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0-18 09:10
1904年11月28日深夜,重庆荣昌区一个殷实的赵姓大家庭的后院里,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赵先生给这第三个儿子起名赵宗燠。
赵宗燠自小立志要“科学救国”和“工业救贫”。1929年,赵宗燠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35年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化工学院留学。学成归国后,赵宗燠历任同济大学教授、沈阳化工厂厂长兼总工程师、东北工业部化工局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等职。
赵宗燠
赵宗燠在石油炼制、煤类部分液化(低温干馏)、煤的间接液化(一氧化碳化学合成)、油页岩干馏、煤类气化、低热值燃料沸腾床燃烧及其他石油代用品方面,从事过广泛的科学研究。在抗战时期,他不惧条件艰难,带领技术人员日夜操劳,进行以煤为原料合成汽油等车用油品及其他代用品的研究试验,最终煤炼油研究试验取得优秀成果,有的还达到了世界水平。新中国成立后,赵宗燠又为合成油的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指导复建的锦州合成油厂,在1954年的合成油年产量达到3万吨,几乎与当时全国最大的玉门油矿的产量相当。
晚年的赵宗燠开始致力于解决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工业用与民用能源结构改革问题。他认为那些堆积如山的低热值煤矸石和油页岩并非全是废物,如采取一定的工艺技术也能产生热值,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为此,他不仅多次著文呼吁并提出建议,而且不顾体衰和严重的心脏病,频频外出进行调研,为我国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技进步尽心尽力。此外,赵宗燠还在我国倡导开发“第五能源”(节能),并联络诸多能源界科学家成立北京能源学会,向中央提出实行“夏时制”的建议。
赵宗燠一生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即使到了晚年,仍黎明即起,伏案读书。他自提的“千里志,寸草心,中流柱,孺子牛”可以说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