┣霉(méi )(霉烂)
┗谵(zhān )(谵语) ┣晦(huì )(晦暗)
┗诲(huì )(诲人不倦)
4.蒋海澄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课文学习
1. 从构思看,全诗前四个诗段从“今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美大堰河。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的“今天”与第4段中的“今天”相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2.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歌的第2部分,诗人通过对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及其家庭的悲惨遭遇的描写,表达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憎恨,从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命运,深刻地揭示出旧中国农民的必然的悲剧命运。因此,诗人正是用血和泪“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社会的咒语。”
3. 诗中很多地方使用了排比和反复(或称作重复、复沓)的修辞方法。试分析第5、8、12诗段和第4、7、10诗段,说说诗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作用。
【明确】如第5节中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扩大了诗歌内容和意境上的容量。
第8段,写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猎、熬汤、收麦晒豆……“含着笑”不停歇地劳动,突出了她勤劳、纯朴、宽厚、善良的品格,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第12段,是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用了八句排比,直抒胸臆,向大堰河呈现强烈的爱与衷心的赞美。“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后三句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广泛了,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这就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热爱所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是对大堰河的悲惨一生的概括;“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正是大堰河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这黑暗社会的不公正的控诉。
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4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5、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4.下列诗句节奏和重音标示有误的一项是( )
【明确】 D;划分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有时也按音节划分;重音则是这句诗中着重强调的词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A、B、C三项都是正确的,节奏都按意义划分。A项中强调“坟墓”,加重了悲剧气氛;B项中强调“村庄的”,强调了大堰河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价值;C项中强调“爱她自己的”表现大堰河对我纯洁无私的爱心。而D项节奏划分应是。加点词语重读能更好反映诗人对造成她悲惨命运的黑暗社会的诅咒和揭露。
5.第五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6. 仔细体味一下,诗中的叙事和一般记叙文的叙事有什么不同。请读读你印象最深的诗句,谈谈这首诗叙事的特点。
【明确】如课文第十节用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更为可悲的是,大堰河的悲惨命运在她的夫儿们身上重复和继续着。从十、十一两节可以看出,诗歌中的叙事一般不像记叙文中的叙事那样完整、具体,而是概括和提示性的,往往是截取事件的关键情节或片断,简洁、明快。
7. 下面诗节选自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请将“胆识”、“爱情”、“抱负”、“性格”四个词语,分别填在各节诗的横线上。
战士自有战士的_____________: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
战士自有战士的_____________: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战士自有战士的_____________:不信流言,不受欺诈;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大脑发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_____________:忠贞不渝,新美如画;一切超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明确】依次为:“性格”、“抱负”、“胆识”、“爱情”。
8.请分析一下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明确】这首抒情诗的突出特点,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诗中主题的表达,诗人感情的抒发,都是通过塑造这一典型形象来实现的。
诗人精微细腻地描写了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无言地进行着几乎无休止的各种劳动。而在这些劳作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充分展示出大堰河对诗人慈母般的爱。而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又到乳儿的地主家里去作女佣,承担着繁重的活计。“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一连串的排比句式,像一组特写镜头,逼真地描绘了她是怎样“含着笑”不停歇地劳动着。可以看出,她活着,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她的一家,也为了她深爱的乳儿。她含笑劳作,正是她那爱人胜过爱己的宽厚品格的写照,也包含着她对苦难中的卑微生活暂时感到满足的心理反映:她没有任何奢望,只求能养活自己及家人,只求能有活干,至于劳累、辛苦、疲惫等等,她是毫不计较的。这里,真实生动地刻画了她勤劳纯朴的形象和宽厚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渗透着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诗人还着力描写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年节里,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了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她对乳儿的爱。就连作梦,也同自己乳儿的“幸福命运”连在一起,可她又只能把自己对乳儿的一往情深的母爱,永远埋藏在梦境里。
诗中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在于作者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他是把大堰河作为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歌颂她们勤劳、宽厚、善良的崇高品格,揭示贫苦农民世代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发出了对旧世界的有力控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9. 说说下列诗句中几个词语的含义:
(1)“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这里前一个“养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后一个“养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这里的前一个“梦”指的是____________,后一个“梦”指的是____________。
(3)“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这里第一个“为了”是___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第二个“为了”是___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__;第三个“为了”是_____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__。
【明确】
(1)前一个“养育”是抚养、喂养的意思;后一个是养活、供养的意思。
(2)前一个“梦”,指的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梦”的本义;后一个指的是在现实的具体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想法,是“梦”的比喻义。
(3)第一个“为了”是介词,表示行为的目的;第二个是连词,表示行为的原因;第三个也是连词,表示行为的原因。
10. 诗人在第三节中写道:“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在第十一节中也有这样的称代变化。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课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纯朴,但不便抒情;而用“你”则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11.诗人在诗的第四节中说:“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种写法,有其写实的一面:诗人确实是在被投入监狱以后的一个寒冷的雪夜,想起了许多人和事,其中包括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但这种写法也有其象征性的一面;诗人是借用雪来表示对大堰河的赞美,在诗人心目中,大堰河对自己的爱、大堰河的善良品德就象雪一般的纯洁。此外,在寒冷的雪夜中,想起曾给予自己无比温暖的保姆,也是合乎逻辑的,所以诗人在诗中说:“我看到雪使我想到了你,”以此来表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思念。
12.这首诗是诗人缅怀和赞美自己的保姆的诗作,为什么又专门用一节(第七节)的篇幅写自己“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的情况,这样写与本诗的写作意图是否吻合?
