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0-10 10:10
一直认为,读书是件快乐事,也是件辛苦事。每次读书,总觉得自己是在透过散发着墨香的书页与那个从未谋面的作者交谈,读的是故事,触摸到的是心灵。隔着书页,我们彼此在探问着对方是否是自己的知己。
庐隐,一个美丽的女人。她的文字多半记录着自己的人生,她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充满了痛苦,而这痛苦的根源在于爱。《海滨故人》,读完它,感触颇多。生活如此多变,故事中人的命运也各自不同。它是一部成长史,有欢喜,也有忧愁,书中女孩子们的性格也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作者庐隐以自己和自己朋友的生活为蓝本,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从露莎等五位女大学生的身上,不难看到新旧交替时期毅然走出傀儡之家的娜拉们的面影,看到那个时代的青年们的强烈精神饥渴。
从前无忧无虑的环境,一天一天消失,感情的花呢?已如荼如火地开着,灿烂温馨的色香,使她们迷恋,使她们尝到甜蜜的爱的滋味,同时使她们了解苦恼意义。
喜欢这一段话,反映了五四运动中的女性心理,也符合当今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更甚者,思念童年那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海边曾有过无限美好的时光,那些少女们的情愁往事,在日落余晖里,斑斓的如同一首旧歌,像是那个好歌喉的宗莹的不曾耽于爱情婚姻,还会唱的一曲好歌来,无关春愁,一群少女的志存高远。那是无暇纯洁的一段时日,像开天地之前的混沌万世,如启蒙初你我世事不知的时候目无下尘,纯真浪漫,一群志同道合的闺阁不知天高地厚的高谈阔论着诸种事端,用着天真的眼光,那严肃叫人怜爱,比如我们幼年时看候一场雪的心情,那么小心翼翼,那么认真较劲,只是不知道终有雪融冰释的一日,而且那么仓促,如同这群少女慨叹的未来,我会思考,我的旋律,可以由我自己的手把握,我的基调,可以由我自己的心制定。平平淡淡,亦或是轰轰烈烈,只在于如何去选择;停滞沉寂,亦或是奔腾呼啸,只在于怎样去作为。谁都一样,无法回避失望和难堪;谁都一样,难以穿越时间和空间。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停止展现自己的理由。不管天有多高,海有多蓝,路有多远,生命之琴,总是可以凭借自身的音域,去一步步逼近。高山流水,你可以做到;浩然正气,你可以做到;直至不朽的绝唱,你也可以做到。
也许是天命使然亦或是本性的多愁善感,每当读过优美的字句辞章都有种纵笔纸上,千里飞驰的冲动,可往往欣喜持笔,黯然弃置案头,忽又觉无言可书无事可写,只能无奈的妄自概罢了。
回到庐隐,尽管她的人生满是悲伤,但她的文字却出奇的干净。幼年失去了父母的疼爱,后来有失去了倾心相伴的爱侣,这些打击足以使她愤世嫉俗,足以让她的心被黑暗笼罩,足以让她口出恶言,诅咒这个令人讨厌的世界。然而,庐隐这一时期的文字反而透着一股经过熬练后的纯净,涵!记得吧,我们徘徊在雷锋塔下,地上芊芊碧草,间杂着几朵黄花,我们并肩坐在那软绵绵的草上,那时正是四月间的天气,我穿的一件浅紫麻纱的夹衣,你采了一朵黄花插在我的衣襟上,你仿佛怕我拒绝,你羞涩而微怯地望着我,那时我真不敢对你逼视,也许我的脸色变了,我只觉得心脏急速地跳动,额际仿佛有些汗湿。黄昏的落照,正射在塔尖,红霞漾射于湖心,轻舟兰浆,又是一双双情侣,在我们面前伐过。这篇标明是寄到碧落的《雷锋塔下》,写于涵死后三周年,却依然能让人品到一股初恋的味道。
三十五岁时,庐隐因难产而离开了人世,年轻的生命走了,但我却庆幸庐隐离开人世时,是在深深的爱,与被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