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5-24 12:0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相对新兴课程,缺乏经验积累的厚度,而作为代信息技术课的青年教师的我,在平时的备课和上课中,疑点重重,难点重重,迫切需要学习优质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的课堂,但又无可用和有用的经验借鉴,甚是苦恼。这次临沂市组织了为期一天的信息技术优质课展示,虽然只有六节课,但学完归来,感觉收获甚多,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豁然开朗,也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学习到的方法和经验作学习总结如下:
一、课堂上多媒体软件和素材的充分运用为课堂学习添彩
1、多媒体视频的导入学习
共六位讲课教师中有四位设计的教学导入采用了播放一段视频的方法:赵金涛老师的希腊神话故事、刘老师的“熊出没”片段、宋海涛老师的“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孙德芳老师的“NBA球赛”,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了强烈的求知欲的学习氛围。
2、电子计分器和电子导学案的使用
课堂上,来自兰山区教研室的赵金涛老师利用了“计分器”和“电子导学案”;来自蒙阴县蒙城中学的丁宁老师使用了“水果计分器”;来自平邑街道二中的宋海涛老师用的是“加花评分器”来分别进行课堂学习的小组评分,比起平时教学中手工制作的给学生计分的“贴星星”、“送笑脸”,像是“高科技”的技术升级,同时也为课堂的评分活动简化了程序,增强了视觉效果。而电子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从课本复杂繁多而且难懂的操作步骤中解脱出来,简洁明了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赵金涛老师制作的导学案中自评系统的创新植入,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能很便捷的记录学生的学习自评情况。
二、完美的教学故事情节设计让一节课浑然天成
六位老师的课堂进行模式是非常相似的步骤:多媒体素材(视频、图片)播放导入→学习任务明确→自主任务探究→小组合作任务探究→小组代表展示学习任务(操作步骤)完成过程→组间评价与教师补充(强调)→实践与拓展任务探究→拓展作品展示与评价→本课知识总结与梳理:学生谈收获。
相同的模式中,有许多不一样的精彩。这六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几乎都体现了一个原则:立足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六位老师根据本课要掌握的知识点,自己搜集更为贴切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的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展开学习活动,所以学生来上课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带课本。六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各具精彩,像经济开发区的刘彭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阳光体育”展开;平邑街道二中宋海涛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与“中国梦”有关的内容;特别是费县二中孙德芳老师和兰山教研室赵金涛老师的设计的教学内容,将一课中看似完全独立的知识点巧妙地整合到同一个故事情节中来完成,把一节看似内容多且任务重的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故事体验中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赵金涛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引导层动画》,本课涉及到“变形工具的使用”和“引导层动画制作”两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赵老师设计的“美丽的希腊神话”将两个知识点非常有趣地整合到一起。
除此之外,赵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为帮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操作而总结的引导层动画制作口诀:“建层画线,两端吸附”;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设与展示、更改;在学生进行激烈的比赛任务时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缓和学生的紧张心理;最后评选优胜小组时,在骑马舞的高亢热闹中,让学生恋恋不舍地结束这一节课……总之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充满了教的智慧和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