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交往的距离

逍遥右脑  2014-05-26 13:59

  感悟交往的距离,交往的品质在于距离。

  在友情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必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

  你会发明,你与那个一辈子都要好的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间隔,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不绝观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永恒仰望。

  交往适度实在是很致命的。这有点像吃饭,无论如许顺口的珍肴,是不能总吃的。胃不说什么,大大咧咧,但一颗敏感的心,早已变得抉剔,腻烦。这时候,极平凡的一句话,极渺小的一件事,都会引发交往的一次“海啸”。

  是的,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在交往的幻想状况中,你不要等待永远的如胶似漆,你们只有能一直地濒临与符合,就够了。

  素常间,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鞍前马后,奉承迎合的人,不是朋友,诗句,而是好处的结合体。超越常情的密切无间,不是在交往,是在勾搭,在应用,在沆瀣一气。这样的联合体,聚得快,散得也快,方才还好得乌烟瘴气,转瞬间,就能够翻脸到分崩离析。

  费了心理的交往,叫周旋,累;耍了神思的交往,叫合计,阴。真正的来往,是至简至真的,一扇春天的门开了,一扇含笑的门阖上,而后,天地漠然。

  假如一个人一辈子都不与别人真正交往过,不是孤高自负太过超脱,就是品性卑琐不被人所容。当然了,若很多人都是你结交的友人,恐怕,更多的是酒肉朋友。佛无至爱,只有众亲。我们不是佛,咱们的心里,一辈子,真正接收的,只会是有限的多少个人。更多的,都成了我们性命中的促过客。

  交往的质量,在一定意思上,造诣着生命的质量。

  “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投奔司马氏之后,青云直上。有一次,他想推举同为“竹林七贤”的好朋友嵇康仕进,嵇康认为自己高洁的情操与抱负受到了凌辱,于是,恼怒地给山涛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断交书》。就这样,嵇康与挚友山涛渐行渐远,却因而,在魏晋名士中,嵇康成绩了本人举世无双的品性。

  我感到,最好的交往,不是双方有意识地吸附与黏合,而是彼此间无意识地浸透与融入。吸附与黏合,经常怀有目标性跟功利性,或蕴藉,或浓郁,总之,看起来有些心怀鬼胎。而渗入渗出与融入,则不然。云淡风轻的,风倏忽间来,云淡泊着去,无欲无求,是心灵最诚挚的握手,是感情最污浊的需要。

  历史上,俞伯牙与钟子期,深谷流水,贵为知音。钟子期逝世后,俞伯牙黯然摔琴。兴许,在他看来,世界再美的乐声,如无知音来赏,不如,任天籁的香魂归去,让它成为绝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一点一滴的关怀爱恋
下一篇:刻在心上的错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感悟交往的距离】相关文章
【感悟交往的距离】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