【明确】作者专门用一节篇幅来写自己“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是以疏衬亲,以对生身父母的疏,来衬托对大堰河的亲。而自己对大堰河的亲,又源于大堰河对自己的亲,这就有力地说明大堰河不是生母而胜似生母,从而歌颂了大堰河所给予的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大堰河的深切的爱。
13.什么叫谐音?试从课文以外举出两个运用谐音的例子来。
【明确】谐音是一种修辞方法。它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相替换,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歇后语中经常运用谐音,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绱鞋不用锥子--真(针)好,等等。
14. 如何理解“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明确】
(1)大堰河还没有吃上乳儿的喜糖,喝上乳儿的婚酒,让乳儿媳妇叫她婆婆时就死了。
(2)她是在没有弄清悲剧命运的原因,没有弄清解脱悲惨命运的道路时死去了。
15.仔细体味一下,诗中的记叙与抒情有什么特点。请谈谈你印象最深的诗句,谈谈这首诗叙事抒情的特点。
【明确】作者把自己对于故土亲人的回忆和思念凝聚集中于乳母大堰河身上。在她身上,作者倾诉了他对乳母的“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深情,大堰河之所以成为诗人那种浓缩凝聚的强烈情感一个“引爆点”和“喷火口”,绝不是偶然的。在大堰河这个生活中的具体的人身上,寄托着诗人对于整个中国农民命运的一片深沉真挚之情。对他的乳母所寄与的这种深切同情和关注,必然顺理成章地要对大堰河的性格和品质给以描绘和讴歌。这也就形成了这首诗的一大基本特色,即它是抒情的,又是叙事的。在强烈的抒情中有着对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之纵向发展的叙述,而在叙述的过程中又无处不贯串着对母亲的赤子深情,在现代诗歌创作中,能够这样的融抒情与叙事于一炉。达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并不多见,《大堰河--我的保姆》,可算是其中传诵不衰的名篇。
正是这种抒情与叙事的齐头并进,形成了这首诗在艺术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抒情是它丰满的血肉,而叙事则是它坚强的骨架。两者的有机结合,才产生了这件艺术上的珍品。从诗的第三节开始,作者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样两个句子的首尾反复,表达了他内心缠绵循环的思绪。而这两个句子之间,却是由一系列细节的排比所组织起来的诗的意象。由这些意象所贯串的情节之间,具有很大的回旋和想象的空隙。当作者以无比的深情回忆起那些细节时,他实际上是通过这些细节来渲染一种浓烈的抒情气氛。而在气氛的渲染中所造成的意象已经使你很难把抒情和叙事分开来。但作者绝不把叙事流于枯燥的交代事件过程,也不用平铺直叙的繁琐情节来掩饰感情的贫乏,他只是选取那些最富有感情内涵和生动而有表现力的细节加以描写,以取得动人以情的艺术效果。
16.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的新客了”,明明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为什么却又说是“新客”呢?认真阅读全诗,并可查阅有关资料,试着回答这一问题。
【明确】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他所享受到的母爱,完全来自大堰河,所以对他而言,回到父母家里,有一种浓浓的陌生感,因此说是“新客”。
解析:结合写作背景及文中作者对大堰河的深情赞颂。
17.你认为本诗抒发了何种感情?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诗句有哪些?
