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10-02 12:01
作者:江苏孙涛
宋初和宋之前,文人特别推崇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写法,如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欧阳修却主张“作文不惮屡改”,强调妙文是不断修改而成的。他写的文章经过反复推敲、琢磨,“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醉翁亭记》就是这种做法的典范。我以《醉翁亭记》文句修改而流传下来的小故事为抓手,让学生进行品读、比较,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师:《醉翁亭记》流传下来许多不同的版本,苏轼那个时代就有一个版本,其中有一句为“泉洌而酒香”,苏轼揣摩再三,又改回了“泉香而酒洌”。这句在第三段中,大家读一读,看看哪句好呢?
生1:我觉得“泉洌而酒香”好,水清酒香是衡量水和酒的标准。
生2:有句古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没说“酒洌不怕巷子深”。
(学生鼓掌)
师:大家说得好像很在理,水是清的酒是香的,欧阳修会不知道吗?苏轼还需要揣摩再三吗?
(学生沉思)
师:大家把这两句放入文中,试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感觉?
生1:感觉“泉香而酒洌”更顺。
生2:“泉香而酒洌”感觉音韵悠长,“泉洌而酒香”感觉音节很短促。
师:那“音韵悠长”和“音节短促”在抒情上有什么区别?
生1:“音韵悠长”表现为情感舒缓,节奏轻柔;“音节短促”,则需要大声读,读得重,要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生2:我感觉一“柔”,一“刚”,一“婉约”,一“豪放”。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注意到了语气语调,我们一起读一读,来感受一下。
(学生读)
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欧阳修和苏轼为什么会选择“音韵悠长”的“泉香而酒洌”呢?
(学生还是茫然)
师:大家在文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年龄的语句。
生1:“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