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理论发展的三大里程碑

逍遥右脑  2010-03-15 00:25

潜意识理论发展的三大里程碑

1.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
弗洛伊德在70诞辰庆祝大会上公然谢绝对他的潜意识的发现者的尊称,并说“在我以前的诗人和哲学家早就发现了潜意识”
1895年,弗洛伊德和弗洛伊尔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一书,他们对歇斯底里的观点开始从纯医学生理学角度转向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角度,歇斯底里的无意识原因首次以精神分析的面目出现。
1900年,他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提出了潜意识理论。
1915年,在《无意识》一书中,弗洛伊德详细介绍了他的潜意识概念
弗洛伊德在早期按心理地形学的方法(定位模式)(topographical model),将人的精神结构划分为意识(Cs)、前意识(具有变成意识的可能)(Pcs/preconscious)和潜意识(Ucs)
①凡是无意识的,就是未知的
“意识居于一个巨大的、不为人所知的、看来很晦暗的王国的表层”
“无论何种心理历程,我们若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时又无从直接觉知,我们即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潜意识。”
②“心理结构主要是潜意识的”
在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的描述中,所有的心理事件均始于潜意识,潜意识的想法只有通过审查,才能变成意识,如果它通不过,就不会被允许进入意识。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中,潜意识内容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冲动,它不存在理性经验的成分。
“潜意识是精神生活的一般性基础。潜意识是个较大的圆圈,它包括了‘意识’这个小圆圈;每一个意识都具有一种潜意识的原始阶段;而潜意识虽然也许停留在那个原始阶段上,但却具有完全的精神功能,潜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实质’——《性爱与文明》”
“意识一般说来是一个十分短暂的状态。意识之为意识,只是一时的现象”(——《精神分析纲要》)。
“心理活动本身是无意识的。意识只能像感官感觉外部世界一样去知觉它”(——《无意识》)。
意识起源于潜意识,并且是一种使潜意识适应外部世界的工具。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不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则许多心理现象无法解释。
“只承认意识的心理学从来没有能够解释明显依赖于意识之外的其它因素的现象,只是停留在那些被割断顺序的阶段上”(——《精神分析纲要》)。
“研究意识的心理学并不能理解精神的正常功能,正如它不能理解梦一样。心理学所能支配的仅仅是关于有意识的自我知觉的资料,这种资料已经在任何方面都被证明不足以探测丰富多样、错综复杂的心理过程,提示其相互联系以至认识其失调状态的决定因素的”(——《精神分析纲要》)。
弗洛伊德强调,③潜意识主要来自于早期生活,特别是童年那些备受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因此,它往往是个人的、经验的,并总是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被压抑的“性欲”有关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有两项:其一是各种本能冲动。
“无意识中所包含的内容就象一个原始王国中的原始臣民。如果说在人的内心存在着遗传而来的心理构成——与动物本能相似的东西——它们便是无意识系统的核心”(《无意识》)。
其二是被压抑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内容往往是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相背离的。
本能冲动为社会和道德所不容,它们被迫滞留在潜意识中,这是由压抑促成的。压抑是一种活动,它积极地、着力地反对不可接受的想法进入意识,是一种动力行为,而非关闭行为。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并没有消失,而是储存于潜意识中。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生物本能能量的仓库,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源泉,“潜意识愿望仿佛永不泯灭”。它不是被动地从神经系统接受本能冲动,而是推动人类精神活动的永动机。这些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就像一口大锅中的开水,总是伺机跳跃出来,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如梦、口误、笔误、艺术、宗教和神话等等表达出来。但弗洛伊德最重视的、研究得最彻底的是梦。他认为,“梦是通向理解心灵的潜意识活动的皇家大道”。在《梦的解析》一书中,他把梦看成是人的本能欲望的满足,尤其是性本能欲望的满足。
本我的主要特性是潜意识性,它与潜意识概念最为相应,它是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的,其中以性本能为主,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也最难以接近的部分。它“不知道价值判断,是不好的、邪恶的和不道德的”。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趋向即时满足。精神生活中的欲望和冲动方面大都与本我有直接的联系。
弗洛伊德是第一位系统地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潜意识的心理学家。他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这个被传统心理学家所忽视的课题,打破了理性主义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开创了潜意识理论的第一个里程碑。因为研究的是个体的经验,故称为个体潜意识。
2.荣格集体潜意识
荣格指出,“只知道性欲的心理学是没有灵魂的心理学;同时,若赋予个人的原始动机以纯粹生物的特性,人便丧失了人之为人的精神特征”
荣格将人的精神由浅及深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其中荣格的个人潜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前者相当于自我, 曾一度成为意识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或忽视,它们很容易被意识所接受;而后者则多不为社会和道德所容纳的原始的欲望和冲动等等,不易进入意识。
荣格的潜意识论的最伟大之处就是提出了集体潜意识。他发现,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原始部落中有着某些相似的原始意象,如出现在宗教、艺术和梦中的花朵、十字车轮等等;并且,在彼此分隔的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人类的精神传统在结构上都是相似的。由此,他坚信:在人类的精神层面中存在一个精神创作层面,这个层面为全人类所共有。荣格称之为“集体潜意识”,认为同一种族的个体,有一些共同的、不为个体自觉的本能和经验。