【明确】从标题及最后两节看,应侧重从对大堰河赞美歌颂的角度考虑。如:
①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②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长大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解析:就一首叙事诗而言,抒情的内容一般出现在叙事结束之后,或诗歌的末尾。
18.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文章结构图
本诗可分三部分。结构图表如下: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2)段落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共13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交代了“我”与大堰河各自的阶级地位和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前三句,交代“我”与大堰河的关系以及大堰河的悲惨身世。这三句诗的容量都很大,所交代的事情都经过了精心选择和典型加工。诗人舍弃了大堰河的家世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生活遭遇,只写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这个贫苦保姆的名字问题,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完全丧失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触目惊心的事实。第四句,重复“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贫苦保姆的真挚感情。
第二节,首先交代“我”的阶级出身:“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出身贫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所以诗人真情地写到:“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第二部分(第3-11节):集中刻画了大堰河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的农民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3-4节,第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点明时间和环境,既是写实,同时也借雪景来烘托一种压抑而悲愤的氛围。诗人以深情的笔调描写这位贫苦的农民保姆。没有正面刻画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而是在环境、气氛上多用笔墨,写了一大串与大堰河相关的事物:压着雪、满是荒草的坟墓;因无人出入而关闭了的破旧农舍;仅仅一丈平方而又早已易主的园地;无人光顾而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感的悲凉画面。而开篇就写大堰河的墓地,则为全诗罩上了悲剧的气氛。
第二层,第5-6节,描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大堰河厚大的手掌。这是一双勤劳、温暖的母亲的手。诗人没有用抽象的词句,而是用鲜明的画面,把她的繁重劳动表现出来。通过“搭”“拍”“放”“补”“掐”“拿”等手的动作表现出保姆的辛苦和劳累。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堰河仍然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深厚的母子情意。
但是,“我”终于和保姆离别了。这里,诗人着重写了大堰河的反应。本来,她卸去了一付重担,应该高兴,但是她却流泪了。在这泪水里,包含了贫苦的保姆对乳儿无比真挚深厚的感情。
第三层,第7-8节,写回到父母家里后“我”的感受和大堰河的生活。
诗人先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的陌生的家,和大堰河家里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照。然后写了大堰河的处境:“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在承担沉重的生活负担的同时,还“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把最好的食品“冬米的糖”留给自己的乳儿;还深情地“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而且做着不能对人说的美好的梦。这些都展现了大堰河的淳朴善良。
但是生活对大堰河是残酷的,在她流尽乳液之后,就开始了繁重的劳作。诗人用一连串“含着笑”来形容她劳动时的神态。这“笑”,既反映了大堰河不向艰难生活低头的倔强性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她的麻木和不觉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笑,比满眼热泪更凄楚。
第四层,第9-11节,描绘了大堰河的悲剧结局。
第9节,展现大堰河死时的情景。她是在梦没有做醒的时候死去的。也就是说,她是在没有弄清悲剧命运的原因、没有弄清解脱悲剧命运的道路时死去了。而且诗人反复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而大堰河却“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这样写既加重了悲剧气氛,也表达了自己非常遗憾的心情。
第10节,用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四块钱的棺材”、几尺长的土地和“一手把的纸钱的灰”。更可悲的是,大堰河的悲剧命运还在她的夫儿们身上重复和继续着,只有她的乳儿“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这也许能给死去的大堰河一点宽慰吧!
