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0-20 11:05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下面是逍遥右脑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预习方法,希望你喜欢。
语文课前预习要求1、读课文至少3遍。要求:读通读顺,没有读错和重复读的情况,尽量做到有感情。
2、标出每一篇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当课的生字,“--”划出生词(包括四字词语),难理解的词可查词典理解记录。
4、准备字卡,组词认读。
(字卡做好,要充分利用,如进行认字游戏;将音近或形近的字摆在一起比一比。)
5、找出本课生字中易错或难写之处在课后田字格中进行标注。
6、在课后“田字格生字”头上写拼音,各组2个词语。
7、遇到文中不明白的地方用“?”标出。
8、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搜集相关的资料。
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一)通读全文。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
(二)读准字音,了解字词含义。
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
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学生,就是一些成年人也常用这种方法学习。
比如张海迪,她靠自学翻译出了《海边诊所》这本书。这除了她具有惊人的毅力和勤奋的精神以外,还和她使用工具书有很大关系。她就是靠着工具书,一个字一个字的扫除翻译上的障碍,最终完成全书的。由此可见,查阅工具书在预习上或在学习上,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朗读
反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四)摘抄
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预习时还需要多用心分析,找出疑问,可以记在预习笔记上,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问听讲,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综上所述,读(看)课文、自学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是预习的主要任务,而“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便是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步骤。
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
可见,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这一习惯更应重视、培养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