集体潜意识主要由一些原型构成,原型是遗传的先天倾向,不需要经验的帮助,与其祖先行为相似,比如说人生而怕黑怕蛇,这是人自古以来在黑暗中受到惊吓或遭到蛇咬的痛苦经验,经过世代相传而成为集体潜意识。其中原型还包括阿妮玛和阿妮姆斯等等。阿妮玛是指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阿妮姆斯是指女性身上的男性特征。它们是两性潜意识中的异性补偿因素。
荣格认为,潜意识通过梦得以实现。但是他将梦分为“回顾的”和“展望的”,认为梦既代表过去的欲望,又倾向未来。这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又有所不同。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他是从个人经验中去寻找梦的意义;
荣格则认为梦不只代表了欲望,而且还代表了潜意识中对未来成就的预测和期待,他不仅从个人经验,而且从种族经验中去寻找梦的意义,并且认为后者更为深层。由此可见,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概念,超越了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狭隘的一面,前者认为潜意识充满了智能,后者的潜意识充满了欲望,并且荣格还认为,潜意识中的智能比意识更具洞察力。我们认为,两人分歧所在主要源于对力比多认识不同,弗洛伊德主要把力比多理解成性爱,而荣格则把它看成普遍的生命力,性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荣格从遗传和进化的角度来阐述潜意识,沟通个体和群体在心理上的内在联系,肯定人类祖先在内的全人类经验和本能的共性,相对于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来讲,理解更为广阔,无疑又是潜意识理论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但是荣格的理论在表述中又显得不够充分,陷入某种缺乏科学论证的神话的误区。
3.弗洛姆社会潜意识
弗洛姆在批判地继承弗洛伊德和荣格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将社会因素引入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己所诠释的潜意识。
弗洛姆在1950年出版的《精神分析和宗教》一书中指出:“我在这里所适用的前意识这个概念,既十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也不同于荣格的潜意识概念。”弗洛姆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泛性论,他认为认识是文化的产物,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的结果,即使满足生理需要的行为也是如此。他指出:“人的本性、激情和焦虑是文化的产物;事实上,人类自身也是人类连续不断的努力,即我们称之为历史的最重要的创造物和成就。”同时,他还认为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先天论的色彩,在荣格体系里,潜意识是启示的源泉,一种象征。两者都忽视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弗洛姆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社会的特征都是少数人统治并剥削大多数人。少数人要统治多数人,仅靠武力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使大多数人自愿接受剥削,而这要依靠各种谎言和虚构来解释和证明少数人统治的合理性,使谎言和虚构成为大多数人的意识。这谎言和虚构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而对现实的真实的反映则被压抑着,处于潜意识状态,即为社会潜意识。他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相结合,创立了社会潜意识理论,提出了社会潜意识概念。
所谓社会潜意识,是指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存在的被压抑的领域。
因为人们害怕受到鼓励和排斥,人有与世界发生联系、与他人保持一致的强烈要求。
弗洛姆认为,压抑是通过一系列社会过滤器来完成的:语言、逻辑和社会禁忌。每个社会所具有的特定的语言规则决定着哪些内容可以进入人们的意识,哪些不能进入意识而成为社会潜意识;社会文化中的逻辑规则也规范着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同时社会通过一些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法律告知人们哪些可以被社会所接受,哪些不为社会所接受。不为社会所容纳的则被压抑而成为社会潜意识。由此可见,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理论既吸收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合理的一面,又不是二者简单综合,它比以前两种理论内容更为丰富,具有更广阔的解释性。他把潜意识放到一个广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加以研究,特别关注在一定经济结构上的意识形态,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引入是他理论的一大新颖之处。
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理论强调社会时代性而非遗传性,强调文化模式特别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把潜意识范畴带到一个新天地,因而被誉为潜意识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但是其所强调的社会因素,大多还陷于微观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和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心理主义的表现
4.小结
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基础,从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再到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三人对潜意识的理解既有共性,又有独到之处。
本质上讲,荣格与弗洛姆都是在弗洛伊德潜意识论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理论的,都没有脱离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他们都有内在的联系,并且还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些基础概念,都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忽视了自我的因素。
归根结底,他们仍坚持潜意识的驱动力和先天潜能的主导作用,具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倾向。但三人的理论又各有特色,强调上各有轻重。弗洛伊德更强调潜意识的生物本性,荣格把握的则是潜意识的象征本性,弗洛姆则更强调潜意识的社会文化性。
三人在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下,在潜意识这一重要课题上,都提出了研究的新视角,拓宽了研究的新领域,加深了研究的新层面,从而树立潜意识理论发展的三大里程碑,都具深远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如何发挥潜意识
下一篇:浅析潜意识理论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潜意识理论发展的三大里程碑】相关文章
【潜意识理论发展的三大里程碑】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