第三部分(第12、13节),诗人从回忆过渡到现实,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诗的最后,直抒胸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句式由上一节整齐的排比,转为长短错落,语气由急促而舒缓。
三、深入探究
1. 细节展示个性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断,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大堰河丰富的个性。
如在第5节中,用8个排比短语集中地写大堰河的劳苦,这8个排比实际是8个细节,把她对乳儿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
又如,在第6节中,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从“哭”这一细节中表现出大堰河对“我”慈母般的爱。这是间接的表现方法。
再如第8节中,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细节都进一步表现大堰河对“我”真挚的爱和她美丽的心灵。特别是那个梦,写得很浪漫富于幻想和激情,她对“我”爱至极致,她的梦可以看作是对“我”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
还有,在第8节中用了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的佣工生涯。为了生活,她洗衣、洗菜、切菜、喂猎、炖肉、收晒麦、豆……什么都干,而且始终“含着笑”,多么勤劳、纯朴和善良,而她的命运又是多么的悲苦,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同情。
2. 诗是有鲜明的节奏的。诗的节奏是由诗的音节的长短、轻重、高低以及音节与音节之间的停顿所构成的。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本诗的第四节,连用八个排比句,而且每个排比句都比较长,音节比较多,形成了一种缓慢、低沉的节奏,渲染了繁忙、沉重的气氛。试把这一节诗句的节拍划出来。
【明确】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被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3. 写作特点
(1)在诗歌的表达形式上,以“堆积”的句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来表情达意。
(2)运用反复,加强抒情效果,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刻、更强烈。
(3)将叙述、描写和抒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诗歌结构连贯、浑然一体。
(4)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量。
4.理解文章表现手法
本诗贯穿了一个“情”字,虽然写的是一般的生活琐事,却字字落地有声,句句充满真情。在诗歌的表达形式上,艾青以“堆积”的句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来表情达意。由于诗人的感情幽深曲折,似乎用短小的诗句无法达到要求,只有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排比句才能表达。这也构成了艾青此诗的一大特色。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地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
1.请概括第一节诗的内容。
2.第一节两次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第一节写大堰河的丈夫和儿子因她的死而伤心落泪,对刻画大堰河起什么作用?
4.第二节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5.(探究题)大堰河死后若干年,假如艾青携妻带子去为大堰河扫墓,请发挥合理想象,他会说些什么呢?(不超过100字)
课外阅读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___________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A.海浪 B.海岸 C.礁石 D.坚强者
2.诗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A.风掠过 B.水蚀过 C.刀砍过 D.雕刻过
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孤傲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
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
A.敢于劈波斩浪的进取精神。 B.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的精神。
C.不畏强暴,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D.不经磨砺不能成名的启示。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展现大堰河死时的情景。
【解析】以诗中“她死时”的种种描述可以看出。
2.表达了诗人非常遗憾的心情。
【解析】作者反复强调此句,同时还写了大堰河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可以看出作者的遗憾痛悔之情。
3.更加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善良。
【解析】从诗中她的丈夫“平时打骂她”,死时却“为她流泪”可以表现出来。
4.排比。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
【解析】抓关键词语,如“四块钱的棺材”、“几尺长方的土地”和“一手把的纸钱的灰”等。
5.娘啊,今天,我带着您的媳妇和孙子来看您来啦。这些年我漂泊在外,一直都没有忘记您,我写的那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入选中学课本,全中国的学生都将知道我有您这样一位任劳任怨、善良慈爱的保姆!
【解析】最好与诗歌内容照应,也可写大堰河丈夫儿子的情况,也可写自己的生活,但最好围绕诗人与大堰河的母子之情来写,这样更富感情色彩。
