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0-20 11:09
三 步: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练习
四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五课型: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讲评课、习题课、实验探究课
以新授课为例进行环节解读:
1、课前预习
考虑到初中学生在校时间短、认知能力弱、以自主预习为主的特点,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内容。具体应体现如下环节:
(1)明确预习目标。预习学案的设计应体现预习的内容、关于预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预习后应该达到的目标。
(2)完成预习问题。预习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应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要杜绝教材知识简单、机械地重复再现,突出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系统掌握。
(3)巩固预习效果。通过设计一定量的训练、测试题目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预习成果,同时,通过自我检测发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发现预习疑惑。在预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预习反思的习惯。让学生通过预习,找出哪些问题已经基本掌握,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哪些疑惑等。
2、课内探究
(1)情境导入,确认目标。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分析使学生能够挖掘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惑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整体把握所学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
(2)学案导学,自主研修。课内探究学案所设计的问题主要针对一些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知识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漏、易混点的知识等,它是通过学生预习和教师预测而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掌握知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找出解决不了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教师应及时了解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出现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合作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师精选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教师要适时点拨,保证课堂讨论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还要结合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组织即时互动。教师也可精选例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
(4)精讲点拨、跟踪训练。对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疑义、争议的困难问题,教师不要去直接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恰当的点拨,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来自己解决问题。每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后,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和科学的预见设计部分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训练,通过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应用学习方法。
(5)归纳总结,应用达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分析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应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课堂达标测试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
3、课后练习
(1)延伸训练。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后作业。作业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针对性、落实性。或布置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
(2)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