课外阅读
1.C 2.C 3.A 4.B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课 外 拓 展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创作过程和相关背景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作者于1933年在监狱之中写成的。关于这首诗,艾青不止一次讲过,是“真事”,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是由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大堰河,确有其人,和诗中说的一样,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河,大堰河是谐音。她从小嫁到艾青的村庄畈田蒋村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无疑,艾青的这首诗就是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诗人以诗的语言、深沉的感情,叙述了个人的身世--凄凉而孤独;叙述了大堰河的身世--悲苦而善良。那么,为何诗人在狱中那么艰难冷酷的环境中竟念念不忘自己的乳母呢?要全面理解这首诗,必须了解艾青的早年历史。
192019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七),艾青生于浙江金华市北七十余里的畈田蒋村。她的父亲非常迷信。母亲生他时经过四十八小时才生下他,父亲认为是不祥之兆,算卦先生说他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不受欢迎的人”。因此,艾青先是被送到本村一家寄养,后又被送到大堰河家里,成了大堰河的乳儿。在保姆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的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是分不开的。1929年也就是艾青19岁那年,艾青告别家乡到法国巴黎求学,度过了“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三年”后,又回到了乡下。一个月后,艾青来到上海,正式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又加入了“春地美术研究所”的活动。由于该组织积极开展爱国活动,被当局严密注视,于是艾青、江丰等爱国青年被捕,被关押在法租界管辖的第二看守所,时为1932年7月12日。
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那偏远的浙江金华的小山村,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无私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系生者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已。于是,诗人借助从窗洞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从监狱里辗转传出,直到1934年5月,才转给《春光》杂志发表。
二、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的通信
连庠同志:
来信收到。所提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发表的情况,我所说的有两种不同的经过,一是《母鸡为什么下鸭蛋》所记“这首诗是由律师谈话时带出监狱,寄给狱外的朋友送出发表的”;另据叶锦所记:“……后来要解到苏州去了,我就把《大堰河──我的保姆》、《监房的夜》、《叫喊》、《ORANGE》等一束诗稿交给狱中的难友,托他出狱后带给我的朋友李又然,李把这些诗送到了《春光》杂志,就登出来了。”
时隔五十年,所记有出入,现在只有一个可靠的根据,就是两种说法,都离不开李又然,但李又然现在已病很重,说话非常困难,就不忍找他证实了。
二、艾青这个笔名是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用的。
后来写《芦笛》用什么笔名,这就只有查一下《现代》杂志才可以知道。我的原名叫蒋海澄。有一次住旅馆登记时,那个办事员看了我的护照,笑着说:“蒋介石”来了。原来蒋海澄三个字在法文里念起来同蒋介石很相近。后来我把蒋字打了一个叉,成了艾字。海字在法文里H不念音,成了艾字。澄字在家乡念成青。如此就产生了“艾青”的笔名。
三、四两问,大都有关写诗的理论,不便多谈;其中有关“紫色的灵魂”的含义难以捉摸,其实含义正如你所指的“几十年的人世生活”所蒙受的苦难。
这里我想起一件往事。1957年以前我的诗被采用在课本中的有《春姑娘》(小学课本)、《春》(中学课本)、《黎明的通知》(中学课本)、《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学课本)。
1957年反右运动,我被错划为“右派”,我的作品也受到了株连。
现在时隔了二十多年,人得到平反,作品也得到了平反。所以你会“十分欣幸地获悉”。
谢谢你。祝你健康!
艾 青
1983年11月15日
三、就“大堰河”一诗答问
问:请谈谈艾青在大堰河家生活的情况以及大堰河对他的影响。
答:艾青1岁至5岁的孩提岁月,都是在大堰河家度过的。从诗的第3节,我们可以看出,大堰河十分疼爱自己的乳儿。大堰河的几个孩子,和艾青就象亲兄弟一样,泥里爬,土里滚。大堰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艾青的成长,而且她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歧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因此,在他后来走上诗歌创作道路时,他是那样深沉地歌唱土地、歌唱农民、歌唱广大劳苦群众为反抗黑暗、压迫与残暴而进行的斗争。人们称这位诗人是“农民的后裔”、“农民的儿子”。
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问:大堰河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她死的情况和埋葬她的坟墓的情况如何呢?
答:大堰河去世的准确年头已难查考了。但是我们从艾青的诗中可以大致推断出来。艾青写道:“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啊!”艾青是1925年9月考入金华的省立第七中学的,1928年7月初中毕业后又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次年春,艾青乘船去法国留学,直到1932年春回国。诗中所言的“六七年”,当指1925年到金华读书至1932年春从法国归来这一段时间。大堰河很可能就是艾青在法国求学期间死去的。
在当地,有钱人家死了人,要用上等木料做成的棺材,举行隆重的丧祭仪式,死者被葬在青砖砌成的高大的弓形的墓穴内。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堰河的死。家中只用几块钱买几块薄板钉一口棺材,下葬在黄土坑中,培上土再压上几束稻草,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1982年5月,我曾随同艾青夫妇访问了诗人的故乡。在大堰河二儿子蒋正银陪同下,我们一些人凭吊了大堰河墓。它座落在畈田蒋村北二、三里远的一块稻田旁,没有墓碑,没有标记,高高拱起的土包上长满了蒿草,坟顶端有一棵小小的红枫随着微风摇曳。在它的背后,是层峦叠嶂的北山,在它的前面,是一个几亩大小的水塘──埠洋塘;塘面上星星点点飘着金黄的水轮盘花,好象盏盏燃烧的灯火一样。周围许多坟地都被平整掉了,唯有大堰河的墓依然留存下来。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问:艾青在诗中几个地方讲到大堰河的儿子,请您谈谈大堰河的后代的情况。
答:艾青在诗中说大堰河“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这与事实有一点出入。艾青告诉笔者说:死在炮火中的不是二儿子,而是三儿子。二儿子叫蒋正银,是村里有名的编竹器的篾工,一直活到去年才逝世。
现在,大堰河的后代也和广大农民一样,得福于党的新的农村政策,日子越过越好。最近一个同志告诉我,大堰河的重孙女,去年已考入北京的一所高等学府。这,恐怕是大堰河连作梦也没有想到的。
问:请谈一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写作的情况。
答:大家知道,艾青原本是学习美术的。从法国回到上海后,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同盟,积极从事进步的美术活动。1932年7月12日,他和江丰、力扬等十二名美术青年同时被捕,并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被判处六年徒刑。在狱中,艾青失去了绘画的自由与条件,于是就转而写诗,他“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诗歌成了他的世界观“直率的回声”。在狱中先后共写下二十多首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其中之一。
“灵感是诗的受孕。”(艾青《诗论》)那么,是什么激发了艾青创作这首诗的强烈欲望呢?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冷”和“雪”。
艾青对新加坡作家奇俊的谈话中曾说过:“中国的南方,没有暖气设备,所以比北方更冷。更何况是在监狱里,在彻夜的抖索中,我想起了我的奶妈,我想起了往日的一切。”“那时正是严冬,天气非常冷,就因为这个‘冷’,促成我写《大堰河──我的保姆》。”而且,这天晚上正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黎明时,艾青通过监狱的铁窗,看到外面的白雪,更加思念起他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寒冷和白雪,勾起诗人对少儿时代生活的回忆,对恩爱自己的乳母的追思,滔滔的诗情如大河般奔涌。因而,这首诗是一气呵成的。
问:艾青曾多次谈过:他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可是有的文章中却又说他是在写《芦笛》时开始用“艾青”笔名的,到底哪个说法对呢?
答:关于这个问题,艾青在和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宋连庠的通信中已作了解答(见《语文学习》1984年第一期),我这里只作一点补充说明。
《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于1933年1月14日,作者为了躲避狱方的监视,不再用“莪莪伽”的名字,改用“艾青”二字,托人把这首诗带出监狱交给李又然。李把诗寄给了编《现代》杂志的杜衡等人,他们以“待编”为由把稿子压下。后来这篇诗稿终于在第二年5月1日出版的《春光》杂志上正式发表了。
《芦笛》一诗,作于1933年3月28日,亦署名“艾青”;但是它却在当年5月1日出版的《现代》月刊第三卷第一期上发表了。
所以,在艾青诗歌创作中,最早署名“艾青”的是《大堰河──我的保姆》,署名“艾青”而最早见诸报刊的则是《芦笛》一诗。
问:这首诗可以说是艾青的成名之作。请谈谈自它问世以来国内外的反响如何?
答:《春光》杂志发表这篇作品之后,读者纷纷写信称赞这感人至深的诗章。不久,它就传至日本。据说,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的刊物《诗歌》杂志举办的朗诵会上,一个留学生边读边哭,使听众大为感动。
最早评介这首诗的是茅盾和胡风。茅盾在《论初期白话诗》一文中写道:“描写社会现象的初期白话诗因多半是印象的,旁观的,同情的,所以缺乏深入的表现与热烈的情绪……新近我读了青年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这在体制上使我联想到《学徒苦》(刘复作──引者注)。可是两者比较,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这问题当然不在两诗人才力的高下,而在两人不同的生活经验等等。”(1937年1月出版的《文学》第八卷第一期)胡风在《吹芦笛的诗人》一文中则评论这首诗写出了“一个用乳汁用母爱喂养别人的孩子,用劳力用忠诚服侍别人的农妇的形象”,“作者用着朴素的真实的言语对这个形象呈诉了切切的爱心。在这里他提出了对于‘这不公道的世界’的诅咒,告白了他和被侮辱的兄弟们比以前‘更要亲密’。”(1937年1月出版的《文学》第八卷第二期)此后曾有大量的文章评介了这篇作品。如今,它已被译成日、法、德、英、意大利、俄、捷克、瑞典等很多国家的文字,因此,它不仅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重要的成果,也是各国人民喜爱的名篇。
问:在一些文章中,对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说法也不尽相同;您认为应当怎样来概括它的主题思想呢?
答: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我认为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